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結核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隨著耐多藥結核病(MDR-TB)和廣泛耐藥結核病(XDR-TB)患者的日益增多,結核病防控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2020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報道全球MDR-TB或利福平耐藥結核病(RR-TB)的治療成功率為57%,我國僅為54%[1]。對此類肺結核的早期、快速診斷有利于臨床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療方案,而可靠的分子或表型藥敏方法是確診MDR-TB或 RR-TB以及選擇藥物的重要工具[2]。近年來國內外報道基因芯片技術對MDR-TB的診斷具有快速、靈敏、高通量等許多優(yōu)點[3],不同抗結核藥物的耐藥相關基因在耐藥突變株中發(fā)生的頻率差異較大,且引起的耐藥水平也存在差異性[4-5]。因此,本文采用基因芯片法(芯片法)通過katG、inhA和rpoB基因突變位點檢測耐藥基因,微孔板比例法(比例法)通過培養(yǎng)+藥物敏感性試驗檢測表型耐藥水平,分析基因突變位點與耐藥水平關系及突變頻率分布特點,為本地區(qū)臨床治療方案選擇提供指導。
一、標本來源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成都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醫(yī)療中心住院肺結核患者痰標本,選取經液體培養(yǎng)陽性且菌種鑒定為人型結核分枝桿菌(Mtb)的分離株,進行比例法檢測H或R耐藥性為表型耐藥,同時完成芯片法檢測H或R耐藥基因為突變型,共計獲得118例Mtb菌株(患者118例)。
二、儀器和試劑
儀器:結核分枝桿菌耐藥DNA芯片檢測試劑盒、PCR擴增儀、芯片雜交儀、微陣列芯片掃描讀片儀均由北京博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BACTECTMMGIT 960全自動分枝桿菌檢測/藥敏系統購自美國BD公司。
試劑:試驗所用分枝桿菌液體MGIT培養(yǎng)基由美國BD公司提供。
三、檢測方法
1 標本采集 按照結核病實驗室標準化操作流程[6]收集合格的痰標本,標本量3~5mL,對不合格的標本重新留取。對同一份痰標本進行比例法檢測耐藥表型、芯片法檢測耐藥基因。
2 微孔板比例法檢測H和R耐藥表型
采用BACTEC MGIT 960培養(yǎng)基,按照《分枝桿菌分離培養(yǎng)標準化操作程序及質量保證手冊》[7]的要求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產物均使用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指示劑初步鑒定為Mtb和非結核分枝桿菌。將分離的Mtb菌株,采用微孔板比例法,按照《結核病實驗室檢驗規(guī)程》[8]的要求進行藥敏試驗。判斷耐藥標準:含藥培養(yǎng)基上菌落數/對照培養(yǎng)基上菌落數≥1%為生長。對照管生長,含藥濃度管不生長為敏感,含藥濃度管生長為耐藥。2種含藥液體培養(yǎng)基的藥物高低濃度分別為H0.80 μg/mL、0.40 μg/mL,R 8.00 μg/mL 、4.00 μg/mL。
3 基因芯片法檢測katG、inhA和rpoB基因突變位點
取1 mL標本按基因芯片儀器使用操作說明測試。通過檢測位點的突變情況判斷耐藥性,如R耐藥相關基因ropB基因511(T→C)、513(C→A)、516(G→T,A→T,A→G)、526(C→T,C→G,A→T,A→G)、531(C→T,C→G)、533(T→C)位點及H耐藥相關基因katG基因的315(G→C,G→A)位點和inhA基因的-15(G→T)位點。如果耐藥相關基因為野生型,判斷為相應藥物敏感,如耐藥相關基因為突變型,判斷為相應藥物耐藥。
