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知 熊 瑤
菊池海莊(1799—1881),紀(jì)州棲原人(今日本和歌山縣南部有田郡田棲川村棲原),是江戶后期到明治初期的漢詩人,名保定,字士固(有梁川星巖等人在序文中稱子固,《溪琴山人第四集》所收詩也作《南紀(jì)子固題》),小字駒次郎,初號溪琴,后以海莊為號,另有東籬黃花生、海叟、七十二蓮峰、生石、慈庵等別號,以“菊池海莊”一名最為常用。豬口篤志曾評價他是“紀(jì)州所生祗園南海以后第一詩人”,在江戶后期詩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漢詩同時受到當(dāng)時及后世中日兩國文壇的認(rèn)可。清代學(xué)者俞樾(1821—1907)在《東瀛詩選》中選錄了海莊37首漢詩,并評價道:“士固生于偏僻之壤,而能以詩鳴。其五古頗得沖澹之致,七古則雄奇飄逸,有謫仙余韻。近體詩亦多可者?!薄?〕冷云釋果題詩贊曰:“方今風(fēng)騷壇,牛耳非君誰……光曜扶桑枝,赫赫六十州。不朽大名垂,流傳到西土?!薄?〕近代黃遵憲也稱其詩“骨氣極好”。
菊池海莊的漢詩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了大致三個階段:“其詩初學(xué)南宋,深信楊范?!币浴断偕椒吭姟窞榻?,“變宋為三唐,為漢魏六朝,古奧深遠(yuǎn),高華猶逸”。〔3〕中年時“乃究三唐,窺六代,心醉陶韋,目擊王孟,以高淡為要”。〔4〕其詩風(fēng)格多變,深受江戶后期詩壇“折衷論”的影響,廣泛學(xué)習(xí)中國詩人,如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柳宗元、王士禛等。詩友仁科白谷稱其為“詩禪”,又說“其詩得于韋柳者多矣”;冷云釋果評價其詩“神韻逼王孟”;清代學(xué)者王梅葊贊他是“東方王新城”,即“東方王士禛”;齋藤拙堂則說他“七古學(xué)太白,出入元遺山劉青田諸家”。由此產(chǎn)生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菊池海莊對哪位中國詩人的接受度最高?最主要的詩風(fēng)是什么?其詩風(fēng)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江戶后期是漢詩的成熟期。此時明“前后七子”的古文辭派衰落,繼之而起的是喜尚宋調(diào)的江湖詩社,大力倡導(dǎo)以陸游、楊萬里等為代表的清新性靈的宋詩,擁護(hù)袁宏道、袁枚的性靈說。但江戶后期清詩的傳入,打破了這種局面,清詩、宋詩、明詩、唐詩各有擁躉,漢詩人也紛紛轉(zhuǎn)益多師,從各種詩風(fēng)中汲取營養(yǎng),不再局限于某一個時代的詩風(fēng)詩論。對于格調(diào)說、神韻說、性靈說也各有攝取,最終演變成“折衷論”。菊池海莊就受到此期詩壇的影響,詩作中既有“格調(diào)說”的影子,也不乏“神韻說”“性靈說”的蹤跡。
按照時間順序,海莊出版的詩集有《秀餐樓集》(也稱為初集)五卷、《溪琴山房詩》六卷、《海莊集》三卷,還有一冊《溪琴山人第四集》收錄了詩人50歲至52歲的詩歌,未刊行,只有寫本。而真正能代表海莊詩歌水平、使海莊詩名遠(yuǎn)揚的是《溪琴山房詩》與《海莊集》,也分別稱為二集和三集,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海莊詩集中引用的詩人有(○表示引用頻次較高):1.晉代:謝安、謝靈運、陶淵明○;2.唐代: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李賀、柳宗元、韓愈、韋應(yīng)物;3.