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學海
摘 要:我國已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網絡信息時代不僅帶來了眾多的發(fā)展機遇,也對思想不夠成熟的學生產生了過多的沖擊,尤其在三觀成長的初中階段,網絡信息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在這種環(huán)境下,初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時俱進才能真正發(fā)揮出教育價值。本文旨在探究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下的機遇與挑戰(zhàn),希望能為初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完善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網絡時代;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4-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4.090
現(xiàn)今,飛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已成為社會大眾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媒體的出現(xiàn)進一步增強了網絡對民眾的吸引力,中小學生也獲得了更多接觸網絡信息的機會。對學生來說,尤其是初中階段接收的信息與三觀的建立和發(fā)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此可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三觀的形成有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網絡,對發(fā)揮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價值更有意義。
一、信息化時代特征分析
進入信息化時代后,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傳播、獲取速度大幅度提高,信息的獲取渠道也在不斷增多。尤其是新媒體盛行的當下,以短視頻形式傳遞的信息越來越多,也越發(fā)容易吸引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F(xiàn)階段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認識社會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之外看到更豐富廣闊的人生。但是,互聯(lián)網平臺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對于篩選辨別能力還不足的中學生而言,很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負面影響。初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利用校園的教育氛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三觀,助力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因此,學校應當借助思想政治課程,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與身邊的事物,理順成長過程中不同的關系,還要融合心理調節(jié)、法規(guī)教育與國情教學。同時,廣大教師要認識到網絡信息雖加大了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但同時也是完善教育的重要助力,合理利用才是關鍵。
二、網絡信息環(huán)境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究
(一)網絡信息帶來思想沖擊
網絡平臺的存在給初中生帶來了眾多獲取信息的渠道,學生能夠從很多方面了解到大量的信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就是學生的思想,逐漸會影響到學生的三觀。更重要的是,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抱有抵觸心理,逆反心理讓他們更愿意相信自己從網絡獲取的信息而不是教師的教育,這都不利于初中生良好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
(二)教學內容更新緩慢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多數(shù)是以傳統(tǒng)優(yōu)秀美德為核心的,在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影響下,學生能夠接觸到刺激性更強的信息,對于教材和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反而不敏感。雖然當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課堂已經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一定的轉變,但核心教育內容與方式變化不大,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揮教育價值。
(三)課堂教學方法落后
教學內容不符合實際本就降低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再加上教育手法的滯后使得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淪為空談。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在于與實際情況結合過少,教學方法枯燥,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網絡信息化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提高教育便利性
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是網絡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和優(yōu)勢之一,在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時間與空間是教育工作順利展開缺一不可的要素,但在互聯(lián)網平臺的支持下,學生和教師足不出戶就能夠完成教育工作。而且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育過程,借助網絡開展的思政教育能夠更好跟上時代變化,教師可以根據熱點事件安排教育活動,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收集目標信息。這樣的初中思政教育相對更加自由,更好保全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相對平等教育身份的建立,也使得教師對時事熱點以及學生可能產生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更加全面。
(二)教學方法改變明顯
