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善建
摘要:差異化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使得小學語文教師格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征,并且能夠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之下,貫徹和實施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滲透和實施之中,差異化教學在各個學科之中能夠得到廣泛運用。因此,對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而言,也同樣如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和開展差異化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應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又使得每一個學生個性化差異特點得到彰顯,這樣在良好的教學引導之中,使得學生能夠收獲個性化的知識點,構建個性化的知識體系。本文研究如何在小學學語文學科之中,實施和滲透差異化教學內容,以此來探究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的未來方向。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差異化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發(fā)展,應該以更為創(chuàng)新性的目光來著眼于學生發(fā)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標,從而關注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fā),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開展差異化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發(fā)展之路,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開展差異化教學是具有其必要性的。
一、差異化教學實施的必要性
1促進學生教學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在現(xiàn)代化素質教育理念的滲透和實施之中,學生主體性地位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畢竟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學生主體性地位很難在語文課堂之中得到發(fā)揮,在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之中,也并不能真正觀察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對于學生未來個性化的培養(yǎng)起不到相應作用。而差異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讓學生能夠在彰顯個性化特點之時,積極參與到語文課程的深度學習和探究之中,切實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地位。
2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實施和開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而是為了學生能夠在個性化與差異化的教學之中獲得多元化的發(fā)展。并且能夠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來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引導方式,從而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進而達到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的最大化目標。差異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使得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公平學習的機會,并能夠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之中,提升對于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在開展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之中,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學科差異化教學策略
1設置梯度性教學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之中,不同教學內容具有相應的教學目標,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變化,融入學生差異化與個性化的因素,來進行教學目標的細化設置,從而在不同學生學習之下進一步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一課時,對于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教師應當分層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針對優(yōu)等生,教師可要求其了解辛棄疾所寫宋詞的意境及其晚年的心態(tài)變化,通過對比閱讀,體會“醉”“媚”“臥”“無賴”等字詞的精妙之處,品析文中的白描寫作手法和以小溪為線索鋪陳的表達方法。針對中等生,教師可要求其感悟文中對翁媼及大兒、中兒、小兒四個形象的刻畫,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領略田園生活的美好意境。針對后進生,教師可要求其反復誦讀、留心觀察,在借助插圖、串聯(lián)人物、發(fā)揮想象力的綜合作用下,感受童年的情趣和生活的美好。
2改變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開展差異性教學,使得每一個教師都能夠關注到學生對于語文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情況,以此來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知識個性化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課堂課程教學之前,語文教師應盡可能指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使得學生能夠對新課講解內容產(chǎn)生一個大概的理解,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而言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并且在具體的新課講解之時,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主學習之下發(fā)現(xiàn)和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從而讓小學語文教師能夠積極改變教學策略,來關注學生差異性的學習需求。
比如,在學習《春雨的色彩》一文時,可以在課上提問學生的預習成果,并且根據(jù)學生所說的預習內容,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3差異化的布置作業(yè)
小學語文課堂之中開展差異化教學,不單單要在教學方法上彰顯出來,更應該在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之上體現(xiàn)差異化的特征,這樣能夠極大好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學生死記硬背的作業(yè)完成形式。教師在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特點之下來布置差異化的作業(yè)內容,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并能夠給予學生開展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從而大幅度增強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比如,學完《臺灣的蝴蝶》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文章中的話回家給父母介紹一下臺灣的蝴蝶谷,又或者寫一段關于贊美臺灣蝴蝶谷的話,這些都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4實施小組教學活動
每一個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之時,都彰顯出了差異性特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差異化教學之時,應該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來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能夠在溝通和交流之中徹底將差異性融入其中,以此在資源優(yōu)勢互補之中,使得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徹底激發(fā),這樣在平衡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之上,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長足發(fā)展,對語文課程內容有一個更為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差異化教學模式,遵循了英才睡覺的基本理念,并且能夠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調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開展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保證了學生個體差異化特點在語文課堂中得到彰顯,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道平.小學語文差異化教學策略的嘗試[J].求知導刊,2014,(12)
[2] 韋素問.小學語文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策略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