宋代:蘇軾○、陸游○、米芾;4.金:元好問;5.明代:劉基、高啟○、李攀龍、袁宏道,清代:王士禛、袁枚。其中被后世作為“格調(diào)派”的詩人有:李白、杜甫、蘇軾、高啟等?!吧耥嵟伞钡脑娙擞校和蹙S、王士禛?!靶造`說”的詩人有:袁宏道、袁枚。雖然海莊對中國詩人詩作非常熟悉,但在他千余首詩作中,只明確模仿了王維、李白、陸游三人,分別為模仿王維六言詩的《仿右丞》五首,模仿李白“三五七言體”的《仿青蓮體》五首和模仿陸游七律的《集詩效劍南體》五首。三個詩人的詩風(fēng)迥異,這不僅說明海莊開放包容的詩學(xué)態(tài)度,也能反映他追新求異的詩學(xué)審美。
菊池海莊13歲師從尚“性靈說”的大漥天民,且與海莊交游的中島棕隱(1779—1855)、廣瀨旭莊(1807—1863)、梁川星巖(1789—1858)、摩島松南(1791—1839)等人都主張學(xué)習(xí)“性靈說”,他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如海莊詩集中有48首竹枝詞,是他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多的漢詩類型之一。這種現(xiàn)象很大可能是受到了大漥天民提出的竹枝詞是“性靈之詩”的觀點的影響。
海莊說:“詩貴‘神韻’。茍無‘神韻’,則無詩矣?!薄?〕但他也說過“秋雨秋風(fēng)王學(xué)士,模影聞香夢未真”(《論詩絕句二十首》),批評“神韻說”空疏淺薄的一面,像夢一樣不真實。確實,“神韻說”易流于粗淺,對學(xué)識法度重視不夠,最終流于“刻鵠類鶩”。這也是大量“假王右丞”滋生的緣故,“神韻說”易為學(xué)力淺薄之人利用,陷于剿襲平易的境地。
為了具體辨別菊池海莊的詩風(fēng),明了他對中國詩人的接受程度,有必要對他的幾組仿作進(jìn)行細(xì)致的分析,而考慮到“效劍南體”是集句形式,所以只分析《仿右丞》與《仿青蓮體》。
仿右丞
一
鳥倦已歸江樹,帆遲猶逐晚晴。
青山皆繞古驛,野水半涵人家。
二
沙浦潮來雨歇,山城鐘盡行云。
漁老歸時柳絮,耕牛行處桃花。
三
竹綠自有清韻,山青何關(guān)世情。
睡起有詩題石,飯余繞水看花。
四
門荒不見人影,窗靜只聞水聲。
一叟偶然相遇,笑指橋西人家。
五
花間雨氣春后,竹里泉聲夜闌。
月白山人夢破,露深海鶴棲寒。
五首題為《仿右丞》的六言絕句,摩島松南對此的評價是:“每篇淡淡寫意,自然有風(fēng)趣?!毕啾容^五七言絕句,六言絕句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境況著實冷清,洪邁說:“予編唐人絕句,得七言七千五百首,五言二千五百首,合為萬首。而六言不滿四十,信其難也?!薄?〕六言絕句因為六字偶數(shù)的關(guān)系,不能像五七言一樣奇偶相間,句式過于整齊,在音律節(jié)奏上難以騰挪變換,容易顯得板滯。但一首好的六言絕句卻要求韻律和諧,事偶精工,這對詩人有著很高的技藝要求。王維六言絕句只有《田園樂七首》,是他隱居輞川后的田園生活的寫照,恰恰是這七首詩,為此后六言絕句的定型起到了典范作用。
