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婕
人類天生喜甜。糖不僅能滿足人們對能量的需求,還能給人們帶來身心上的愉悅感,因而尤其受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的喜愛。然而,過多飲用含糖飲料不僅影響食欲,還會影響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正常攝取,對腎臟、腸胃、皮膚、骨骼、牙齒等均會造成損傷,容易造成腎結石、腸胃功能失調(diào)、骨質疏松、牙髓等疾病,甚至會增加患癌癥和早死的風險。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添加糖對健康的危害風險,由第5位上升到了與鹽并列的第1位。
當你打開便利店的冷飲柜,在“快樂肥宅水”和“無糖蘇打水”之間猶豫不決,對比了包裝背后的熱量表后,最終取走了標注為“無糖”的飲料。那么,無糖飲料真如宣傳的那樣健康嗎?
所謂無糖飲料,其實是針對含糖飲料而定義的,是指在保持甜度的同時,不添加白砂糖、葡萄糖、蔗糖等糖分的飲料。其實無糖飲料的甜味就是通過添加甜味劑來達到的。某些飲料商為了提升產(chǎn)品的檔次來增加銷量,都把甜味劑叫做代糖。
那么,市面上宣傳的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guī)定,每100毫升或100克食物中能量小于等于17千焦、糖小于等于0.5克,都可以在食品成分表里標注為“0”。而糖小于等于5克就可以在食品成分表里標注為“低糖”。以一瓶500毫升的無糖飲料為例,其所含的熱量可能高達85千焦,含糖量達到2.5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無糖飲料并不代表真正的“無糖”或“0能量”,只是含量相對較低。如果無限飲用,那么肯定還是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同樣容量的“低碳”飲料,含糖量可能高達25克,再加上三餐的主食,攝入的糖分就超過《膳食指南》規(guī)定的50克的標準。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同樣不容忽視,那就是甜味劑的問題。飲料本身會附加不少的食品添加劑,甜味劑只是其中的一種,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赤蘚糖醇等。它們可以在確保同樣甜味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熱量。但是甜味劑的使用同樣也存在著一些隱患,值得關注。
甜味劑會增強人們的食欲和對甜食的渴望。當人們喝了無糖飲料后,舌頭上的味蕾接收到甜味的信號,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如果并未攝入真糖,胰島素會降低體內(nèi)的血糖,更容易產(chǎn)生饑餓感,反而增加了食欲。同時,喝完無糖飲料之后,心理上也會放松對于攝入食物的掌控。
甜味劑會使腸道菌群失調(diào),干擾能量代謝,增加代謝綜合征的風險。
無糖飲料中的甜味劑、咖啡因、碳酸都會使人上癮,過量飲用還會對骨骼、口腔健康和睡眠質量產(chǎn)生影響。
由于阿斯巴甜在人體內(nèi)會轉化成苯丙氨酸,患有苯丙酮尿癥的患者,不要飲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飲料。
隨著無糖飲料市場的火爆,也不乏有不良商家玩文字游戲。比如某國產(chǎn)商家推出的一款乳茶宣稱“0蔗糖”,很多消費者分不清“0蔗糖”與“0糖”的區(qū)別,就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無糖”,這就是在誤導消費者。違反廣告法,被責令整改后,包裝從原來的“0蔗糖低脂肪”改為“低糖低脂肪”。其實,這款乳茶雖然沒有添加蔗糖,卻添加了結晶果糖。而這種糖的熱量并不低。以果糖為例,每100克的熱量在297千焦左右,而蔗糖也只有389千焦。放棄蔗糖加果糖,增加了甜度,熱量卻并沒有減少太多。
所以,在選擇無糖飲料的時候,一定不能只看品牌、宣傳和價格,還要學會看產(chǎn)品標簽,即配料表和營養(yǎng)成分表。配料表里出現(xiàn)白砂糖、砂糖、葡萄糖、蔗糖、葡萄糖漿等字樣的就肯定不是無糖飲料。此外,要牢記一點:配料的種類越簡單,添加劑就越少,最好不要選擇添加了咖啡因、碳酸成分的飲料。對營養(yǎng)成分表,則要重點關注熱量占每日推薦量的百分比。如果比例較高,那么這個飲料最好還是少喝。
對于愛喝飲料的人而言,無糖飲料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添加糖對健康的損害,但這也是建立在不長期過量飲用的前提下。同時,飲料本身帶來的健康問題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建議大家最好還是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