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南寧市興寧區(qū)虎邱小學 廣西南寧 530000)
古詩文以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古人真摯的情感[1]。雖時代變遷,古詩文中那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東西亙古不變,是民族千百年積攢的精神遺產,滋養(yǎng)著華夏子孫。語文是教育經典,其中凝聚歷久彌新的智慧,更需要人們善待并傳承,促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教育效應,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2-3]。在小學階段,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各種能力[4]。古文教學在小學階段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總結能力。有鑒于此,本文主要論述古文教育在小學階段強化的有效措施。
古文的作者在營造意境時,往往要通過多種表達技巧來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對這部分內容詳細講解,進而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古詩文的內涵,從而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思維[5-6]。一是擴充學生儲備的表觀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客觀事物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其次,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理解蘊含著強烈情感意識的古詩文情感世界,因為這些作者注入的情感正是整篇古詩文的靈魂所在,既要讓學生感知到意象,又要有豐富的情感作為指引,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古詩文中的含意,從而使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7]。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否則,對于古文學習,學生的抵觸情緒極易增加。在進行古文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充分地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性,這樣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8-9]。同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使學生對古文和白話文的區(qū)別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古文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的把握。另外,學生在通過授課后,還需要對古文中的特殊字義進行把握,熟讀并背誦文章。
就文化傳承角度而言,古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10]。從古文自身特點而言,其相較于白話文,古文表達更精簡,朗讀起來具有音律美、節(jié)奏沒。為此,語文教育中古文教育必不可少。同時,初中、高中古文學習會增加篇幅,內容更繁雜,所以,小學階段古文教育的啟蒙極為重要。
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主要體現在他的行知理論中,而這個理論的歷史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陶行知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文化觀念,強調了事實知識的重要性,拓寬了行知的范圍,提倡勞心與勞力相結合的思想,主張認識是一個“行知行”的無限循環(huán)螺旋上升的過程,這是他對中國古代知行文化的發(fā)展[11-12]。知行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陶行知的行知教育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行理論是一脈相承的。陶行知的行知理論對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覺、推動中國現當代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都有積極的意義與影響。陶行知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是很豐富的,主要包括鄉(xiāng)村教育、生活教育、教育的功能和行知教育等思想。雖然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十分豐富,但是筆者認為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陶先生的行知理論,這個理論不僅僅是跟他的美國老師大教育家杜威有關,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教育理論是對中國知行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追溯陶行知的行知理論的文化淵源,我們更能看清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在知行問題上的變遷或發(fā)展脈絡[13]。生活并不是時不變的,即生活不是“育”人的思想。生命教育的推廣,就是要從生命中得到的知識,把教育作為一種生命所需要的生命。“在陶藝那里找到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思想,在《人生教育理論》中得到了明確的界定。小學階段古文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語文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不夠[14]。從客觀上講,小學教育過程中的古文大多是節(jié)選內容,通常在初中、高中以后會反復出現,這就造成了一些教學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學生以后會更加細致地學習,只注重學生背誦古文內容,還沒有重視學生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理解和整體意識的認識,很難促使學生體會到古文學習的樂趣,導致學生對古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造成語文教學質量的降低,難以達到原來的教學目標,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古文而且這樣的授課方式對于我們優(yōu)秀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也是不利的。
一些的語文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不夠。從客觀上講,小學教育過程中的古文大多是節(jié)選內容,通常在初中、高中以后會反復出現,這就造成了一些教學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學生以后會更加細致地學習,只注重學生背誦古文內容,導致學生對古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造成語文教學質量的降低,難以達到原來的教學目標,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古文而且這樣的授課方式對于我們優(yōu)秀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也是不利的[15]。
就小學階段古文教學而言,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古文教學時,主要采取教學模式與古詩詞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給學生講解全文意識,并大致翻譯后,引導學生全文背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狀態(tài)[16]。在上述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主要以自身為主,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度較低,也沒有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在該教學模式下對古文教學不科學,小學語文教師需對傳統、缺乏創(chuàng)新的古文教學進行改進。