海莊五首《仿右丞》是對王維《田園樂七首》的模仿。分析這五首詩,首先在音律方面,第一首詩失黏,但是沒有失對,且四句對仗還算工整;第二首除了有點小拗外,都合律,四句對偶;第三首基本合律,有拗的地方詩人也救回來了,對偶工整但又顯得自由活潑;第四首前兩句還對,后兩句失黏失對,前兩句對仗不工,后兩句采用流水對;第五首詩完全符合聲律的要求,四句也勉強(qiáng)對仗?!斗掠邑吩诼暵缮蠜]有像王維那樣嚴(yán)格遵守近體格律的要求,也不像右丞那樣偏重對仗,而是將目光重點放在了繪畫美的特點上。這五首詩海莊多采取第三人稱的視角,弱化“我”的痕跡,與王維《田園樂七首》題材近似。在內(nèi)容上偏重寫景,用白描、意象并置的手法讓詩作直接訴諸直覺、感性和想象,使讀者產(chǎn)生強(qiáng)烈的畫面感,這也是王維六言絕句之所以形成繪畫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典型的例子如“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浼彝磼?,鶯啼山客猶眠”(《田園樂七首·其六》)。
《仿右丞》顯然在構(gòu)圖上極力學(xué)習(xí)王維,用白描的手法勾勒景物輪廓,增加意象的密度,精心剪裁、合理搭配,讓詩歌呈現(xiàn)鮮明的畫面感。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yuǎn),先是近景——倦鳥歸江樹,再是遠(yuǎn)景——遠(yuǎn)帆逐晚晴,最后將視線放遠(yuǎn),思維放空,由眼前的景感受身處的環(huán)境——沙浦雨歇,在這靜謐安詳?shù)沫h(huán)境里,山城的鐘聲被驟然放大,戛然而止后心緒愈加平和,視線上移,詩人見到了悠然漫步的朵朵白云。隨著詩人視線的移動,畫布被延伸,留白增多,原本平實的景象變得虛化,融入后兩句所營造的背景之中,如一幅寫意的中國山水畫,留有余味,這是“神韻詩”的典型特征和創(chuàng)作技巧。
海莊這五首詩,雖然格律對仗不甚嚴(yán)謹(jǐn),意象的搭配略顯繁雜,意境也不如王維幽遠(yuǎn)、韻味綿長,但他抓住了王維六言絕句繪畫美的特點,在構(gòu)圖上努力向王維靠攏,呈現(xiàn)出淡淡寫意的特點。
仿青蓮體〔7〕
一
燈火微,人影稀。月露看猶滴,流螢落又飛。碧梧枝上銀河轉(zhuǎn),秋風(fēng)吹入越羅衣。
二
白露生,蟋蟀鳴。卻恨樓頭月,照妾千里情。孤鸞影寒窗外竹,蕭瑟一夜作雨聲。
三
西風(fēng)來,金氣催。良人久不歸,斷腸花又開。欲作錦字寄玉關(guān),一聲兩聲新雁哀。
四
風(fēng)入房,月照床。相思又相思,斷腸又?jǐn)嗄c。離人曉掩妝鏡泣,如何一夕得秋霜。
五
月溶溶,露華濃。夢魂杳難尋,云山千萬重。各天秋思堪惆悵,金氣傷凋玉芙蓉。
這組詩,從形式體裁上看模仿的是李白的《三五七言》:“秋風(fēng)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fù)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體裁具有明顯的音樂美,體制近詞,為“三三五五七七”的“雙片疊加”格式,形成三種句式的復(fù)沓,節(jié)奏變化自有規(guī)律,詩分為三層,一層一意,句式排比。前兩句逐句押韻,后四句隔句用韻。三五七言體是李白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雜詩,趙翼在《陔余叢考》卷二十三中說:“三五七言詩起于李太白:‘秋風(fēng)清,秋月明?!似錇E觴也?!薄?〕雖有爭論,但主流意見還是認(rèn)為三五七言詩始于李白。《唐宋詩醇》說李白此詩抒發(fā)的是“對故人的思念之情”,〔9〕但這首詩更似閨音,是一首言情詩。
這組《仿青蓮體》每首都塑造了一個柔腸百結(jié)的思婦形象,詩作主旨與人物形象比李詩要明確、鮮明。海莊將李白原詩中的閨情具象到思婦,大都抒發(fā)女子對出門在外的丈夫或情郎的相思之情。從詩歌的內(nèi)容看,她們可能是深宮中的女性(其一),有可能是商賈之妻(其二、其四、其五),也有可能是征戍之妻(其四),其實是用三五七言的形式模仿李白《子夜吳歌》《長干行》《烏夜啼》等思婦詩。在環(huán)境意象方面,五首詩的背景都是秋天,和李白一樣都從秋天落筆,如“秋風(fēng)”“白露”“西風(fēng)”“秋霜”“金氣”,先渲染秋天悲涼蕭瑟的氛圍,再自然銜接到主人公的內(nèi)心情感。除了其三,其他四首都是在深秋月夜,抒發(fā)的情與李白的《烏夜啼》相似。
