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群峰,曹 立,欒興華
1.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宿州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宿州 234000;2.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上海 200233
周圍神經(jīng)?。╬eripheral neuropathy,PN)是指周圍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jīng)的結構和功能障礙[1-2]。選用不同的神經(jīng)病評分量表,可以對周圍神經(jīng)的診斷、流行病學篩查、治療效果、預后等方面進行評估[1]。本文歸納和分析了4 種常見的獲得性及遺傳性PN,包括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根神經(jīng)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腓骨肌萎縮癥(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糖尿病性PN(diabetic PN,DPN) 和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針對4 種類型選擇量表評分,并對量表的適應性、有效性、優(yōu)缺點作一綜述。
CIDP 是一種獲得性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jīng)疾?。?],患者以肢體近端及遠端無力、腱反射減低或消失為主要表現(xiàn)[4],其導致的身體殘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活質量。臨床常用于CIDP 的評估量表有:炎性神經(jīng)病病因和治療量表(Inflammatory Neuropathy Cause and Treatment,INCAT)、Rasch 炎癥整體殘疾量表(Inflammatory Raschbuilt Overall Disability Scale,I-RODS)、總殘疾總和評分(Overall Disability Sum Score,ODSS)、整體神經(jīng)病變限制量表(Overall Neuropathy Limitation Scale,ONLS)、CIDP 疾病活動狀態(tài)量表(CIDP Disease Activity Status,CDAS)、神經(jīng)功能缺陷評分(Neuropathy Disability Score,NDS)[5-6]。
INCAT 殘疾量表是根據(jù)Guy 神經(jīng)功能殘疾量表(Guy's Neurological Disability Scale,GNDS)中的項目得出的[7],是一種用于檢測患者日常功能(如精確的體力活動和步行問題)的活動量表[7]。INCAT 評分的優(yōu)點包括高可行性、關注上肢和下肢功能障礙、良好的可靠性和高反應性。然而,當根據(jù)選擇健康測量工具的統(tǒng)一標準(COnsensus-based Standards for the Selection of Health Measurement Instruments,COSMIN)指南評估INCAT 殘疾量表時,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足之處,包括樣本量小、未能報告缺失項目、缺乏先驗假設、缺乏獨立的項目縮減/因子分析[7]。INCAT 殘疾量表以順序為基礎[5],所以在經(jīng)典測試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CTT)中,在沒有標準化的項目相關性和權重的情況下,仍然會隨意生成不適用于患者的評估項目,而且必須要完成所有項目,才能繼續(xù)進行下去[7]。I-RODS[5,8]則可以避免這種局限性。I-RODS 是一種簡單、易懂、可靠、有效的社會參與量表,它包括24 個項目,涉及日常和社會活動(最簡單的項目是閱讀書籍/報紙的能力;最困難的項目是跑步能力)并有3 個反應選項:不可能執(zhí)行(0)、執(zhí)行困難(1)和容易執(zhí)行(2)。其檢查時間2~3 min[8],可以應用于所有CIDP 患者,能準確區(qū)分其殘疾程度,而不受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CIDP 變異類型、神經(jīng)傳導速度,以及研究結果、是否存在糖尿病或IgG/IgA 副蛋白血癥的影響[5]。 歐洲神經(jīng)肌肉中心 (European Neuromuscular Centre,ENMC)國際研討會小組建議在CIDP 中使用I-RODS 作為主要的結果指標[5]。在I-RODS的實際操作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地板效應(最低評分),這意味著I-RODS 甚至可以區(qū)分高水平殘疾和社會參與受限制的患者。然而,約19.3%的患者報告了天花板效應(最高評分),這表明I-RODS 不能很好地區(qū)分緩解期患者。INCAT 殘疾量表也沒有地板效應,但約31.0%的CIDP 患者會出現(xiàn)天花板效應,比I-RODS 的天花板效應要高得多[5];并且與INCAT 相比,I-RODS 與生活質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的相關性更好。目前塞爾維亞版本的I-RODS 表現(xiàn)出了很好的適用性。此外,I-RODS還可以捕捉到疾病最輕微的復發(fā),因此即使在長期維持治療期間也可以方便地分析患者[5]。
