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曾美湘
調查顯示,截止2020年,全國實名志愿者總數達1.77億,志愿者團體總數達66.41萬,志愿項目總數達408.55萬。隨著實名志愿者人數和已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數的持續(xù)增加,如何更高效地組織志愿服務活動,讓活動更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達到更好的社會效益,是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志愿服務活動組織方發(fā)展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1]志愿者作為應急救援的補充力量,在參與應急響應時要遵守應急救援的基本要求,但是因為應急志愿組織存在的眾多問題,導致志愿者參與應急響應效率并不高。為此,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的必不可少,信息管理是應急志愿者管理的基本前提,只有對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規(guī)范,才能實現志愿者參與應急響應的高效率。隨著互聯網技術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互聯網+”為志愿服務開辟了新領域,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相比原來更有效率,志愿服務的目標、主體、內容以及形式也因此更加多元化。
互聯網的發(fā)展和壯大給應急志愿者管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對于復雜且龐大的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互聯網技術突破了原始手動登記的局限,同時改變了僅線下組織、報名的現狀,使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更具有針對性。隨著微信、微博等社交APP的普及,線上組織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已經屢見不鮮。各個自發(fā)的志愿組織,根據災情的需要在線上組織志愿者,比較常見的有利用微信群聊或者微信朋友圈發(fā)布相關志愿者招募信息,有需要的人群就可以根據此線上招募信息找組織者報名,組織者同樣能夠很快捷的歸納應急志愿者的信息,并且通過這些信息合理安排應急工作。
應急志愿組織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組織運營方式有了巨大的改變,從資金募資、宣傳招募、活動開展等各個方面都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得以改善。我國的應急志愿者相比國外來說起步晚,但是近些年來的管理有了質的飛躍。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我國對于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逐漸重視,已有網絡平臺(中國志愿服務網①)對志愿者進行信息歸納管理,這是一個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tǒng),包含了所有類別的志愿服務項目的志愿者信息,其中應急志愿者的信息也包含在內。但僅針對應急志愿者這一板塊的志愿者信息管理平臺還未系統(tǒng)確立,但是有類似“9958應急救援協(xié)作平臺”這種服務于中國民間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的平臺,此平臺主要是對多個省份的救援隊信息進行管理,對專門參與應急救援的志愿者組織管理,他們一直秉持著服務社會、協(xié)作共進、資源共享、開放交流、自主自律、平等互助的理念,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及時參與到應急救援中,給專業(yè)救援隊伍加以力量補充。
應急響應是應急管理過程中十分關鍵的一環(huán),響應的速度直接影響救援的效率。傳統(tǒng)的志愿者信息管理模式,復雜、繁瑣,從志愿者信息登記、錄入、分配、行動一系列的步驟,使組織志愿者參與應急響應時間拉長、效率低下。由于“互聯網+”志愿服務這一組織模式,應急志愿組織參與應急響應更加有條不紊,促進了應急志愿服務組織的進步與發(fā)展,增強了應急志愿者響應救援的時效性,有利于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應急迅速地轉折點是汶川大地震,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之后,通過新聞媒介的傳播,全國各地的志愿者積極響應,響應效果前所未有,之所以有如此龐大的盛況,一方面是此次地震災害嚴重,另一方面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
互聯網技術給志愿者檔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信息管理網絡平臺層出不窮,綜合運用移動互聯網、云服務器、消息推送等技術手段,面向志愿服務活動組織方提供活動組織、公告發(fā)布和組織管理等服務,解決活動組織各方存在的不便,為志愿服務活動組織提供了“新方案”。[2]應急志愿組織數量多、人員雜、項目多,導致活動成本高,原本的應急志愿組織不管是從人力、物力還是財力方面,開銷都比較大,并且應急志愿組織大部分情況下是無償的,需要應急志愿者投入自身的精力甚至是金錢。“互聯網+”志愿服務模式的出現,對于應急志愿組織的招募、宣傳、培訓、激勵、響應、參與等可以實現線上操作,比如培訓,同類的培訓項目可以通過一個視頻教學解決,應急志愿者對于自身所需提升的應急技能,可以自行在網絡上尋找對應的視頻教學,這樣互聯網式的培訓方式比原本的人教人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應急志愿者組織的成本,節(jié)省了大量的資源。
我國應急志愿者不是一個獨立的組織,而是常規(guī)志愿活動中的組成部分。志愿者的管理主體包括政府部門、共青團、紅十字會等,應急志愿者參與救援需要和管理主體合理調配,信息共享、有效組織才能夠使得救援活動更好地開展。應急志愿者的管理主體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混亂的局面。隨著應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志愿者作為應急救援中的重要力量也被要求完善管理。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是職業(yè)救援隊伍的福音,但同時也可能是負擔,志愿者參與應急救援的靈活性,比職業(yè)救援隊伍能夠更快速地參與到當地的應急救援之中,但是因為缺乏組織性,導致一系列的“幫倒忙”的現象出現,應急志愿者的組織獨立性有利于應急志愿者的管理,但是我國的應急志愿組織依附于常規(guī)志愿組織中,不是一個完善的組織系統(tǒng),引起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的雜亂無章。
