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娟 黃銳 曹齊 張維 袁婧
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一種由JC病毒感染導致的亞急性脫髓鞘疾病,于1958年首次報告[1]。好發(f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惡性腫瘤、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劑等患者,致死率高,隨著HIV全球流行,該病發(fā)病率逐漸升高[2]。PML起病隱匿,早期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傳統(tǒng)檢測方法陽性率較低,可能造成疾病延誤診治。鑒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重慶市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救治中心經(jīng)過腦脊液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確診的11例HIV相關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患者臨床資料,探討mNGS在PML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并結合相關文獻復習,旨在提高對該病認識,為臨床診療提供幫助。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重慶市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救治中心收治的HIV相關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住院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確診HIV感染;②接受腦脊液mNGS技術檢測;③診斷為PML。HIV診斷標準:HIV診斷符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21版)[3],HIV抗體篩查試驗陽性和抗體補充試驗陽性。PML診斷: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腦脊液常規(guī)、生化、典型頭顱MRI表現(xiàn)、mNGS技術檢測出腦脊液JC病毒基因序列。排除標準:感染HIV前已經(jīng)存在明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本研究通過重慶市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救治中心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樣本采集 行腰椎穿刺術留取無菌腦脊液適量,采集后一管立即封口至-20℃冰箱凍存,冷鏈運輸至廣州賽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高通量測序;其余送至我院檢驗科行常規(guī)和生化檢測。
1.2.2 JC病毒測序方法及數(shù)據(jù)分析 腦脊液標本經(jīng)過離心富集得到的樣本富集液,使用微生物DNA提取試劑盒結合磁珠進行核酸提取與純化,提取試劑盒采用MAGEN(中國廣州)試劑盒,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提取好的核酸按照標準流程進行宏基因組文庫的構建,并以qPCR技術(Bio-Rad CFX96,USA)進行精準定量后,將加有不同index接頭序列的文庫等量混合,再運用Illumina Nextseq 550 DX測序平臺進行高通量測序。測序數(shù)據(jù)經(jīng)FastQC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基本過濾后獲得為Cleanreads數(shù)據(jù),再與人類基因組參考序列(版本:GRCh38)進行對比,所用軟件為BWA(Burrows-Wheeler Aligner),去除人類序列后,與經(jīng)賽哲生物專屬的病原微生物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分析,獲得病原微生物的鑒定與定量結果。
1.2.3 資料收集 查閱住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并對所有患者進行門診及電話隨訪。整理收集艾滋病合并PML患者的性別、年齡、HIV感染途徑、既往病史、合并感染情況、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治療及預后等結果,總結其臨床特征,同時復習相關文獻。