ODSS可用于CIDP臨床試驗的評估[9],是一種快速、簡單、有效的評估工具[10]。ONLS 評分則是通過修改ODSS得出[11],它是手臂殘疾量表評分(范圍0~5分)和腿部殘疾量表評分(范圍0~7 分)的總和[11],總分為0 分(無殘疾)至12 分(最大殘疾),檢查時間4~5 min,具有快速、簡單、內容效度好、上限效應小等特點,可以用來評估CIDP 的殘疾程度。CDAS 于2010 年開發(fā),是根據(jù)疾病活動性和治療狀態(tài)來對CIDP 患者進行分類的可靠工具。CDAS 量表是對殘疾和損傷量表的補充[6],不僅適用于常規(guī)臨床評估,也可用于臨床試驗前篩選患者,更加合理地選擇治療試驗入組的患者[6]。NDS 也已被證明在評估CIDP神經(jīng)功能缺陷方面有不錯的價值。
CMT 是一組最常見的周圍神經(jīng)單基因遺傳病,以慢性進行性四肢遠端肌無力肌萎縮、末梢型感覺障礙、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和高弓足等骨骼畸形為主要臨床特征,患病率約為40/100 000[12]。CMT 在遺傳上,可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X 連鎖顯性遺傳;病理上分為脫髓鞘型(CMT1)、軸索型(CMT2)以及中間型(CMT with intermediate NCV,CMT-I)[13]。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疾病的嚴重程度也在不斷加重,因此臨床上選用有效且可靠的CMT 評分量表來評估患者的病情現(xiàn)狀及進展顯得格外重要。神經(jīng)病變總評分(Total Neuropathy Score,TNS)是一種有效的長度依賴性軸索神經(jīng)病致殘的綜合測量方法,但主要用于感覺神經(jīng)病變[14]。因此出現(xiàn)了一個由TNS修訂而來的Charcot-Marie-Tooth 神經(jīng)病變評分(Charcot-Marie-Tooth Neuropathy Score,CMTNS)[14],以檢測遺傳性神經(jīng)病變中的長度依賴性運動和感覺損傷[15];其能夠量化CMT 的殘疾程度,但對于非長度依賴性的多灶性疾病,CMTNS 則具有局限性[14]。CMTNS 包含9 種評估組合:癥狀(3 項)、體征(4 項)和神經(jīng)生理學(2 項),每項分為5 級,對應0~4 分,共36 分[16]。CMTNS≤10 分為輕度神經(jīng)功能障礙,11~20 分為中度神經(jīng)功能障礙,21~36 分為重度神經(jīng)功能障礙[12]。但是CMTNS 的一些測量值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如感覺神經(jīng)動作電位的波幅或振動感覺,這些增齡性的變化可使CMTNS 評分增高,但與CMT 疾病本身可能并不相關[14]。在第168 屆ENMC 國際研討會“CMT 結果測量和臨床試驗”報道之后,研究者決定對CMTNS 進行一些修改,以減少下限和上限效應,并使患者評估標準化,以提高其檢測隨時間變化的敏感度[15],即CMTNS2 版本。CMT 癥狀評分2 (CMT Symptom Score 2, CMTSS2) 和 CMT 檢查評分 2 (CMT Examination Score 2,CMTES2)是CMTNS2 的子評分,兩者的組內相關系數(shù)(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別為0.97 和0.96[15]。最新的基于Rasch 分析的加權版本rCMTNS,以及rCMTES 和rCMTSS 子量表也是簡單、可靠和有效的標準化評估工具,適用于CMT 成人患者。 CMT 兒科量表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Pediatric Scale,CMTPedS)則是CMT 患兒唯一可用的疾病特異度評分系統(tǒng)[17]。因為CMTPedS 對兒童CMT 的基因亞型、年齡和疾病進展較為敏感,能夠可靠地捕捉隨時間變化的殘疾程度,所以非常適合兒童期CMT 的自然病史研究[17]??傊珻MTNS2是適用于CMT患者的一個可靠的量表,其癥狀和檢查的2個子評分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值得進一步推廣。
DPN 是一種慢性、對稱性、長度依賴性感覺運動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8],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現(xiàn),全世界糖尿病患者DPN 的患病率高達54%,是導致足部潰瘍的重要原因。因此,DPN 的篩查和早期診斷極為重要。