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慶
【摘要】閱讀教學不僅要圍繞語文課本展開,也要進行書本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因此,課外閱讀也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課內(nèi)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真正將“閱讀目標”落到實處,讓語文教學融入生活,讓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122—02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給學生推薦適宜的讀物,和學生分享閱讀的收獲之外,更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愛上閱讀,在課余形成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學生最愜意、最享受的一種生活方式。
一、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1.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新課標的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盵1]新課標把指導學生的閱讀學習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緊密結(jié)合起來,為我們指明了語文教育的方向。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課外閱讀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此外,“書香中國”“書香校園”“書香家庭”等公益活動的開展,使全社會“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閱讀氛圍更加濃厚。因此,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明智之舉,更是提高國民素質(zhì)的有效方式。
2.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課外閱讀將課堂知識拓展到了更高的層次,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課外閱讀,其身心受到一次大的洗禮,既增長知識,又提升素質(zhì)。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教師可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昆蟲記》《森林報》等作品,不但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本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激發(fā)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無限興致[2]。通過課外閱讀古今中外經(jīng)典作品,讓經(jīng)典廣泛地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既能傳承經(jīng)典文化,又能使學生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
3.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對學生健康發(fā)展具有長遠意義。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長期堅持閱讀能影響學生的思想及思維。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博覽群書、熱愛閱讀的典范。如果學生從小能夠閱讀一些健康、積極向上的讀物,將會對他們?nèi)松^、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四大名著的閱讀,會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曹文軒作品集》會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學會陽光自信地對待生活;劉慈欣的《三體》會讓學生對未來世界充滿好奇與探究……學生在這樣的閱讀中會不斷提升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二、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普遍增長,加之網(wǎng)絡高速發(fā)展,對一般的家庭來說,完全有經(jīng)濟能力為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供支持。因此,只要家長重視學生的閱讀,就不存在沒書可讀或者買書困難的問題,但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
1.班級“圖書角”成了擺設。雖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早已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學校、班級也多設立圖書角、讀書屋等,但班級大多數(shù)書籍仍來源于集體購買和學生自行捐贈,書目多而泛濫、雜而不精,傾向于雜志、報刊等一般書籍,缺少經(jīng)典書籍的推薦與補充。學生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興致不高,漸漸失去閱讀的動力與興趣。
2.家庭缺少經(jīng)典書籍的收藏。許多家庭看似是“書香家庭”——裝修有專門的書柜且書籍滿滿,有采光良好、風水順暢的書房,實則家庭閱讀氛圍不夠濃厚,家中多是“教輔”書籍,更多的是家庭實用性的美食、養(yǎng)生等方面的書,缺少經(jīng)典書籍的收藏。有些家庭也藏有精裝版的中外名著,但塵封于書柜,少有人拜讀。
3.閱讀時間少,缺乏指導方法。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校課業(yè)負擔的加重,課內(nèi)作業(yè)與課外閱讀爭搶時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很多家長和教師只盯著分數(shù),導致課外閱讀時間成為學生們的“奢侈時光”[3]。即便抽出時間讀書,許多學生也是把閱讀當作一種消遣與娛樂,并不知道如何去讀一本好書,學生們?nèi)鄙匍喿x方法的引領(lǐng)與指導。
三、有效提升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的策略
1.引導學生體驗讀書樂趣。人們向來反對“碎片化閱讀”“快餐式閱讀”,認為這種閱讀方式導致學生缺少思考,認知淺顯。而筆者認為,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就要從這種不完整的、斷斷續(xù)續(xù)的閱讀模式開始[4]。
如,在學習了《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一文后,可推薦學生拓展閱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但這本書即便是青少年版的也是生澀難懂,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故筆者只推薦學生去讀其中著名的《范進中舉》,學生可以和課文對比學習,感受人性被腐蝕的過程,明白人物性格扭曲的原因。許多家長也曾讀過此篇,學生還能和家長一起談論一二,為以后閱讀原著奠定基礎。
再如,學習了《“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后,筆者只推薦學生閱讀《紅樓夢》中的“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寶玉挨打”等有趣而又重要的情節(jié);學習《草船借箭》后,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中的“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等章節(jié),既深化了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又降低了課外閱讀的難度,使學生興趣盎然又不至于抵觸閱讀。長期下去,學生并不會因為局部閱讀而喪失閱讀興趣,反而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循序漸進,會再次深入閱讀體會原著精髓。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博覽群書,出口成章,學生才會以教師為榜樣,積極地去學去做,真正地感受閱讀帶來的愉悅體驗。若師生共同談論課外讀書的收獲,互相分享好的課外讀物,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在家庭中,家長更要積極支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除了在家庭支出中必須預留購買課外讀物的資金外,給學生創(chuàng)造讀書條件,營造讀書氛圍也很重要。家長要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活動,保障課外閱讀時間,不能讓“補課班”“特長班”占用學生的讀書時間。
3.幫助學生正確選擇讀物?,F(xiàn)在的課外讀物市場日趨活躍,可供學生選擇的課外讀物日益增多。許多適合學生口味的讀物悄然在學生群體中流行起來。如,玄幻類網(wǎng)絡小說、漫畫等,其內(nèi)容新穎豐富,形式活潑生動,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方面發(fā)揮了獨特作用。但網(wǎng)絡小說良莠不齊,有些讀物內(nèi)容粗俗低劣,不僅給中小學生和其他讀者造成困擾,更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對此,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推薦適合他們的作品,讓他們學會對課外讀物進行甄別。
4.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教師除了推薦讀物,與學生共享讀書收獲之外,更要“授之以漁”。就是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才能真正收到閱讀的效果。課外閱讀能使小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但這個過程漫長而又艱辛,教師要正確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學會巧讀、妙讀、樂讀。有了高效、靈活的閱讀方法,學生才會更好、更快地從課外讀物中汲取營養(yǎng)。
5.積極評價激勵學生閱讀。在班級定期開展讀書筆記點評、精彩詩詞朗誦會、好書推薦會等活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fā)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為;學校還可以制定“閱讀考級制度”,分等級評定學生們的閱讀量和閱讀水平,根據(jù)每位學生背誦古詩詞的數(shù)量和閱讀課外書籍的數(shù)量確定閱讀等級,并發(fā)給相應的等級證書;班級內(nèi)部樹立愛讀書的典型,形成影響,帶動其他學生,最終,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歷覽前賢,我們知道讀書可以使人明理,讀書能使人變得聰慧,讀書還使人道德高尚。作為教師也好,家長也罷,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積極督促學生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審美情趣和人文底蘊。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巢宗祺,主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胡曉風,金成林,張行可,吳琴南,主編.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張圣華,主編.觸摸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汪麗華.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1(17).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