《仿青蓮體》在章法安排上比較簡單,第一聯(lián)用來點明節(jié)氣或地點,后兩聯(lián)寫景或抒情,情與景相映襯,景語皆情語。海莊主要學(xué)習(xí)了李白纖巧委婉的抒情方式,用思婦的視角,揣度女性敏感纖細(xì)的情思,符合日本漢詩人的“重情”傳統(tǒng)。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屬于“男子做閨音”,在中國傳統(tǒng)古典詩歌中非常普遍,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詩經(jīng)》《楚辭》。筆者認(rèn)為,菊池海莊之詩意更多的是對女性群體的觀照與同情。他出身于一個商人家庭,從小就目睹父親遠(yuǎn)走他鄉(xiāng),留下年幼的自己和母親。這個時代的江戶、大阪等城市商業(yè)貿(mào)易高度繁榮,大批農(nóng)民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無數(shù)的夫妻、戀人被迫分隔兩地。處在這樣的氛圍里,海莊自然能對思婦的心情感同身受,并且抱以同情。
菊池海莊《仿右丞》主要學(xué)習(xí)王維對自然景物的刻畫與安排,《仿青蓮體》重點關(guān)注李白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環(huán)境的渲染。這兩組仿作的共同點在于海莊對情與景的把握,《仿右丞》著重點在景,但景中含情;《仿青蓮體》側(cè)重情感,但選擇“秋風(fēng)”“月夜”等景語襯情語。海莊的“重情”特性,讓他擁有超強(qiáng)的“共情”能力,很容易對旁人的情緒感同身受,抒發(fā)“真情”,不虛偽做作。海莊這份近似于女子的細(xì)膩情思,使他親近自然山水,懂得用細(xì)膩的情思揣度“目前之景”,在情感的抒發(fā)與景物的刻畫上張弛有度,能夠做到細(xì)膩而不空泛,親切而流麗。
“竹枝本出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間,以俚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辭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于貞元、元和年間?!薄?0〕竹枝詞本是一種流行于巴渝之間、形式為七言四句(后有變體)的民歌,以吟詠風(fēng)土為其主要特色。唐代劉禹錫首次命名為“竹枝詞”,將其變成文人的詩體,包括劉禹錫在內(nèi),白居易、楊維楨等都創(chuàng)作過非常優(yōu)秀的竹枝詞。海莊創(chuàng)作的竹枝詞大多是借竹枝詞格調(diào)寫出的七言絕句,包括三十三首《淺浦詞》、兩首《加田竹枝詞》、八首《江隈竹枝詞》、兩首《楊柳枝詞》、一首《臨江詞》,還有兩首載于《秀餐樓初集》里的《續(xù)祗園南海先生竹枝詞》,共計四十八首。海莊師門認(rèn)為竹枝詞是表現(xiàn)人“性靈”之詩,所以海莊喜愛用竹枝體道出人世風(fēng)情,眾生百態(tài),詩風(fēng)比其他詩體縱情卻沒有失之浮靡。