目前臨床常用于評估DPN 的量表(表1)有密西根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篩查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密西根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評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神經(jīng)病變癥狀與變化評分(Neuropathy Symptom And Change Score, NSC)[19]、 神經(jīng)病變損害評分(Neuropathy Impairment Score,NIS)[19]、多倫多臨床神經(jīng)病變評分量表 (Toronto Clinical Neuropathy Scoring System,TCSS)[20]、 下肢神經(jīng)病變損害評分(Neuropathy Impairment Score In The Lower Limbs,NIS-LL)[21]、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癥狀(Diabetic Neuropathy Symptom,DNS)和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檢查 (Diabetic Neuropathy Examination, DNE) 評分、 復合自主癥狀量表31(CompositeAutonomicSymptomScore-31,COMPASS-31)[11,18,22-26]。
表1 DPN測評量表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的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DPN test scale
MNSI 包括2 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通過病史問卷評估神經(jīng)病理性癥狀,包括15 個關于足部感覺“是或否”的問題;第二部分是簡要的體格檢查,包括足部檢查、踝關節(jié)反射和振動感覺的評估。總分為8 分,MNSI>2 分診斷為DPN[27-28],檢查時間4~5 min。MNSI 問卷和檢查的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e,AUC)相似,分別為0.73 和0.76[29],可以看出MNSI 是一種簡單、快捷、可行性好的篩查工具。MNSI 適用于DPN 的早期大規(guī)??焖俸Y查[30],目前巴西、土耳其和阿拉伯語版本[30]均可供診療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專業(yè)人員在臨床中使用[31],且通過適當?shù)慕逃?,患者也能夠自己用MNSI 監(jiān)測DPN 的進展[30,32],體現(xiàn)出該量表良好的跨文化有效性[31]。但MNSI 也存在局限性:①MNSI 只能檢測已出現(xiàn)臨床癥狀的患者,對于電生理異常的亞臨床神經(jīng)病變則不適用。②不能識別自主神經(jīng)的受累程度[33]。MNSI 篩查陽性的患者,進一步推薦使用MDNS[33-34]。MDNS 有20 項內容,包括感覺損傷、肌力和反射。臨床體格檢查得分:0~6 分為無PN,7~12 分為輕度,13~29 分為中度,30~46分為重度。MDNS 全程檢查時間約15 min,為DPN 的診斷和分期提供了一種快速、靈敏的手段。NSC 和NIS 評分也是診斷DPN 的簡單臨床評分,其中NSC對DPN 的診斷敏感,但特異度不高。NIS 敏感度較低,但特異度高,所以NSC 和NIS 聯(lián)合應用對DPN 的診斷效果更好[19]。TCSS 在早期篩查和診斷DPN中的應用效果同樣良好,并且能對早期DPN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該評分量表包括感覺評分(5 分)、神經(jīng)反射評分(8 分)和癥狀評分(6 分),總分19 分;得分≤5 分表示正常,6~8 分為輕度,9~11 分為中度,12~19 分為重度;檢查時間約11 min[20]。DNS和DNE 評分則可以用來篩查遠端對稱性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diabetic distal symmetrical polyneuropathy,DSPN)[24,35]。NIS-LL 主要用于評估DPN 引起的下肢周圍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可用于評估DPN 患者臨床癥狀變化與藥物治療的關系,并與DPN的診斷有較好的相關性[1]。
糖尿病自主神經(jīng)病變 (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DAN)是糖尿病常見但最容易被忽視的并發(fā)癥[36]。DAN 可表現(xiàn)為一個或多個由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控制的器官功能障礙,也可能涉及整個ANS。心臟自主神經(jīng)病變(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CAN)是DAN 的一種器官特異性表現(xiàn),是支配心臟和血管的自主神經(jīng)纖維受損引起的,與心律失常和猝死具有高度相關性[37]。CAN 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現(xiàn),但由于臨床癥狀不具特異性,通常被漏診或忽視[36]。使用標準的自主神經(jīng)功能測試(autonomic function tests,AFT)診斷CAN 非常繁瑣,很少用于常規(guī)的臨床診療中。COMPASS-31 則可以幫助CAN 患者的早期檢測和管理。它是一種基于問卷調查的自主癥狀評估工具,31 項評估涉及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6 個方面:立位不耐受、血管舒縮、分泌、胃腸、膀胱和瞳孔運動功能[38]。檢查時間約10 min[36]。與標準的AFT評估相比,所需時間短,更易于使用[39],在自主神經(jīng)癥狀評估方面具有較高的敏感度[38],可作為DAN 的篩查工具[36],尤其是對于心臟自主神經(jīng)受累的患者評估。
