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劉學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和治療的異質性疾病,以持續(xù)呼吸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通常是由暴露于有毒顆?;驓怏w引起的氣道和(或)肺泡異常所致,受到宿主因素如肺發(fā)育異常的影響,合并癥可增加COPD病人致殘率和死亡率[1]。體質指數(BMI)是國際常用于判斷人體肥胖程度和健康的重要標準。BMI對老年COPD病人預后有影響,評估COPD預后的指標有死亡率、肺功能、住院時間等。由于BMI具有易獲取、易干預、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明確BMI與COPD預后的關系,對病人日常生活進行干預可延緩疾病進展、改善預后及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本研究分析BMI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預后的相關性。
1.1 研究對象 AECOPD定義為病人主訴癥狀的突然變化(基線呼吸困難、咳嗽和/或咳痰情況)超過日常變異范圍。選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住院治療的老年AECOPD病人80例,其中男63例,女17例。納入標準:年齡>60歲;經肺功能檢查確診為AECOPD,且院內針對AECOPD的治療方案一致或相似。排除標準:無法完成相關評估;哮喘及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近期發(fā)生心血管事件;慢性腎臟?、羝诩耙陨?;影響體重變化的內分泌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癌癥、惡病質等。
1.2 研究方法 收集病人入院后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肺功能、住院時間等資料。其中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百分比預計值(FEV1%pred)、呼氣峰值流速(PEF)、呼出50%肺活量時最大呼氣流量(MEF50%)。通過監(jiān)測并及時調整BMI,預測并改善病人預后,為使結論可涵蓋并適用于廣大普通民眾,并非僅針對臨床醫(yī)生用于院內管理,因此未納入需要使用專業(yè)設備進行測量評估的營養(yǎng)狀態(tài)相關指標。按照《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對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程度的判斷界限值將病人分為4組,低體重組(BMI<18.5 kg/m2)、正常體重組(BMI 18.5~23.9 kg/m2);超重組(BMI 24.0~27.9 kg/m2)及肥胖組(BMI≥28.0 kg/m2),比較整體及不同組內病人BMI與各指標關系,同時比較不同組間差異。
2.1 4組臨床資料比較 4組住院時間、FEV1、FEV1%pred、PEF、MEF5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體重組住院時間長于其他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肥胖組FEV1、FEV1%pred、PEF、MEF50%高于其他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4組臨床資料比較
2.2 BMI與肺功能的相關性 80例病人FEV1(r=0.300,P=0.007)、FEV1%pred(r=0.400,P<0.001)、PEF(r=0.261,P=0.001)及MEF50%(r=0.316,P=0.004)與BMI呈正相關。詳見表2。不同組別BMI與肺功能指標相關性分析見表3~表6。
表2 BMI與肺功能的相關性
表3 低體重組BMI與肺功能的相關性
表4 正常體重組BMI與肺功能的相關性
表5 超重組BMI與肺功能的相關性
表6 肥胖組BMI與肺功能的相關性
2.3 BMI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 80例病人BMI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r=-0.288,P=0.010)。不同組別BMI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分析顯示,超重組BMI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r=-0.477,P=0.025);其余3組BMI與住院時間無明顯相關性(P>0.05),詳見表7。
表7 BMI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
2.4 住院時間與肺功能的相關性 80例病人FVC(r=-0.317,P=0.004)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詳見表8。不同組別住院時間與肺功能的相關性分析顯示,低體重組FEV1/FVC與住院時間呈正相關(r=0.655,P=0.021),F(xiàn)VC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r=-0.580,P=0.048),詳見表9;正常體重組FEV1%pred(r=-0.420,P=0.023)、MEF50%(r=-0.418,P=0.024)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詳見表10;超重組及肥胖組病人肺功能與住院時間無明顯相關性(P>0.05),詳見表11、表12。
表8 肺功能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
表9 低體重組肺功能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
表10 正常體重組肺功能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