日本江戶時期有許多漢詩人熱衷創(chuàng)作記述風(fēng)土的竹枝詞,如祗園南海(1676—1751)的《江南詞》,這也是日本竹枝詞的鼻祖,菊池海莊的《淺浦詞三十三首》即與其唱和之作;還有賴山陽的《赤關(guān)竹枝》《長崎謠》,梁川星巖的《瓊浦雜詠》《潮來竹枝詞》等。這些竹枝詞大多受明清竹枝詞的影響,在題材上以記述風(fēng)土為主,在語言風(fēng)格上雅俗交錯,亦莊亦諧,題材廣泛,符合“性靈說”的創(chuàng)作主張。
淺浦詞三十三首(選錄)〔11〕
曩時南海祗氏作江南竹枝詞,連篇十余首,盛記府城以北,禾洲松江之俗。后殆百年,而舊友霞裳原氏作和歌浦竹枝,體格不遜祗詩矣。淺浦亦南中小都會,不可無竹枝之音,是余所以續(xù)二氏而由此作也。
一
屠蘇獻(xiàn)罷送殘宵,即是今年第一朝。
漁老擔(dān)來春上番,家家梅柳賣新潮(每月朔旦,漁老擔(dān)海潮鬻之街上,土人呼為打潮)
四
柳際春人好腰肢,攜歡雪藕踏釣磯。
一竿微雨東風(fēng)細(xì),南岸香魚初上時。
五
輕雨初晴微月浮,西臺寺畔綠蘋洲。
春魚上鉤春潮緩,好載阿嬌進(jìn)細(xì)舟。
八
浦口春流送晚梅,山櫻初發(fā)紅蠟來。
節(jié)當(dāng)清明潮退遠(yuǎn),處處茜群采海苔。(以上三首記士女游春行樂)
十三
一曲繁弦摽有梅,唱得街頭去復(fù)來。
蝶思蜂情狂若海,龍麝香滑漆云頹。(摽有梅,士女歌中詞。以上記中元踏歌之事)
十四
九月南中祭土神,青龍白虎畫旗新。
滿路紅塵玉驄躍,萬人爭見鐵衣人。(記土神祭祀事)
十七
孤枕單衾夢覺初,欣聞剝啄到幽居。
燈花報得吾郎信,讀盡紅箋幾尺書。(記商客室家之事)
二十二
片帆霜重曉星殘,滿蓑落月人影寒。
吾儂生計薄如紙,一年漁利半輸官。(記漁戶艱難之事)
二十六
畫眉時樣換舊妝,一片龍麝云髻香。
小弄人稀多月色,寒衾夜宿野鴛鴦。(記士女之情態(tài))
從海莊的序言中可知,淺浦是日本南方的一個中小型城市,實際上是日本湯淺海岸一帶,這組淺浦詞是他對家鄉(xiāng)前輩祗園南海以及朋友田霞裳的追和之作,廣瀨旭莊評之曰:“以韻勝?!薄?2〕在這組詩中筆者挑選了八首具有代表性的詩篇,這八首詩后的注釋為詩人自題,每一種題注也不只有一首。
這組《淺浦詞三十三首》不僅有露骨香艷的兒女情事、有趣神秘的風(fēng)俗儀式、凄切動人的思婦情思,還有莊嚴(yán)哀痛的諷時之作。其四、其五、二十六用大膽直白甚至輕浮的語言描繪了男女艷情。如二十六直接點明“野鴛鴦”,露骨香艷卻符合竹枝詞的民歌特性。十三、十四記錄了日本傳統(tǒng)的祭祀活動,用語簡明如話。十三描寫的是日本盂蘭盆會的踏歌活動,盂蘭盆會原是佛教徒追薦祖先的節(jié)日,后來傳入日本,成為僅次于元旦的盛大活動。菊池海莊記錄了這一天人們舉行的踏歌活動,并且人們歌唱的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摽有梅》;十四描繪了日本祭祀土神的儀式內(nèi)容,讓人頗感新奇的是“鐵衣人”,這種記錄地方風(fēng)俗的詩歌實在是民俗研究的一把鑰匙,是我們觀察日本江戶時代時風(fēng)時貌的另一扇窗戶。在其二十二中,海莊揭露了漁民生活困頓、官稅苛重的社會現(xiàn)實,讓我們看到海莊除了山水風(fēng)月之外疾惡如仇、憂國憂民的一面。
雖然竹枝詞具有民歌性質(zhì),用語俚俗,但劉禹錫將其文人化后,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不乏文思情致。如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庇谜Z雖然平實,卻仍可見詩人之文雅氣質(zhì)。菊池海莊《淺浦詞三十三首》和《江隈竹枝詞》在寫景上清麗如畫,但語言的確俚俗,沒有脫離民歌直白的特征。而下面這兩首《加田竹枝詞》在語言風(fēng)韻上則結(jié)合了“神韻”和“性靈”兩種特質(zhì),抒發(fā)真情卻雅致含蓄。