2.1 一般資料 共11例艾滋病合并PML患者符合入選標準,且患者均來自于重慶地區(qū),編號1~11。其中男7例,女4例,年齡(45.9±10.9)歲。8例患者經(jīng)異性性傳播感染HIV,另外3例經(jīng)同性性傳播感染。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的中位值為52(20~146)個/μL。除2例患者(病例3和10)確診HIV感染數(shù)年一直未治療外,其余患者均因此次入院才發(fā)現(xiàn)HIV感染。11例患者中有1例(病例8)合并重癥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1例(病例2)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高血壓病史,其余無合并感染及基礎疾病。見表1。
表1 患者基線資料
2.2 臨床表現(xiàn) 11例HIV合并PML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肢體乏力、認知功能障礙和頭暈,分別占10/11、8/11和5/11;而惡心、視物模糊、精神異常較少出現(xiàn),僅占2/11、1/11和1/11,見表2。
表2 11例艾滋病合并PML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
2.3 頭顱磁共振表現(xiàn) 11例HIV感染合并PML患者頭顱磁共振均提示有廣泛病變,病變范圍包括腦干、雙側額葉、顳葉、枕葉、胼胝體、小腦半球、基底節(jié)區(qū)、半卵圓中心等,可見多發(fā)條片、斑片狀異常信號。見圖1。
圖1 HIV感染合并PML患者的頭顱MRI表現(xiàn) A,雙側額頂葉內(nèi)見多發(fā)斑片狀、片狀異常信號區(qū),T2WI呈高信號影。B,左側小腦半球多發(fā)斑片狀異常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C,雙側半卵圓中心多發(fā)斑片狀長T2信號影,F(xiàn)LAIR序列呈高信號影。D,左側額頂葉、右側半卵圓中心見片狀及斑片狀長T2信號影。
2.4 腦脊液檢測結果 11例患者行腰椎穿刺術送檢腦脊液檢測, 2例患者測腦脊液壓力升高,其余9例均正常;4例患者腦脊液蛋白質輕度增高,7例正常;2例腦脊液細胞數(shù)目輕度升高,9例正常;糖、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見表3。
2.5 病原微生物基因檢測結果 11例HIV感染合并PML患者腦脊液送檢 mNGS,均檢測出JC病毒,其序列數(shù)為1~467條不等。見表3。
表3 腦脊液實驗室檢查結果
2.6 治療及預后 入院后患者均接受抗HIV病毒治療。病例8因合并重癥肺孢子菌肺炎,故經(jīng)抗PCP治療2周后啟動抗HIV治療,其余患者一經(jīng)確診便立即開始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ighly active antiroviral therapy,HARRT)治療,7例患者使用拉米夫定/富馬酸替諾福韋/多替拉維鈉抗HIV,其余4例使用拉米夫定/富馬酸替諾福韋/依非韋倫抗HIV治療。同時給予營養(yǎng)支持、調(diào)節(jié)免疫力等治療,對于肢體功能障礙者進行康復訓練。至最后隨訪時間(2021年12月),11例患者中有6例存活,存活的患者中有3例(病例3、6、9)臨床癥狀較入院時好轉,3例(病例4、10、11)病情穩(wěn)定;2例患者失訪;3例死亡(病例1、5、7)。確診PML至死亡時間為4~13個月。見表1。
JC病毒屬于多瘤病毒科(polyomaviridae)中的一種,其基因組是一條無包膜閉合環(huán)狀雙鏈DNA分子,基因全長為5130 kb[4]。JC病毒最早于1971年在1例 PML 患者大腦中首次分離出來[5]。90%以上的人群在兒童期發(fā)生初次感染,此時一般無癥狀或輕微的呼吸道癥狀,隨后病毒以潛伏狀態(tài)存在于人體。當人體出現(xiàn)免疫抑制時,JC病毒發(fā)生激活并大量增殖,進而引發(fā)PML,但其致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有文獻[6]顯示JC病毒主要使大腦中少突膠質細胞裂解破壞和進行性脫髓鞘,表現(xiàn)為嚴重的多節(jié)段髓鞘病變,故大腦白質中可分布多個病灶,包括腦干、基底神經(jīng)節(jié)、丘腦、腦半球和小腦等。隨著HIV流行,HIV患者PML發(fā)病率逐漸升高,PML在艾滋病中的發(fā)生率為1.0%~5.3%[7]。在HIV患者中,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200個/μL是PML的危險因素,但部分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亦可高于200個/μL。某些病例顯示PML可在HARRT治療后被發(fā)現(xiàn),這可能與免疫重建或者HARRT治療失敗有關[8]。
PML病理組織學的主要特征是JC病毒感染的少突膠質細胞,細胞核增大腫脹,其內(nèi)具有病毒顆粒的集合,在光鏡下可見包涵體和染色質結構的損失,最終導致細胞溶解,使得少突膠質細胞所支持的髓鞘破壞。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相鄰皮質中的神經(jīng)元也可能被病毒感染[8],可能是因為脫髓鞘導致軸突功能障礙,脫髓鞘的軸突更加容易受神經(jīng)膠質細胞釋放的細胞產(chǎn)物的傷害,軸突損傷又可導致神經(jīng)元細胞體的逆行損傷,神經(jīng)元的損傷可能是永久性的[7]。
