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 堯
親愛的讀者朋友,作文背后有什么,這個問題你想過嗎?我強烈期望大家能想一想,這會培養(yǎng)我們寫作時的讀者思維,提升我們的作文能力。不過,這是一個大問題,答案眾多。我這里權作拋磚引玉。
作文背后有思維。
本期“特別推薦”“人類行為之謎”主題文章,打破慣有思維方式,給我們提供認識我們自身的新方法:
“我棲息在樹上,心里藏著一個個奇妙的故事和謎題?!?/p>
“這些人為何努力使自己的聲帶振動并發(fā)聲?”“人類緣何歌唱?”
“我們發(fā)現(xiàn)與植物共同生活的在地球上的人類面對下雨時也會有相應反應,我們常常稱之為‘應雨行為’?!?/p>
思維方式轉(zhuǎn)變,我們會遇見新奇,這不僅會給作文帶來新氣象,而且會轉(zhuǎn)變我們的觀念:寫作文是好玩有趣的事情。
作文背后有獨我。
本期“素材錦囊”,我們選取了莫言回復網(wǎng)友的幾則留言?!盎貜汀边@個詞很妙,既是一種互動,又暗含一種技術性。莫言的回復被網(wǎng)友認為是“金句”迭出,可見其獨特魅力。私以為,每一則回復,都是一篇“小作文”,結構完整,語義豐滿,關鍵還彰顯獨我氣質(zhì)?!蔼毼摇敝邪兄嬲\、智慧和思想,讓網(wǎng)友深深嘆服。
作文背后有人性。
本期“金牌作文”,《曬糧》一篇,“我”的真實人性讓人感同身受:對二嬸在公路上曬糧堵路的行為,作者經(jīng)歷了“猶豫不決”“想跟二嬸說明其中的原委”“卻怎么也說不出勸阻的話了”這三個階段,回環(huán)往復,最后還是回到了問題的原點:在親情與規(guī)則之間,我們該何去何從?其實這早不是個新鮮話題了。2015年高考全國甲卷,小陳與文中“我”的困境何其相似,但選擇截然不同?!稌窦Z》中的“我”,恰恰又一次回答了上述作文題,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更符合人性本身。
最后我想,文章結尾了,作者的思考并沒有結束,結尾不是最終的結局。
讀者朋友,不知你認為作文背后還有什么呢?你的所有答案的匯集,就是你的作文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