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菊娟 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業(yè)態(tài)的豐富創(chuàng)新,受眾可以隨時隨地從各種新媒體平臺獲取信息。在媒體融合發(fā)展的趨勢下,作為報紙編輯,一方面應該堅守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勢和作風,另一方面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轉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加強對新媒體傳播方式的研究和運用,努力轉型成為全媒體編輯。
融媒體時代,新聞越來越追求“快”,而傳統(tǒng)的報紙新聞生產過程,需要經過采寫、編排、印刷等流程,時常不能實現當天新聞當天發(fā)布,相較于新媒體在傳播速度上差距較大,導致新聞時效性趕不上新媒體。同時,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年輕一代喜歡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發(fā)表意見和觀點,也樂于分享各自的想法,而報紙卻缺少讓讀者抒發(fā)自己想法的互動機制與交流平臺,造成其閱讀興趣不斷降低。作為報紙編輯,應該正視紙質媒體自身的局限性,對自己原有的新聞傳播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將其和互聯網技術有效地整合起來,制作出吸引廣大受眾的內容,提高自身影響力。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從來不是單純的業(yè)務工作,講政治是第一位的。沒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就無法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融媒體時代,報紙編輯要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堅持黨性原則是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多次發(fā)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報紙編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宣傳報道中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宣傳好、闡釋好,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幟鮮明講政治,真正把政治方向、政治要求體現到編輯的工作上。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判斷力,確保新聞工作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堅持精品意識。報紙編輯要用好主題報道、深度報道等“看家本領”,精心生產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傳播內容。精心選稿,報紙編輯要對稿件進行編輯、整合,形成綜合化、系列化、深度化的呈現,如系列報道、主題報道、典型報道等,彰顯報紙深度、系統(tǒng)、權威的優(yōu)勢。精心編輯,報紙編輯要對新聞的標題、段落、詞語乃至標點進行精心推敲、修改、提煉,打磨出精品稿件和版面。
堅持嚴謹作風。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一個錯別字、一處數據有誤、一種表述不恰當,都有可能損害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可信性,給報紙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帶來負面影響。在海量的信息沖擊下,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愈發(fā)難以甄別,同時也給報紙編輯帶來較高的工作難度。因此,報紙編輯要堅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態(tài)度,不斷提升對稿件的篩選與甄別能力。編輯的嚴謹作風,要體現在對稿件內容的勇于質疑上。在稿件的政策錯誤、字詞錯誤、結構錯誤、常識錯誤等方面敢于較真,用挑剔的目光編輯加工稿件,才能給讀者帶去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報紙編輯每天面對不同行業(yè)和領域的新聞稿件,需要注重自我提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敖o人以星火者,必懷火炬”,報紙編輯一方面要準確把握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業(yè)務修養(yǎng),有扎實過硬的文字基本功、過硬的新聞語言加工能力,能夠從大量的新聞稿件中選出最有新聞點的稿件并進行深加工,為讀者帶來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和良好的閱讀體驗。
堅持工匠精神。編輯工作是項腦力活,更是細心活,工作時絕對不能三心二意,一目十行,一旦放松警惕,可能就會讓錯誤成為漏網之魚。融媒體時代,追求“短、平、快”是很多新媒體編輯的“必備技能”。但對于報紙編輯而言,堅持對稿件、版面的精雕細琢,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仍然是不變的追求。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陳鵬鳴在談到出版人應該具備的工匠精神時,提到了三點,即對文字的敬畏、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重、奉獻精神。對于報紙編輯而言,工匠精神體現在對精品稿件和精品版面的追求上。報紙編輯要有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舍得下“繡花”功夫,精準策劃選題,精心打磨稿件,打造精品版面、品牌版面。工匠精神還體現在沉得下心、靜得下氣、耐得住寂寞上。報紙編輯就是需要安靜的工作。作為一名編輯,只要面對稿件和版樣,心神就要馬上平靜下來,以最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工作中。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稿件的修改和編發(fā),守住工作原則和職業(yè)道德。報紙編輯還要保持一顆奉獻心。編輯是為他人做嫁衣的崗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干凈的稿件、漂亮的版面,編輯的奉獻常常被忽略。因此,報紙編輯要對崗位有足夠的認識,樹立服務意識,才能甘于吃苦不怕吃虧,在苦中找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睓C遇與挑戰(zhàn)并存,在堅守傳統(tǒng)報紙編輯優(yōu)秀品質和作風的同時,報紙編輯應充分認識報紙編輯轉型發(fā)展的緊迫性,不斷提升職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轉變工作思路,才能適應媒體融合發(fā)展,滿足讀者需求。
加強新知識的學習。報紙編輯要緊跟媒體融合發(fā)展的腳步,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積累業(yè)務經驗。一方面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理論素養(yǎng),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另一方面是注重向身邊老編輯、老前輩學習、從工作中積累實踐經驗。
加強交流互動。在常年相對穩(wěn)定的編輯工作環(huán)境中,許多報紙編輯早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和僵硬的工作思維,駕馭新媒體技術的能力較弱。一些編輯對業(yè)務工作的認知,也停留在修改和審核文稿上,與采寫端溝通較少。在融媒體時代,編輯應該是采寫“供給端”與受眾“需求端”的溝通橋梁。報紙編輯不僅要自覺提高自身新聞統(tǒng)籌能力,保持新聞敏感,合理策劃選題,主動與記者進行新聞前期策劃、后期寫作等方面的溝通交流,共同策劃重點報道、系列報道;同時,報紙編輯也應該廣泛關注讀者對新聞專題的看法與建議,結合讀者群興趣與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新聞框架以及增設不同主題的版面,實現報紙編輯與讀者的雙向良性互動。
表達方式多元。融媒體時代,報紙編輯工作不再單單局限于傳統(tǒng)對稿件的編輯和文字的取舍,而是要在現有素材的基礎上,挖掘出更新穎的角度,提煉出讀者更感興趣的信息。這就要求編輯在版面制作的過程中提升編輯思想。傳統(tǒng)版式中,含有大量的文字信息,如今已逐漸不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媒體融合的推進,對報紙編輯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在稿件編輯中,需要對稿件重新排列組合,提煉主題,形成專題性報道、系列報道;為篇幅較長的稿件增加引言和小標題等,既可以突出新聞點,也可以讓稿件易讀。在版面呈現上,增加版面元素,通過手繪插畫、圖表等形式,優(yōu)化文字和圖片的組合,讓版面看起來更加立體可讀。
拓寬傳播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發(fā)展大勢,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變革,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yōu)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chuàng)新。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新聞產品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傳播渠道,大幅優(yōu)化了傳播速度,降低了傳播成本。報紙編輯應當樹立互聯網思維,不僅要學習掌握新媒體技術,不斷豐富報紙的內容結構,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還應當熟練掌握和使用當下熱門的新媒體平臺,如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小視頻等,以青年人喜歡和容易接受的形式將稿件、版面進行二次傳播,提高新聞內容的閱讀率,擴大新聞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