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青麗
(南平市第一醫(yī)院,南平,350000)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該疾病通常發(fā)生于肺組織、氣管、支氣管等處,肺結核在傳染病中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居于世界第2位[1]?;颊哂捎谑茇撁媲榫w的影響,進而出現(xiàn)睡眠質量下降、身體精力不足等癥狀,不利于病情恢復[2]。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和睡眠質量,因此,肺結核患者的護理質量關系到患者的康復效果。本研究觀察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探討其在改善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況和提高睡眠質量及康復效果中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南平市第一醫(yī)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5例;年齡22~56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24例;年齡25~57歲。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標注 1)經(jīng)檢查診斷為肺結核者;2)依從性良好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肝、腎、心、肺功能異常,合并惡性腫瘤、急性疼痛、外傷等并發(fā)癥者;2)合并原發(fā)性睡眠障礙,需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治療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口頭宣教健康知識、疾病知識,監(jiān)測其各項相關指標,并指導其科學用藥、合理飲食等。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主要內(nèi)容:1)健康宣教:多數(shù)患者由于對肺結核疾病相關知識缺乏,存在錯誤觀念進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心理。因此加強健康宣教,解釋肺結核發(fā)病機制和長期服藥治療的必要性,并普及治療方法,進而引導患者對肺結核形成正確認識,打消其焦慮抑郁心理。拓寬健康宣教途徑,通過面對面講解、視頻、宣傳冊等形式提高其對相關知識的理解。2)心理護理:由于肺結核治療時間較長,部分患者會對治療效果存在懷疑,且該疾病為傳染性疾病,因此患者往往擔心受到歧視。護理人員首先需對其普及治療成功的案例,或通過病友間的交流相互鼓勵。加強病歷資料及患者個人信息的保密工作,避免泄露。對患者家屬及其朋友說明其心理狀態(tài),在周圍人的鼓勵下打消其負面情緒,建立自信心。3)病房環(huán)境:病房內(nèi)光線、溫度應適宜,且室內(nèi)應保持舒適、安靜,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做到“四輕”,將護理操作集中在同一個時間段,避免打擾患者休息。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宣傳保持病室安靜的重要性,共同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4)用藥指導:治療期間對患者用藥加以干預,說明用藥劑量、時間和方法,強調(diào)遵醫(yī)用藥的重要性,避免患者擅自停藥或增減劑量。同時護理人員須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應及時報告醫(yī)生。5)睡眠護理:了解患者作息習慣,對作息習慣差的患者加強干預力度,并向其說明健康作息的重要性。制定科學的計劃表,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睡眠姿勢,使其呼吸道通暢。床上用品以舒適柔軟為主,睡前泡腳可以緩解疲勞,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睡覺。
1.5 觀察指標 本研究以心理狀況、睡眠質量、康復率為評價指標。心理狀況: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焦慮、抑郁情緒。睡眠質量:利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分表評價睡眠質量??祻土己茫悍谓Y核癥狀改善。康復較差:肺結核癥狀無改善??祻吐?(完全康復+康復良好)例數(shù)/總病例×100%。
2.1 2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2組的SAS評分、SDS評分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康復率比較 觀察組康復率為97.93%,其中完全康復:20例(41.67%),康復良好:27例(56.25%);對照組康復率為85.42%,其中完全康復:18例(37.50%),康復良好:23例(47.92%)。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09,P=0.027)。
肺結核為常見的傳染病,該疾病病情發(fā)展緩慢且治療存在一定難度,其治療周期長、復發(fā)率高,為此患者往往存在一定負面情緒,且該疾病具有傳染性,患者因擔心受到歧視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甚至出現(xiàn)睡眠障礙[3],進而影響治療效果。為此護理人員應致力于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其睡眠質量,從而達到促進患者疾病康復的目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