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娟,徐彩弟
(清遠市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廣東 清遠 511500)
幽門螺桿菌(Hp)相關性慢性胃炎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慢性消化系統(tǒng)病變,主要由Hp感染所致,病情復雜、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1]。西醫(yī)治療慢性胃炎多采取標準四聯(lián)療法,但部分患者療效不佳。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療法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半夏瀉心湯是一種常用于消化系統(tǒng)病變治療的中藥方劑,效果確切?;诖?,本研究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就診的80例寒熱錯雜型Hp相關性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半夏瀉心湯治療寒熱錯雜型幽門螺桿菌(Hp)相關性慢性胃炎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4 月于本院就診的80 例寒熱錯雜型Hp 相關性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齡 20~64 歲,平均(42.13±10.34)歲。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 20~63 歲,平均(41.68±10.29)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訂的診斷標準[2],確診Hp相關性慢性胃炎,且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 年版)》[3]中胃炎診斷標準,中醫(yī)證型為寒熱錯雜型;14C 呼氣試驗陽性或13C 碳呼氣試驗陽性;藥敏試驗合格;神志清醒,可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標準:意識或精神障礙;合并嚴重感染、慢性基礎疾病、惡性腫瘤;既往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四聯(lián)療法,包括枸櫞酸鉍鉀(河南九勢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054,規(guī)格:110 mg/包)口服,每天2 次,每次 220 mg;克拉霉素(上海雅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044,規(guī)格:0.25 g/片)口服,每天2 次,每次500 mg;阿莫西林(哈藥集團三精明水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42,規(guī)格:0.5 g/粒)口服,每天2 次,每次1.0 g;奧美拉唑(北京亞寶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096,規(guī)格:20 mg/片)口服,每天2 次,每次20 mg。持續(xù)治療2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基礎藥方:半夏、黨參、黃芩、大棗、干姜各10 g,黃連8 g,炙甘草6 g。氣滯者加柴胡、枳殼各10 g,脾陽虛者去黃連,胃陰虛者去黃連、干姜且加地黃10 g,水煎,取藥汁300 mL 為1劑,早晚分服。持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Hp清除率、癥狀緩解時間、癥狀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生活質量評分。①療效評價標準[4]:痊愈,經(jīng)治療,癥狀基本消失;好轉,癥狀明顯減輕;無效,癥狀未減輕??傆行?痊愈率+好轉率。②Hp清除效果判斷標準:治療2 周停藥1 個月后復查14C 呼氣試驗或13C 呼氣試驗,檢測結果為陰性。③癥狀評分: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0~3分)評估患者癥狀嚴重程度,癥狀包括惡心嘔吐、噯氣反酸、腹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④生活質量評分[5]: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訂的WHOQOL-BREF簡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環(huán)境、社會關系4個維度,單維度分值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Hp清除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Hp 清除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Hp清除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Hp clearanc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惡心嘔吐、噯氣反酸、腹痛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relief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relief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腹痛4.95±1.27 3.52±1.14 5.299 0.000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惡心嘔吐4.37±1.53 2.84±1.09 5.151 0.000噯氣反酸5.14±1.36 3.61±1.20 5.335 0.000
2.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惡心嘔吐、噯氣反酸、腹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2.03±0.39 1.64±0.35 4.707 0.000 2.01±0.40 1.29±0.32a 8.890 0.000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2.08±0.41 1.67±0.39 4.583 0.000 2.06±0.43 1.28±0.36a 8.797 0.000 2.05±0.40 1.64±0.37 4.759 0.000 2.04±0.42 1.26±0.34a 9.129 0.000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生理、心理、環(huán)境、社會關系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社會關系70.59±5.47 78.45±6.21 6.007 0.000 70.80±5.34 85.16±6.73a 10.571 0.00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生理70.35±5.14 78.34±5.92 6.446 0.000 70.56±5.17 85.07±6.29a 11.271 0.000心理70.24±5.06 78.63±5.30 7.242 0.000 70.47±5.01 84.98±5.97a 11.775 0.000環(huán)境70.61±5.22 77.16±5.83 5.294 0.000 70.83±5.19 84.05±6.48a 10.071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發(fā)生腹瀉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觀察組發(fā)生腹脹1 例、頭暈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46,P=0.556)。
Hp 相關性慢性胃炎主要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具有高發(fā)病率,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噯氣反酸、腹痛。由于該病病程較長,病情通常會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且隨著病情進展,患者胃黏膜上皮逐漸出現(xiàn)萎縮、潰爛、假性息肉等異變,嚴重時可能發(fā)展為胃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臨床上需針對Hp相關性慢性胃炎進行積極有效治療,以控制患者病情進展。
西醫(yī)治療Hp 相關性慢性胃炎以四聯(lián)療法為主,四聯(lián)療法主要指1 種鉍劑+1 種質子泵抑制劑+2 種抗菌藥物,鉍劑常采用枸櫞酸鉍鉀,該藥物經(jīng)口服后進入患者胃腸道,在胃液環(huán)境中受胃酸影響而出現(xiàn)氧化,生成氧化物,即氧化鉍膠體,以薄膜的形式覆蓋于胃腸道黏膜表層,為胃腸道黏膜提供保護作用,隔絕胃酸、消化酶對胃腸道黏膜的損傷;抗菌藥物主要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兩種廣譜抗菌藥物可發(fā)揮良好的抗菌作用,對Hp進行根除;質子泵抑制劑多采用奧美拉唑,可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層細胞,與細胞膜上的H+-K+-ATP 酶結合,誘導細胞內(nèi)H 泵分子喪失活性,從而抑制胃酸分泌,發(fā)揮良好的抑酸作用[6-7]。
近年來,慢性胃炎的中醫(yī)治療效果良好,在中醫(yī)學中,該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為寒濕入侵、飲食不節(jié),脾胃失和,氣血、水濕運化失司,郁而化熱,其寒熱錯雜型為主要證型,中醫(yī)治療原則為清熱祛濕、溫中散寒[8-9]。半夏瀉心湯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常用的中藥方劑,基礎藥方中半夏可燥濕化痰,黨參可補益正氣、祛邪化瘀,黃芩、黃連可清熱燥濕,大棗可益氣養(yǎng)血、健脾和胃,干姜可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炙甘草可調(diào)和諸藥藥性,諸藥合用具有健脾和胃、清熱燥濕、益氣散寒之功效[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Hp清除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惡心嘔吐、噯氣反酸、腹痛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惡心嘔吐、噯氣反酸、腹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半夏瀉心湯治療寒熱錯雜型Hp 相關性慢性胃炎效果顯著,可提高Hp 清除率,加快癥狀緩解。分析原因為,半夏瀉心湯與西藥聯(lián)合應用時,西藥治標,中藥治本,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可標本同治,發(fā)揮良好的藥物協(xié)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生理、心理、環(huán)境、社會關系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半夏瀉心湯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半夏瀉心湯與西藥聯(lián)合治療可增強Hp相關性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好地控制病情,從而減輕病情對日常生活的不良影響。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半夏瀉心湯在西藥基礎上應用不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半夏瀉心湯治療寒熱錯雜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效果顯著,可提高Hp 清除效果,緩解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且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