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古文教學過程中,將課本上的內容作為全部的教學內容,并不會對教學知識進行擴展,單調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極易失去學習熱情,同時也會降低古文的教學質量與效率[17]。即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根據生字詞、文章翻譯、文章背誦的流程進行學習,待各項環(huán)節(jié)完成后,文章教學也就完成了,在該狀況下,學生的思維受限,學生學習到知識也非常有限。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避免該類狀況的問題,需利用多種途徑收集資料,添加古文教學的內容,提升學習質量。
小學教師要學會樹立正確的理念,在小學階段就充分認識到古文教學的目標和價值,這樣才能在提高古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有效地提高古文教學的質量。語文教師需要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傳承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職責,為此,要深刻理解古文教學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積極意義,對學生的文化傳承也有重要的意義,古文教學需要語文教師在進行古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盡量多地搜集與教學有關的材料,使古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18]。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習流程,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依據,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古文韻味助學生感悟。如果一些年輕教師對古文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就積極向其他優(yōu)秀教師學習,增強自己的教學本領。
現如今,部分語文教師尚未意識到小學階段古文枯燥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失去興趣,長期長一段時間,會降低語文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古文教學質量,從而防止以上問題[19]。在總結古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古文背景、作者生平、古文相關短視頻等播放為學生,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極大的幫助。在完成古文教學之后,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歸納,對生化文章的主旨進行歸納,盡可能地避免枯燥的朗讀,并能搜集與文章主旨的表述相近的故事,引導學生積極總結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加快學生理解古文內容的主旨,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移植教學方法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完成移植的概念,心理學界定了移植的概念:一種學習對其他學習的影響。正如我們說的“觸類旁通”[20]。而我所謂的移植教學,則是在文言課堂教學中參考的,即學生對陌生問題與現有知識背景同樣存在的問題,并運用其特定的知識背景來解決。文言文課堂教學采用遷移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有效地了解課堂的閱讀效果。教師能夠開展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習興趣,并為本班學生的特征提供一定的幫助。例如:進行古今異義的“談判”,讓同學們以團體為單位,然后進行“談判”,以最多的一組分出勝負。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和古文的樂趣,而且加強了記憶,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們在教室里參加自己的活動,推動了同學們的全面發(fā)展[21];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文,都是在新課堂改背景下,由學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擔的,對學生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老師能夠滲透其它古文課堂教學,更好地反映出核心素質的教學。比如小學語文課堂的部編版本,教師在教授古詩文《望天門山》,《望洞庭》中可以采用學科滲透的教學方法,將簡筆畫引入到教學中。老師在表現出“兩岸青山比較出,孤帆日日來”,可以把一張?zhí)扉T山對稱的繪畫,使學生在上面畫上云彩,將山內的場景境展現得淋漓盡致,并將孤帆與太陽畫融為一體,從而使學生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畫面感,并能感受到詩句所表達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22-23]。
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難以提高,傳統教學模式主要由教師授課。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及時改變教學模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方式,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古文教學。例如,開展“翻轉課堂”,以實際教學狀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主要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主導權從課堂轉移到學生身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可以讓學生更加專注于基于項目的主動學習,將具體問題共同結束,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24-26]。比如針對某一句古文翻譯,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里的學生自己討論,然后再對比不同小組學生的翻譯結果,針對翻譯比較準確的小組,及時給予表揚;對于成績不好的小組,適當給予鼓勵,指出不足,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對教學的開展有一定的幫助[26]。
在古文教學中遇到生僻字,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并對這類字印象深刻,這就需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畫畫很有興趣,喜歡欣賞各種畫面,喜歡自己動手畫畫[28-29]。所以,可以讓圖文并茂,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小古文,教單詞是根本。詞語是語言的載體,構成每一篇小古文的詞語,都是學生在玩“文”趣的同時,領悟“文”意、學“文”法的基石[30-31]。在教學小古文理解字詞時,教學方法要多樣,不能簡單地講解,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巧用各種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累一些古漢語最基本的知識,這樣才能把古漢語最基本的知識掌握[32]。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質,既要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知識中的作用,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掌握知識能力。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既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文,又要使學生了解其深層的內涵,從而達到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小學語文教師對古文教學的認知、小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枯燥的教學內容、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都有一定的問題。要正確認識到小學古文教育的價值,提高教學方式的趣味性,改變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小學語文古文教學的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