信息技術在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催生了眾多新興教育手段,教師與學生、家長間的溝通也更加高效。初中階段學生存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并凸顯的特性,學生更喜歡通過展現(xiàn)自身情緒和主觀意識作為個性展現(xiàn)的手段。當學生從網絡上接收到的信息超出了現(xiàn)有認知,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愿意為了自己的困惑向家長或教師求助。網絡溝通打破了溝通必須要面對面的限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長學生的咨詢意愿,有助于初中思政教育效果更好的發(fā)揮。
(三)教學效果穩(wěn)步提升
調查研究證實,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網絡與新媒體的影響下已經出現(xiàn)了積極的變化。傳統(tǒng)初中思政教育工作師生關系相對僵硬,帶有嚴重的強迫意味,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存在明顯的抵觸情緒。在網絡平臺的輔助下,現(xiàn)如今教師與學生已經基本建立起了平等的溝通關系,教育工作的雙向性開始逐漸凸顯?,F(xiàn)如今,在網絡平臺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趨于平和,逐步建立起更加穩(wěn)定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四、網絡信息化環(huán)境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威脅
(一)教師地位難以保證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影響下,教師不再是學生重要的信息來源,嚴重挑戰(zhàn)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當前學生比教師了解到的信息更多的情況已經并不少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甚至會對教師產生輕視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己掌握的信息與受教育信息存在差異導致心生疑竇,但由于教師在這些學生心中并沒有十分權威的地位,或者是教師給出的答案不夠有說服力,逐漸演化成學生不信任教師的局面。
(二)削弱初中思政教育成效
網絡信息的駁雜性無需過多贅述,初中生相對薄弱的篩選與分辨能力,都會導致其思想思維受到網絡信息的負面沖擊。當一些具有很強刺激性的不良信息進入學生的視野后,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長學生的負面心理與負面情緒。而且網絡信息最大的負面作用就是對時間的消耗,當學生自制力不足注意力完全被網絡信息所吸引時,必然會造成大量時間的浪費。網絡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同樣也會體現(xiàn)在日常的行為中,相比于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思政教育,教育的效果會在網絡信息的影響下大幅度削弱。
(三)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當前網絡已經成為大多數(shù)人最重要的信息獲取渠道,網絡的匿名性也能夠讓很多人暫時忘卻現(xiàn)實世界的痛苦之處,與素不相識的網友平等的交流。網絡給初中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達自身想法的平臺,但受到成長特性與年齡特征的影響,初中生較為容易受到其他人焦躁與抑郁情緒的感染,導致一部分社交能力較弱的學生開始逃避現(xiàn)實生活中的社交,而在網絡平臺上大肆彰顯自我。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的干預,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將難以得到保障,更不要說長遠的健康發(fā)展。
五、充分發(fā)揮網絡信息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措施
(一)積極推動教育觀念與內容的更新
網絡平臺在為學生提供更充裕信息的同時也面向教師展開,初中思政教師應當在備課階段充分收集時事熱點,并根據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解讀。換句話說,在初中思政教材更新頻率相對較低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善用網絡信息來提高思政教育與實際生活的貼合度,同時也更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網絡信息的雙面性已經得到了充分認知,想要發(fā)揮網絡信息的教育價值關鍵還是在于教師的應用。當前網絡平臺上已經出現(xiàn)了大量的優(yōu)秀教學案例、教學模式、教學視頻,教師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這些信息來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更全面發(fā)揮網絡信息的積極作用。不僅如此,日常思政教育中教師還應當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初中生接觸網絡的情況已經不可避免,教師在日常思政教育中不應當大肆宣揚網絡信息的危害,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而是應當利用日常的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信息篩選方式,提高學生對負面信息的篩選和抵御能力,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網絡信息對思政教育的負面影響。
(二)維護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體性
初中是學生個性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判斷能力都相較小學有了明顯的增長,認知水平逐漸展現(xiàn)出獨立性。在初中階段學生常常表現(xiàn)出渴望尊重、渴望獨立、渴望認可的想法,同時還在期待更自由的表達空間。很多學生習慣借助質疑與爭論來表現(xiàn)自己,面對這一階段的學生,思政教育更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夠更好發(fā)揮自身教育價值。在網絡信息的影響下,日常的思政教育課堂應當給學生留出更多自由表達的空間,借助網絡熱點、信息技術等形式緩解思政課堂的枯燥性,促進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思政學習狀態(tài)。
六、結語
總之,初中思政教育對學生三觀的建立和發(fā)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從多方面改良現(xiàn)有的初中思政課堂,并尊重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智康.新時代視域下初中政治課程改革的基本路徑[J].亞太教育,2019(11).
[2] 鄒凌雁,楊友鵬.淺談新時代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1).
[3] 李江佳,范兆飛.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思考[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