四、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多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理論頻數1≤T<5,計算校正χ2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多組計數資料兩兩比較采用P值修正的方法,即三組之間兩兩比較P<0.05/3=0.0167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一、基本情況
納入分析的118例Mtb菌株中,H耐藥株85例,R耐藥株99例,MDR株66例。男性85例,占72.03%(85/118),女性33例,占27.97%(33/118)。年齡11~88歲,平均年齡42±11.28歲?;颊叻謩e來源于成都地區(qū)47例(39.83%,47/118),三州地區(qū)32例(27.12%,32/118),四川其他地區(qū)14個地級市共計39例(33.05%,39/118)。
二、H耐藥相關基因katG、inhA基因突變位點與表型耐藥水平的關系
H耐藥株85例中,單基因耐藥株84例(98.82%,84/85),其中katG71例(84.52%,71/84)、inhA13例(15.48%,13/84)。雙基因耐藥株1例(1.18%,1/85)??傮w高濃度耐藥(高耐藥)71例(83.53%,71/85),低濃度耐藥(低耐藥)14例(16.47%,14/85)。不同單基因突變位點耐藥水平比較,katG與inhA高耐藥率分別為92.96%(66/71)、30.77%(4/13),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雙基因耐藥株1例為高耐藥(見表1)。
表1 katG、inhA單基因位點與表型耐藥水平的關系
三、R耐藥相關基因rpoB基因突變位點與表型耐藥水平的關系
R耐藥株99例中,單基因耐藥株95例(95.96%,95/99),其中ropB531位點49例、ropB526位點22例、ropB533/516/513/511位點24例。雙基因耐藥株4例(4.04%,4/99)??傮w高耐藥77例(77.78%,77/99),低耐藥22例(22.22%,22/99)。不同單基因突變位點耐藥水平比較,rpoB531、rpoB521、rpoB533/516/513/511高耐藥率分別為93.88%(46/49)、81.82%(18/24)、37.5%(9/24),三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中,ropB531與ropB533/516/513/511 及ropB526與ropB533/516/513/511 比較高耐藥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67);ropB531與ropB526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67)。雙基因耐藥株4例均為高耐藥(見表2)。
表2 rpoB單基因位點與表型耐藥水平的關系
四、katG、inhA和rpoB基因位點突變頻率
118例患者標本進行耐藥基因突變位點統計,芯片法檢測H耐藥株85例中katG基因315單位點突變率最高達84.43%(71/85),其次為inhA基因-15單位點13.93%(13/85),最低為雙基因katG315+inhA-15位點1.64%(1/85)。R耐藥株99例中基因位點突變率從高到低依次為ropB531單位點49.50%(49/99)、ropB526單位點22.22%(22/99)、ropB511單位點11.11(11/99)、ropB516單位點8.08(8/99)、ropB533單位點3.03(3/99)、ropB513單位點2.02(2/99);雙基因和多基因位點突變率分別為3.03%(3/99)、1.01(1/99)。MDR株66例中耐藥基因位點突變率從高到低依次為katG315+ropB531位點43.94%(29/66)、katG315+ropB526位點21.21%(14/66)、katG315+ropB511位點6.06%(4/66)及inhA+ropB5316.06%(4/66)、katG315+ropB533位點4.55%(3/66)及katG315+ropB516位點4.55%(3/66)及inhA+ropB526位點4.55%(3/66)、katG315+ropB513位點1.52%(1/66);多基因位點突變率7.58%(5/66)(見表3)。
