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翠娟,楊硯玉
(哈爾濱市南崗區(qū)王崗中心小學校,哈爾濱 150088)
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教孩子如何做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大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需要炎黃子孫繼承和發(fā)揚。如何從小教育孩子弘揚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需要教師多做功課,讓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落實到每節(jié)課中。為此,我們應該研究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包括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研究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發(fā)掘適合學生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資源,選擇學生能接受、樂于接受的方式,將傳統(tǒng)美德根植在每個學生的心中。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很多需要我們繼承和弘揚的傳統(tǒng)美德,比如,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刻苦努力,誠實守信,勤勞淳樸等。而現(xiàn)如今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寵愛、保護,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致使一些獨生子女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在他們身上傳統(tǒng)美德正在逐漸淡化,具體表現(xiàn)為:(1)不文明行為增多,社會公德心下降。在公共場所,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尊老愛幼,亂扔果皮雜物、損壞公物等行為時有發(fā)生。(2)懶惰思想嚴重。(3)過于依賴父母,沒有遠大志向,貪圖享樂,不想付出,只想坐享其成。這些問題的存在,充分反映出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存在諸多問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勢在必行。
人教版課標教材按專題編排,著眼于人文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從小打好基礎,學習人與自然的和諧,自己與他人的和諧,珍惜生命,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等。每個學段各冊的專題都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己與他人等基本范疇的人文專題,比如,一年級下冊的專題有: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huán)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等。這些內容都有傳統(tǒng)美德蘊含其中,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有效地、充分地運用語文課程中的這些資源,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受傳統(tǒng)美德教育。
“得語文者得天下”。雖然有點夸張,但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語文來源于生活之中,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角度多變,使教育過程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合理地選擇切入點,為學生進行較為深入的美德教育。就語文課文來看,每一篇都具有其獨特的情感內容,但是因為學生生活經驗不足,不具備相應的感悟能力,所以不容易被學生領悟,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挖掘相應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之中引領學生的情感走向,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領略到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
1.挖掘典型人物形象
許多歷史名人故事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我們,有的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不惜以身殉國。四年級下冊《黃繼光》一課,講述了黃繼光在執(zhí)行任務時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為奪取戰(zhàn)斗的勝利付出了年輕的生命,這震撼人心的事例讓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鐵杵磨針、鑿壁偷光等刻苦學習的傳統(tǒng)故事都能激勵學生勤奮讀書;而黃香溫席和子路借米的故事更能體現(xiàn)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這些故事讓孩子們熟知,進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尋找榜樣讓他們去學習,他們學起來會更容易,效果也會更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這樣的典型人物有許多。教師要把握住每一個讓學生受教育的機會。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將雷鋒身上先人后己、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雷鋒身上的美德正是現(xiàn)在大部分獨生子女所缺乏的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用雷鋒的感人事跡,樹立雷鋒的形象,去引導學生為集體,為他人獻愛心?!锻醵 愤@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小英雄的愛國主義情懷,他為了集體、為了國家只身和敵人周旋,最后英勇犧牲。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讓孩子感受到當時的危急情境,感受到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同時受到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2.捕捉感動人心的場景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感動人心的場景,這些正是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落腳點。我們可以將學生代入這樣的場景中,引發(fā)學生深深的思考,課后再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如,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講述了父親母親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到了父母的愛,懂得了要學會關心父母、理解父母,凸顯了語文課程的綜合實踐性,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回家?guī)椭改缸鲂┝λ芗暗氖?,做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洞钍芬徽n截取了生活中幾個非常常見又平凡的鏡頭,但平凡中透出了深意,樸素中閃爍著美好的思想,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tǒng)美德,強烈地感染著我們。在教學《搭石》一課時,可以采用認識平凡的事物、體會動人的場景、學習傳統(tǒng)的美德等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升華美,體會到生活中的各種美。
3.滲透古代文化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古代文化教學內容。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各類古詩。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就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并且讓學生查找一些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在查找過程中學生又從不同方面了解祖國的美好,從而樹立起強烈地民族自豪感?!缎氯纸洝分杏锌兹谧尷娴汝P于美好品質的故事。這些故事深受學生喜歡,并且從中學會了刻苦、勤奮、謙讓,這些可貴的品質將使學生一生受益。
4.搭建學生活動平臺,注重體驗
傳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弘揚民族倫理道德觀念,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是對學生實施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最終目的。充分挖掘傳統(tǒng)美德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與時俱進,學生喜聞樂見的接受方式,勢在必行。充分利用晨讀時間進行誦讀,讓學生背誦《中華傳統(tǒng)美德格言》、《三字經》(節(jié)選)、《論語》、《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內容》等,使其明白中華民族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師是有聲教材,教師可以先范讀,再利用課堂,師生一起引吭誦讀,充分展示經典詩文的鏗鏘高昂、跌宕起伏、抑揚頓挫和波瀾壯闊,師生共同沉浸在經典文學展示的濃烈、深刻、灑脫的文化氛圍中。讓歷史先賢弘揚的真善美,浸潤我們日益貧乏空虛的心靈。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李少白的《中華少年》等經典詩文,文句本身就節(jié)奏感強,讀來鏗鏘悅耳,在有感情的朗讀、熟讀的基礎上再進行背誦比賽,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致。