PML通常起病隱匿,疾病早期癥狀通常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大多數(shù)患者只有在認知或運動功能明顯受損時才會就診。其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與病變累及大腦的部位有關。大腦半球病變相關的臨床特征是最常見的癥狀,超過50%的患者出現(xiàn)運動功能障礙[9]。本組11例患者中,肢體乏力、認知功能障礙、頭暈最多見,與文獻報道相符。本病呈亞急性起病,隨病灶的擴大融合,患者的癥狀加劇并增多,后期神經(jīng)損害癥狀更加突出,可導致殘疾或死亡。
由于JC病毒主要感染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導致皮層下白質廣泛性脫髓鞘,呈現(xiàn)在顱腦MRI可顯示出典型腦白質病變,因本質上是多灶性的,故大腦多個區(qū)域均可受累。典型PML病變呈雙側多發(fā)、非對稱性分布,少數(shù)病變?yōu)閱蝹劝l(fā)病,雙側大腦半球、頂葉最易受累,其次是額葉,額頂葉受累,胼胝體受累也常見,脊髓受累少見[9]。病變早期在T1加權像呈低信號,在T2加權像和FLAIR像上顯示出多個高信號強度病變,累及皮層下“U”形纖維呈“扇貝”形,由于很少或者沒有炎癥改變,通常增強掃描無占位效應,文獻報告中有極少部分病變亦可累積大腦灰質[10]。本組病例中額葉、顳葉、枕葉、胼胝體、小腦半球、半卵圓中心、右側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等部位均有病變,與文獻報告一致。
腦脊液(CSF)檢查對排除其他中樞性病變有較大幫助,細胞數(shù)目一般不超過20×106/L,部分病例腦脊液蛋白輕度升高,糖及氯化物基本正常。通過PCR技術檢測腦脊液中的JC病毒DNA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PCR的敏感性為72%~92%,特異性為92%~100%[11-13]。但陰性結果并不排除PML,有可能因腦脊液中病毒量較低造成假陰性。另外有研究表明在無PML的正常人腦脊液中可檢測到JC病毒,HAART治療或者CD4較高情況下,PCR檢測JC病毒的能力大大降低,可能會使實驗室診斷變得困難,這對于開始接受HAART治療但仍發(fā)展為PML患者進一步診斷提出新的挑戰(zhàn)[11]。病變腦組織活檢特異性為100%,可為確診金標準,但此為有創(chuàng)性操作,臨床實施較為困難,患者接受度較低。且腦脊液mNGS技術近年來廣泛運用于各種病原菌檢測中,可快速對DNA或RNA的堿基序列進行測序,對篩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具有較高價值,可識別未知或罕見病原體,其快速、簡便、特異度及靈敏度均較高。本組病例除檢測出JC病毒外,均未檢出其他病毒,再結合患者免疫缺陷、臨床表現(xiàn)、MRI等典型表現(xiàn),均可作出HIV相關性PML診斷。
當前沒有針對PML的有效療法,預后差,其中位生存期為6個月,發(fā)病1年后不到10%存活率[14]。就艾滋病而言,HARRT治療是目前被證實的唯一有效治療方法[15]。國外也有嘗試于其他抗病毒藥或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的研究,但均以失敗告終。有研究或個案報告用阿糖胞苷經(jīng)靜脈或鞘內(nèi)給藥、多西福韋、托泊替康、干擾素-2β、米氮平對患者進行治療,但均未能得到理想效果,相反,因其往往合并較多藥物毒副反應,對患者總體預后無顯著改善[16-19]??傊?,自采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ART)以來,艾滋病合并PML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增加了,但存活的患者往往合并神經(jīng)后遺癥。本組研究中所有患者確診PML后均給予HAART治療,至最后隨訪截止日期生存時間最長為14個月,但存活患者中50%臨床癥狀并未得到明顯改善。有研究提出采用五聯(lián)方案抗病毒治療,生存期可能得到改善,可能優(yōu)于傳統(tǒng)三聯(lián)HAART方案[20],但目前尚無更多證據(jù)支持。
自1971年JC病毒被發(fā)現(xiàn)以來,其引起的HIV相關PML受到了廣泛關注,但對JC病毒的流行病學、發(fā)病機制、分子生物學以及PML的治療方法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如今PML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而對JC病毒的快速檢出,無論是對實驗室進行基礎研究還是臨床上實現(xiàn)早期診斷都有重要意義,所以建立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檢測方法尤為重要,傳統(tǒng)PCR法檢測JC病毒存在局限性,而腦脊液mNGS能有效的檢測出JC病毒,具有一定優(yōu)勢。目前無針對PML治療的有效方法,預后差,有效的HARRT治療可能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