NP 是指由于軀體感覺系統(tǒng)的損傷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40],是臨床常見疼痛類型之一。NP由于其慢性、嚴重性和對簡單鎮(zhèn)痛藥的耐受性,常常引發(fā)嚴重的難治性疼痛[41]。臨床醫(yī)師需要簡便易行、敏感度和特異度高的輔助檢查工具,幫助及早篩查并診斷NP。
國際疼痛研究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專業(yè)組推薦5 種篩查NP 量表,包括Douleur Neuropathique 4(DN4)、ID-疼痛量表(ID-Pain)、利茲神經(jīng)病癥狀和體征評估(Leeds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LANSS)、 painDETECT 疼痛量表 (PainDETECT Questionnaire, PD-Q) 和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問卷(Neuropathic Pain Questionnaire,NPQ)[42-43]。
DN4 最初是在法國用法語開發(fā)的,并在法國人群中得到了驗證。此后,DN4 進行跨文化改編并翻譯為阿拉伯語、荷蘭語、英語、印度語等[42],且顯示出令人滿意的跨文化有效性及標準有效性(靈敏度為75%~100%,特異度為78%~96%[44])。該量表包括7個自我報告項目和3個臨床檢查問題。評分范圍從0 分到10 分,評分≥4 分被認為是NP 陽性[45]。LANSS 量表應用也較為廣泛,目前有多種語言版本得到驗證[46-47],而且經(jīng)過驗證的LANSS量表已在多項研究中的不同疾病中用于篩查NP[43],如癌痛[48]、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49]等。針對不同病因所致的NP 評估的有效性不一,如對于癌痛患者,其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敏感度86%,特異度100%);而對于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的患者,其敏感度較低(敏感度38%,特異度75%)。有研究[43]發(fā)現(xiàn)DN4量表比LANSS量表更適用于臨床,在篩查輕度癌痛患者時,DN4 量表明顯優(yōu)于LANSS量表;而LANSS量表更適用于篩查重度癌痛患者,也就是說若將疼痛強度維度納入到篩選項目,LANSS 量表可能更具有判別能力。但DN4 量表篩查能力更強[42],ROC 曲線分析中的AUC 顯著大于LANSS 量表[50];與LANSS 工具相比,它更易于管理(平均花費2.5 min)和評分(每個正面項目被評分為1分,每個負面項目被評分為0 分),所以DN4 量表特別推薦在臨床實踐和研究中識別NP患者[50]。
ID-Pain 最初是在美國用英語編制的,英語版ID-Pain的假設檢驗結果令人滿意,但結構和內容效度不理想。ID-Pain 有幾個非英語版本:意大利語、漢語和泰語。后2 種語言版本的跨文化有效性不理想[42]。PD-Q 疼痛量表是在德國專門為治療腰痛而設計的[42],其后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得到使用。PD-Q 量表多用于NP 可疑患者的篩查,并在非神經(jīng)科的專業(yè)人員中得到應用[51]。NPQ 最初是在美國用英語編制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4%和74%,目前有中文、意大利語和瑞典語版本,在國外NPQ廣泛用于NP篩查[42,51]。
針對NP的不同方面,如疼痛的部位、性質、強度、對生活的影響、治療方案及效果等,也各有對應性的評價分級工具: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癥狀評價量表(Neuropathic Pain Symptom Inventory,NPSI)、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量表(Neuropathic Pain Scale,NPS)、德國改良版簡明疼痛調查量表(Neuropathic Pain Scale,BPI)[41]、整體疼痛評估量表(Global Pain Scale,GPS)、簡式McGill疼痛問卷-2(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2,SF MPQ-2)[51-53]。
綜上所述,4 種類型的PN 均有多種臨床評估量表,根據(jù)研究者的著重點可以選擇不同的量表使用(表2)。我們在分析和對比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認為CIDP 推薦使用I-RODS 和ONLS 評分量表;CMT 推薦使用CMTNS2 評分量表;DPN 推薦使用MNSI 與MDNS 相結合的方法、TCSS 量表和COMPASS-31 量表;對于NP 患者,則推薦使用DN4 評分量表,可以獲得早期、快速、較為準確的篩查與診斷結果。臨床醫(yī)師和研究者可以運用這些量表協(xié)助臨床診斷和病情評估,但仍須結合病史,以臨床表現(xiàn)、體格檢查、電生理檢測及其他相關輔助檢查為基礎,以免誤診或漏診。
表2 4種PN的評分量表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score scales for four kinds of PN
Continued 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