表3 katG、inhA和rpoB基因位點突變頻率
異煙肼耐藥相關基因katG和inhA的耐藥水平比較
Mtb的耐藥主要是藥物作用靶基因突變引起的。H耐藥主要途徑:H需要經Mtb觸酶-過氧化物酶活化后才發(fā)揮作用,該酶由katG基因所編碼,katG基因突變導致90%以上的H耐藥株產生,其最普遍的變異發(fā)生在第315位點上,表型耐藥水平為中等到高水平耐藥[9]。本文中katG基因高濃度耐藥率92.96%明顯高于inhA基因30.77%,與其他研究者耐藥水平略有差異,但總體一致[10-11],說明katG基因有總體耐藥水平高的特點。但該位點71株中仍有5株為低濃度耐藥,提示katG基因其他位點上存在變異,導致Mtb對H產生不同水平的耐藥性和保留不同的觸酶-過氧化物酶活性。其次途徑:inhA基因的調節(jié)序列上發(fā)生單堿基插入變異時,使inhA蛋白過度表達從而使H活性不同程度的降低,導致10%左右的H耐藥株產生,其表型耐藥水平大多數為低水平耐藥[9],本次研究中inhA低耐藥率69.23%(9/13)也證實了這一特點。本文inhA-15位點13株中仍有4株為高濃度耐藥,提示inhA基因低耐藥有不穩(wěn)定性的特點。 此外雙基因katG+inhA突變株也為高濃度耐藥,提示當單獨存在katG基因突變或inhA啟動子合并katG基因突變時耐藥水平較高,表明高劑量異煙肼是無效的,因此在MDR-TB和RR-TB患者中,不應使用全口服MDR-TB短程方案[12]。本地區(qū)katG、inhA基因突變位點總體高濃度耐藥率達 83.53%,也進一步提示本地區(qū)使用高劑量異煙肼必須結合快速分子藥敏檢測,在H敏感或低濃度耐藥時才能慎重使用。
利福平耐藥相關基因ropB各突變位點耐藥水平比較
R耐藥主要途徑:R與MtbDNA依賴的RNA聚合酶β亞單位(ropB)結合后抑制其活性導致細胞死亡。β亞單位由ropB基因編碼,其核心保守區(qū)域出現突變造成97%的R耐藥株產生,最集中的突變位于531或526位點,并導致高度耐藥,而511、516、518和522位點與低水平耐藥相關[13]。本文中ropB531、ropB526高濃度耐藥率分別為93.88%、81.82%,兩者高耐藥水平相似,無統計學差異,但均遠高于rpoB511/513/516/533位點耐藥水平,此外雙基因3株及多基因1株突變株全部為高濃度耐藥,均與ropB531、ropB526位點突變有關。6位點總體高耐藥率達77.78%,提示本地區(qū)R耐藥位點耐藥水平高,臨床使用必須規(guī)范 治療同時加強藥敏檢測,避免耐藥產生。
katG、inhA和rpoB基因位點突變頻率比較
本研究收集的住院患者來自四川省各地,成都地區(qū)、三州邊遠地區(qū)、四川其他地區(qū)分別占39.83%、27.12%、33.05%,能較好代表四川地區(qū)地域分布特點。在耐藥基因位點突變頻率分布中發(fā)現:四川地區(qū)H耐藥相關基因以單基因突變?yōu)橹?,katG主要突變形式為(AGC→ACC) Ser→Thr(S315T),占H耐藥突變株的84.43%,其次為inhA突變率13.93%,雙基因突變率僅有1.64%; R耐藥相關基因rpoB也以單基因突變?yōu)橹鳎饕蛔冃问綖镽RDR-531(TCG→TTG) Ser→Leu,占R耐藥突變株的55.81%,其次為526、511位點突變率分別為13.95%、11.11%,雙基因及多基因位點突變率僅有4.04%;MDR耐藥相關基因主要突變形式為katG315+ropB531,占MDR耐藥突變株的43.94%。這與揚州、深圳、海南等地區(qū)頻率分布不盡相同,提示katG、inhA和rpoB基因位點突變頻率分布存在地域性差異[14-16]。
總之,四川地區(qū)H、R耐藥株的耐藥水平高,基因突變位點與耐藥水平密切相關。katG、rpoB531/526與H、R 高耐藥水平有關,inhA、rpoB511/513/516/533與H、R 低耐藥水平有關。katG315、rpoB531是H、R耐藥相關基因突變的主要形式,臨床使用抗結核藥物須密切結合快速藥敏檢測制定方案。本次研究由于樣本量局限未能進一步研究突變頻率較少的H、R耐藥相關基因位點對不同表型耐藥水平的影響,希望在以后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