加田竹枝詞〔13〕
一
少彥祠前落日紅,酒旗影動水光中。春船乍泊還乍去,一任朝南暮北風(fēng)。
二
淡島月生春水明,亭欄夢覺復(fù)含情。
無端期的蕭郎至,欸乃煙深夜半聲。
加田即今日本加太地區(qū),詩人在第一首詩中將夕陽下少彥祠前的美景寫得美好動人。視線由近及遠(yuǎn),善于抓取轉(zhuǎn)瞬即逝的美感:日落前的夕陽紅、日光下閃動的水光、水中搖動的影子、乍泊乍去的春船。這些意象都處在動態(tài)變化之中,詩人捕捉到瞬間畫面,將這些易逝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最后將情感的宣泄點投擲在“春船”上,再用“北風(fēng)”將讀者的思緒和視線轉(zhuǎn)移到虛無縹緲處,無奈悵然之情生而韻味無窮。其二寫的也是兩個有情人在夜半相會的情景,卻不像《淺浦詞三十三首》那樣曖昧露骨,反而顯得空靈唯美。
《竹枝詞》是海莊偏愛的詩體之一,對風(fēng)土景物的刻畫達(dá)到了情與景相互交融的程度。描寫的都是實境,善于捕捉動態(tài)美景與新奇事物,抒寫的都是真情個性,語言清麗明快,是典型的“性靈之詩”。但部分詩作在這些“真情”中卻以“神韻詩”的創(chuàng)作手法弱化了“真”帶來的直淺。創(chuàng)作上也運用象征手法讓詩歌的意境更加富有“神韻”,讓詩作充滿入世煙火氣,卻又仿佛有淡淡出塵之意。
通覽《海莊集》《溪琴山房詩》,以及上述分析,菊池海莊的詩風(fēng)折中調(diào)和了“神韻說”和“性靈說”,集中表現(xiàn)在他的山水詩、《仿青蓮體》、竹枝詞的創(chuàng)作上。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重“神韻”,追求風(fēng)神飄逸和清遠(yuǎn)淡雅,不似“性靈派”崇尚南宋詩,而奉唐詩為圭臬,以神韻派的“王孟韋柳”為范本,吸收民歌竹枝詞與李白詩歌的清新率真的優(yōu)點,細(xì)致觀察,精致抒情。
菊池海莊題材大都遠(yuǎn)離世俗,以山水高致為主,將近50%的詩作都是山水詩。也許正因為對“神韻說”的汲取,他才會被清人稱贊為“東方王新城”。王士禛的“神韻說”實際包含提煉了司空圖的“咸酸說”以及嚴(yán)羽的“以詩入禪”。典型的“神韻”詩如王士禛《題畫》:“蘆荻無花秋水長,淡云微雨似瀟湘。雁聲搖落孤舟遠(yuǎn),何處青山是岳陽?”〔14〕“神韻”指的是“清遠(yuǎn)”“含蓄”“自然”“古?!钡脑婏L(fēng)。最適合表現(xiàn)“神韻說”的是絕句和點染山水之作,因而王維《輞川》諸什是“神韻說”的典范。海莊最擅長的是山水絕句,在這些作品里他一一踐行“神韻說”的理論。如下兩首詩可管窺其詩中的“神韻”:
庚寅暮春溪居無聊日夕偶上屋后小山書矚目
五首其二
草滿崔嵬綠已肥,江天麗日自依依。
閑云惹雨鐘聲冷,一片蒼煙繞竹飛。
漫吟其四
罷琴下山堂,月落春水蒼。
山花凝不動,滿山夜云香。
海莊詩集中類似的詩作俯拾皆是,且大多以組詩的形式出現(xiàn),這些詩歌大部分“佇興而就”。如這兩首詩從詩題即可看出為即興之作,無斧鑿雕刻痕跡。其共同點是緣情而作,審美是詩人的直覺感受而不是理性認(rèn)知,描寫一瞬間的景色,塑造一個整體的意境,含蓄地表達(dá)情感。這兩首詩空靈清幽,最后一句“一片蒼煙繞竹飛”“滿山夜云香”,和之前的詩句相比更空、更遠(yuǎn)、更淡。詩作先將視線聚焦在實在的意象上,結(jié)尾將視線拉遠(yuǎn),讓時空得以無限延續(xù),用這種方式?jīng)_淡“實”,營造一種自然超脫的意境美,達(dá)到“句絕意不絕”的美感。類似詩作還有“鳳凰不可見,蒼梧白云深”(《幽居感懷》),“幽人呼鶴立,素月落空潭”(《即事》),“山人中夜起,推窗放白云”(《山人》),等等。時人評海莊詩曰:“興寄清雅,風(fēng)度閑遠(yuǎn)。”〔15〕可謂中的。