語文教材中不同單元體現(xiàn)不同的主題,教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并根據(jù)不同的語文教學內容,設計出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活動方案,最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樹立榜樣育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樹立學生可以效仿的人物形象,加以引導,讓他們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教學中還要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從具體、生動的教學內容中感悟出道理。如,針對學生中的亂花錢現(xiàn)象,可以結合二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玩具柜臺前的孩子》進行教育,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一個年齡很小的孩子,為了節(jié)約花錢,面對自己十分喜歡的玩具汽車,卻對媽媽說不要。教師可以通過這篇課文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理智消費,培養(yǎng)健康的消費觀。
2.用真情感動人心
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要善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感人的故事、生動的材料,然后用飽滿的感情去影響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課文《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等神話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讀故事、講故事中讓學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讓學生感受到意志堅決、不怕艱難的傳統(tǒng)美德。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使學生了解到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體會到了航天人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團結協(xié)作的偉大精神,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學時可增加學生熟知的真實事件,如,神州十二號的成功發(fā)射、成功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等,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偉大,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實踐悟真知
如“寬帶網”,可讓學生通過網絡去收集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似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強化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對他們的影響?!翱谡Z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等在訓練語文能力的同時,也將課堂所學的傳統(tǒng)美德付諸實踐,使學生通過“講、思、談、行”四個環(huán)節(jié),在活動中加深情緒體驗,培養(yǎng)道德情感,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如,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回憶、了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談談應該怎樣對待父母,用各種方式向父母匯報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受感恩教育,并付諸行動。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學校期間起作用,對其走入社會后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凡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凡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堅決不做;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潤物細無聲”,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時刻記住自己是學生的榜樣,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一名語文教師身上所具備的所有美德,都會在孩子身上有所體現(xiàn)。
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適當補充傳統(tǒng)美德教育相關材料及活動,讓教育的內容更為充實豐富,形式更為多樣,學生的認識更為全面深刻,教育的效果更為有效顯著。如,教學三字經: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讓學生在反復吟誦中,被孟母三遷的執(zhí)著所感動。在教學《學會看病》一課,一位母親通過對兒子不斷地磨煉來表達母親的愛;《慈母情深》一課,母親寧愿自己吃苦也慷慨地讓兒子買書,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中隱藏了父母深深的愛,引導學生回憶“我們父母的愛,又在哪里?” “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父母的孝心呢?”應該積極主動地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每天為父母捶捶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真的把孝心落實到行動中,讓學生在一件件小事中,在一次次堅持下養(yǎng)成孝敬父母,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讀書習慣、拓展視野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教師除了用好教材選編的文本外,還應善于利用互聯(lián)網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課外學習資料。教師通過推薦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電影、書籍、網站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有之。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少年兒童自小就應該懂得尊老愛幼,弘揚傳統(tǒng)美德,可以在課余組織豐富多彩的孝老敬老活動,如,在“九九重陽節(jié)”或周末領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為老人表演節(jié)目等,讓學生明白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社會上,時時刻刻都要有尊老敬老之心。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爭做尊敬老人的好少年,讓尊老之花處處開放。
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在語文課堂上、各科教學中所受到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和家風的好壞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如何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傳統(tǒng)美德教育中的作用是需要家長重視的問題。通過家長的行為,孩子耳濡目染,其心靈不斷體驗著這些傳統(tǒng)美德,長期的影響下孩子會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
小學語文與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相依相伴,是重要的德育陣地。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能夠感受到父母之愛的無私無畏;感受到勤勞淳樸的美好;感受到勤奮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感受到祖國前沿科技的發(fā)展,祖國的強大,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傳統(tǒng)美德扎根于學生心中,并落實到行動中。教學實踐證明,傳統(tǒng)美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密不可分,將傳統(tǒng)美德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可以取得明顯的教育效果,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深入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語文教改的方向,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充分挖掘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好素材,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