表11 超重組肺功能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
表12 肥胖組肺功能與住院時間的相關性
肺功能是診斷COPD及氣流受限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對COPD病人長期死亡或預后產生一定的影響。住院時間是與出院1年及長期AECOPD病人病死率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較長的住院時間可能增加AECOPD病人死亡率,住院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可影響住院時間,其中近期體重變化可能是評價營養(yǎng)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2-3]。對老年COPD病人病程早期干預尤為重要,同時由于病人數量多、年齡高,日常對COPD病程管理時,易于監(jiān)測、可操作性強是重中之重。分析BMI、肺功能指標及住院時間的關系,有利于對病人進行體重及營養(yǎng)管理,并改善病人預后。肺功能與住院時間均為影響病人預后的重要指標,因此本研究選取這兩項指標預測病人預后。
相關研究表明,低BMI是肺功能下降的危險因素,而高BMI可能有保護作用[4-5]。與較低BMI的COPD病人相比,肥胖的COPD病人表現(xiàn)為肺部過度充血少,吸氣能力和吸氣能力/肺總量比值更高,這些機械性改變可能給肥胖的COPD病人預后帶來有利影響[3]。AECOPD導致靜息狀態(tài)下能量消耗增加,外周供氧減少,肺部及全身炎癥加重[5]。住院期間老年病人營養(yǎng)狀況及支持治療對病人能否度過急性加重期尤為重要,而BMI高的病人常有較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對疾病帶來的消耗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且BMI處于肥胖區(qū)間的老年病人死亡率更低,預后更佳,提示營養(yǎng)支持可改善COPD病人預后[6]。
FEV1是最大深吸氣后做最大呼氣第1秒呼出的氣量容積,是評價肺功能的重要指標。有研究顯示,COPD病人BMI與FEV1呈正相關[7]。FEV1%pred作為判斷COPD病人氣流受限嚴重程度分級的指標,對預測病人預后有重要的意義。PEF主要反映呼吸肌力量及氣道有無阻塞,是評價肺功能的指標之一,一般來說,呼吸肌力量強及氣道阻塞輕時PEF較大,而呼吸肌力量及氣道阻塞程度可影響老年AECOPD病人預后。有研究顯示,隨著BMI升高,PEF增加,且BMI與肺功能呈正相關,與病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8]。MEF50%是評價肺功能的參考指標之一,有研究表明,隨著BMI提高,MEF50%隨之增加[8]。本研究結果顯示,BMI對肺功能有一定影響,肥胖組FEV1、FEV1%pred、PEF、MEF50%較高,且4組FEV1、FEV1%pred、PEF、MEF50%與BMI呈正相關,提示BMI越高的病人氣流受限程度越輕,其中肥胖組氣流受限程度可能輕于其他3組。
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BMI及住院時間是與AECOPD病人死亡率相關的獨立影響因素,低BMI和較長的住院時間均可能增加AECOPD病人死亡率,而肥胖可降低AECOPD病人住院死亡和早期再入院風險,與正常體重病人相比,肥胖病人住院期間的死亡風險降低了50%[2-3]。分析原因可能為體重減低的老年病人更易發(fā)生院內感染,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從而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遠期死亡率[9-11]。本研究結果顯示,低體重組住院時間長于其他3組,住院時間與老年AECOPD病人BMI呈負相關,且超重組中二者也呈負相關。有研究指出,低BMI(BMI<20 kg/m2)與住院時間>12 d病人住院時間延長有關[11]。AECOPD病人由于炎癥和發(fā)熱導致高代謝造成能量、蛋白質消耗,從而導致營養(yǎng)狀況下降,加重病情,延長住院時間。相關研究顯示,與正常BMI病人相比,超重和肥胖COPD病人住院時間較短[12]。本研究肥胖組未得到相同結論,原因可能為例數較少。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AECOPD病人住院時間與肺功能存在相關性,病人總體FVC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低體重組FEV1/FVC與住院時間呈正相關,F(xiàn)VC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正常體重組FEV1%pred及MEF50%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提示老年AECOPD病人肺功能與住院時間呈負相關,但具體作用機制需進一步驗證。肺功能與住院時間之間的相關性是否對BMI與肺功能、住院時間產生影響及具體機制,仍需大量數據進行深入研究。
有研究表明,COPD病人BMI和死亡率存在非線性劑量反應關系,BMI為30 kg/m2時,死亡率最低,在這種情況下,營養(yǎng)支持可改善COPD病人預后[6]。本研究僅得到BMI與老年AECOPD病人預后的相關性,需收集大樣本量數據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BMI與老年AECOPD病人肺功能呈正相關,通過對BMI的監(jiān)測,可預測老年AECOPD病人預后,從而指導病人日常及院內的營養(yǎng)和體重管理。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僅收集了老年AECOPD病人住院期間單次BMI、肺功能等指標,未隨訪獲得病人入院前、出院后BMI、肺功能等指標,無法動態(tài)觀察病人體重變化對肺功能的影響;僅分析了BMI、肺功能、住院時間之間的相關性,具體的因果關系無法明確,仍需大樣本量進行多因素分析,通過動態(tài)隨訪進一步驗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