吳楚城 潘佳蓉 胡曉穎 陳凱寧
1.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yī)院骨外科,廣東普寧 515300;2.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科,廣東普寧 515300
我國骨盆骨折與髖臼骨折呈逐年上升趨勢,這類骨折多為復合傷,常合并周圍軟組織、血管、盆腔臟器的損傷[1]。臨床常通常需要通過手術方法糾正骨折畸形并恢復骨盆環(huán)結構穩(wěn)定性,以促進患者早期運動功能的恢復,有利于防止創(chuàng)傷性髖關節(jié)炎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但由于髖臼及骨盆解剖學結構復雜,骨盆合并髖臼骨折手術治療的難度較大且風險高,所以針對骨盆合并髖臼骨折的手術也被認為是“骨科手術的皇冠”,因此在手術治療中選擇合適的手術徑路尤為重要。以往臨床常采用髂腹股溝入路對骨折端進行復位操作,該入路方式具有操作復雜的特點,易對患者神經(jīng)及骨性組織造成損傷,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3]。因此有學者提出了改良Stoppa 入路提高復位效果,降低患者韌帶、神經(jīng)及肌肉組織的損傷[4]。采用目前臨床對于改良Stoppa 入路治療骨盆合并髖臼骨折的有效性尚存在不同觀點,基于此,本研究探討改良Stoppa入路治療在髖臼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治療中的價值。
選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0 例骨盆合并髖臼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5 例)和對照組(25 例)。觀察組中,男16 例,女9 例;年齡26~68 歲,平均(48.33±1.57)歲;其中車禍致傷者8 例,高處墜落致傷者9 例,壓傷者8 例。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齡25~69 歲,平均(48.77±1.32)歲;其中車禍致傷者9 例,高處墜落致傷者9 例,壓傷者7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臨床創(chuàng)傷骨科流行病學》[5]中骨盆合并髖臼骨折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者;②患有心、肝、腎等器臟疾病者;③具有開放性骨折者;④合并骨腫瘤或存在先天性骨骼發(fā)育不全者;⑤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者;⑥具有其他原因所導致病理性骨折者;⑦具有凝血功能障礙者;⑧患有精神疾病。
兩組除手術方式差異外其余治護措施均完全相同。對照組采用髂腹股溝入路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后沿恥骨上方距腹股溝3 cm 處(對應髂脊1/3 處)作切口,常規(guī)切開皮膚及下層組織,切開腹股溝韌帶及神經(jīng),鈍性分離組織及韌帶,沿真骨盆入口緣進入,分離髂肌與腹外斜肌附著點,同時分離腹股溝韌帶及神經(jīng),對骨折處進行復位操作,復位后于C 型臂X 光機(南京普愛醫(y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PLX7000A 型)下觀察復位效果,滿意后取合適的鋼板進行塑形并固定,常規(guī)縫合包扎,術后均給予抗菌和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采用Stoppa 入路手術治療: 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全麻后消毒對患處,于臍下至恥骨聯(lián)合上緣部位做2 cm 切口,然后再取一切口于雙側腹股溝外環(huán),縱向切開腹白線并將腹膜前間隙分開,找到髂外血管和閉孔血管交通支,而后對兩血管做結扎處理,然后將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并行復位操作,固定塑性并重建髖臼,復位后于C 型臂X 光機下觀察復位效果,將髖臼內(nèi)緣用螺釘固定,其余操作同對照組。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效果、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骨折復位情況及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
①術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效果,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時間。②術后六個月后進行回訪,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并發(fā)癥包括:術后螺釘松動、術后切口疝行成、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及神經(jīng)、血管損傷。③術后3 個月,根據(jù)Matta影像學評分標準[6]對患者髖臼及骨盆復位情況進行評價,并進行Harris 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Harris hip joint funcction score,HHS)[7],評分內(nèi)容包括疼痛、功能、功能活動、畸形和活動度共五項指標,每項10 分。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切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效果比較(±s)
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25 25 148.52±25.33 200.12±29.37 6.652<0.001 600.12±89.57 796.39±100.12 7.305<0.001 37.52±5.37 58.64±6.37 12.675<0.001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切口愈合時間(h)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8.00%)低于對照組(2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HHS 各項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Harris 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的Harris 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分,±s)
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25 25 3.89±1.78 2.76±1.33 2.543 0.014 9.37±1.55 7.56±1.34 4.417<0.001 9.88±1.92 8.01±1.14 4.187<0.001 3.54±0.77 1.37±0.56 11.396<0.001 8.93±1.63 7.11±1.34 4.313<0.001組別 例數(shù) 疼痛 功能 功能活動 畸形 活動度
我國骨盆骨折占骨折總數(shù)的1%~3%,致殘率高達50%~60%,而在所有骨盆骨折中約有10%的人同時出現(xiàn)髖臼骨折[8-9]。對于骨盆合并髖臼骨折患者,其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目前手術入路有多種不同方式,包括經(jīng)典的髂腹股溝入路及改良Stoppa 入路等[10]。髂腹股溝入路的手術雖然具有疤痕隱蔽性好及術后發(fā)生坐骨神經(jīng)損傷的概率較低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手術創(chuàng)傷大,技術要求高,學習曲線陡峭,容易造成重要組織損傷等缺點。而Stoppa 入路是軟組織友好手術,從股直肌正中腹白線進入,無需顯露、刺激股動靜脈、股神經(jīng)、股外側皮神經(jīng)等重要組織,對“死亡冠”處理方便等優(yōu)勢[11]。Stoppa 入路術者站于健側骨盆能獲得較為開闊的視野,經(jīng)測量該入路可顯露真骨盆內(nèi)側79%的范圍,特別是可直接顯露80%的四邊體表面,在顯露和骨折復位固定方面較髂腹股溝入路有顯著的優(yōu)勢[12-14]。故本研究組特探討Stoppa 入路治療骨盆合并髖臼骨折的臨床價值。
陳康等[15]研究指出,采用Stoppa 入路治療,其手術時間、及引流管拔出時間更短,切口更小,術中出血量更少,患者的骨折復位滿意度更高,但在其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沒有顯著差異;在孫建等[16]的研究中,Stoppa 入路組的切口長度短于髂腹股溝入路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髂腹股溝入路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髂腹股溝入路組,術后3、6 個月的HHS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Stoppa 入路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髂腹股溝入路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陳康等[15]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而張欣蔚等[17-18]則認為,Stoppa 入路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患者的骨折復位效果,在其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引流管拔出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HHS 評分高于對照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切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Stoppa 入路的手術效果較好,其原因可能在于,Stoppa 入路治療通過較小切口便可以將患者的患者情況充分暴露,切口越小,出血量就越容易得到控制,且在治療中也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本研究中組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存在差異的原因,在于本研究除了納入神經(jīng)和血管損傷、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這些并發(fā)癥進行考察外,還觀察了術后螺釘松動、術后切口疝形成這兩個指標,同時組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在于患者術后的護理效果及康復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HHS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但由于受到例數(shù)限制及外界其他因素影響,本研究為得到兩組治療方法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準確數(shù)據(jù),尚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對髖臼及骨盆骨折患者實施改良Stoppa 入路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減少術中出血量,相較于髂腹股溝入路治療,該種入路治療方式更有利于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并在一定程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臨床的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