志愿服務組織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組織,人員信息管理是該組織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我國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處于起步階段,甚至對于應急志愿者針對性地信息管理還未發(fā)展成熟,我國現有網絡平臺(中國志愿服務網②)對志愿者進行信息歸納管理,這是一個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tǒng),包含所有類別的志愿服務項目的志愿者信息,其中應急志愿者的信息也包含在內,僅針對應急志愿者這一板塊的志愿者信息管理平臺還未系統(tǒng)確立。目前,我國對于志愿者的管理模式是省份自理,多個省份有本省的志愿者服務平臺,并且由于當地特色和文化習俗,志愿者信息管理形式多樣化。我國各省有著獨特的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模式和管理平臺,要形成一個全國統(tǒng)一的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平臺仍道阻且長。
應急信息共享機制指的是在應對突發(fā)事件過程中,政府各部門為了能夠及時共享應急信息,在建立相關法律法規(guī)、安全保障、政策制度、獎罰措施和相應標準的基礎上,通過對突發(fā)事件中的應急信息進行及時地收集、整合、傳遞、共享等環(huán)節(jié),來實現應急信息在政府部門間、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間高效、迅速共享和使用的一種動態(tài)過程。[3]應急志愿者在應急響應中所需信息通常來源于兩個路徑:一方面是組織的內部供給,即政府、軍隊、企事業(yè)單位等應急主導和支持組織;另一方面是組織的外部供給,即社會媒體以及各類新興出現的大數據平臺、社會智庫等。由于新聞媒體信息傳播的速度快,應急志愿者獲得的信息多樣,我國的應急信息共享機制相比于國外發(fā)展是比較緩慢的,到目前為止并未健全應急信息互享平臺。
應急志愿者信息的多樣性、復雜性是信息分類管理的巨大阻礙。我國志愿活動繁多,醫(yī)療衛(wèi)生、抗震救災、水利災害、消防等多項救援項目,還有常規(guī)的志愿服務活動,比如支教、交通督導等,志愿活動項目分類明確,但是志愿者信息卻沒有規(guī)范分類,應急志愿者缺乏具有針對性地專業(yè)技能,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缺乏系統(tǒng)性。應急志愿者信息分類的不規(guī)范導致志愿者在參與應急救援時容易導致救援項目與志愿者應急技能不對稱,自身技能定位模糊。應急志愿者信息分類有助于應急志愿者管理,促進應急志愿者隊伍的建設,有利于提升志愿者參與應急響應的效率,減少應急救援損失,這些目前來說都是急需去解決的問題。
應急志愿者的組織獨立性并不是指完全脫離社會其他力量特立獨行,而是降低應急志愿者隊伍對政府以及其他組織的依附性,加強應急志愿者隊伍的決策權,對于突發(fā)事件能夠獨立進行應急響應,有組織、有效率地參與到應急救援中,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給職業(yè)應急隊伍帶來救援阻礙的風險。應急志愿者從常態(tài)化志愿組織中分離出來,有助于應急志愿者參與應急響應,提升應急救援效率,加強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信息化實現了線上應急志愿者信息管理,對于所有參與應急救援的志愿者進行信息錄入與信息管理,可以充分運用網絡來實現,更有效率、更加便捷、更加節(jié)約。
為了更好地使志愿者提供服務,合理、充分的利用志愿服務人才,將志愿服務信息與服務時間相結合,有效借助管理理論與信息技術,合理的調配志愿者,需要建立一個更完備的志愿者信息服務平臺。但是,大部分的志愿者管理團體還停留在人工操作階段,這種情況無法保證重大活動高效、正常的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志愿者團體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依托于網絡的志愿者服務平臺。[4]應急志愿者信息統(tǒng)籌平臺的建立,一方面能夠高效的整合應急志愿者的信息。另一方面,應急志愿者能夠合理地分配到擅長的救援任務之中,促進資源合理化,提升應急志愿者的可信程度。因此,做好志愿者隊伍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的信息采集、管理和運用的信息共享平臺,使志愿者服務能夠在平臺的影響下,實現應急情況下的社會化協(xié)同,理應成為伴隨志愿者隊伍建立、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5]
應急信息共享機制的完善首先要從應急信息的來源出發(fā),甄別源頭信息發(fā)布的準確性,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發(fā)布相關應急信息,官方政府部門也及時作出回應,給予應急志愿者以充分的信息來源。其次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完善應急信息共享平臺建設,設計官方的信息傳播渠道,加強信息的準確散布和有效溝通。再者需要促進應急志愿者隊伍與政府部門以及社會救援力量之間的信息互享,組織之間的信息互享是應急志愿者有效參與應急救援的必要條件。各個志愿者隊伍之間也需要進行信息的分享,需多個救援組織之間協(xié)同合作,合理分配救援力量,降低志愿者應急救援重疊的情況,以避免救援現場的資源浪費。
規(guī)范應急志愿者信息分類,要清楚每個應急志愿者所掌握的應急技能,了解他們所擅長的應急領域。并且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應急志愿者信息進行整理分類,將應急志愿者的信息詳細的登記錄入。在應急響應時,科學合理的調配志愿者參與到相對應的應急崗位之中。其中,規(guī)范應急志愿者信息分類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對應急志愿者的技能培訓,讓他們自己能夠明確自己的定位,擅長何種救援工作,面對突發(fā)事件有針對性地參與救援。對于這些具備特殊救援技能的應急志愿者信息進行錄入、分類,了解這類群體的空閑時間,畢竟應急志愿者有自己正式的工作和生活,對于他們的調配,只有對他們的工作以及生活背景進行充分了解,才能夠科學合理安排。
注釋
①https://chinavolunteer.mca.gov.cn/NVSI/LEAP/site/index.html#/home中國志愿服務網。
②https://chinavolunteer.mca.gov.cn/NVSI/LEAP/site/index.html#/home中國志愿服務網是錄入志愿者、志愿隊伍,以及志愿者加入志愿隊伍、志愿項目。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30124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