但海莊“重情”與“共情”特性,讓他無法像王維一樣冷靜地做一個旁觀者?!靶造`說”的影響,讓其情感不能克制,喜歡在含蓄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個性。從《仿青蓮體》我們可以知道海莊擅長“思婦詩”,擁有細(xì)膩善感的情思。從他的竹枝詞,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對情感真摯、語言清新的追求,“性靈說”恰恰貼近了他的這種美學(xué)趣味。與“神韻說”不同,海莊并不一味游蕩在自己的虛擬世界中無病呻吟。反之,他發(fā)揮了王士禛的“佇興說”,而“佇興說”恰恰有與“性靈說”的“自我表現(xiàn)”相通的地方,都重視詩人的天才性情。海莊有很多“即事詩”,皆抒發(fā)一時一地的真情實感,如他為悼念偶遇的野鶴而作《悼鶴詩》,為鯨魚的擱淺而深重嘆息,甚至為身邊的佩刀而歌。這種題材以情感的真實性彌補了“神韻說”對詩歌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的忽視,從而消解了“神韻說”可能帶來的淺薄矯飾。
若海莊的山水詩以“神韻”為主,“性靈”為輔,那么《仿青蓮體》、竹枝詞卻以“性靈”為主,參之以“神韻”。在上述論及的竹枝詞和《仿青蓮體》等詩中,可以明顯地看到菊池海莊對男女戀情的關(guān)注,用詞比較大膽活潑,情感表達(dá)也較直露。海莊年輕時風(fēng)流不羈,常出入秦樓楚館,曾納風(fēng)塵女子為側(cè)室,在早期詩作《秀餐樓初集》里有諸多相關(guān)篇什,如《浪華謝妓》《諸妓訪余于長堀之僑居阻雨一宿明日復(fù)雪命舟送之遂飲孔翠樓》等,這些瀟灑風(fēng)流的情趣被海莊用漢詩的形式公之于眾,恰反映了他重情不羈的一面。在這一點上,海莊也許是受到了袁枚的影響。袁枚曾道:“詩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詩。情所最先,莫如男女”。〔16〕袁枚對江戶詩壇的影響是巨大的,市河寬齋《隨園詩抄凡例》:“《隨園詩話》行于此邦幾二十年,詩家寶重,不啻拱璧。”〔17〕而江戶后期詩壇流行的“性靈說”,很難說是明代公安派的“性靈說”還是袁枚的“性靈說”,但二者都重視真情實景的抒寫與表達(dá)。這種重視詩人真情實感和自我表達(dá)的言論,從某一方面來說,推動了漢詩的日本化和大眾化。
“性靈說”的汲取讓海莊漢詩題材更具有包容性,其詩集里有許多關(guān)注日常生活的題材。海莊對“性靈說”和“神韻說”的折中讓他的漢詩創(chuàng)作能在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既不會因過分“重情”而顯得輕佻浮艷,也不會過分沉溺想象而失之根底。他的山水詩描寫的大都是“目前之景”而非想象,在真實的景物中流露的是真情。但“性靈說”過分強(qiáng)調(diào)“實景”忽視“虛”的抒情和想象,也不免無聊乏味,會陷于瑣碎與鄙陋。海莊用“神韻說”的“虛”破除“目前之景”的真實感,使之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從本質(zhì)上說,海莊抓住了“性靈說”中的“真”和“神韻說”里的“虛”,在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來回穿梭,不僅抒發(fā)了自己的真情與個性,擺脫了模擬的桎梏,也中和了情感表達(dá)的露骨,為詩作增添了韻味。
但是,海莊雖然折中接受了“神韻說”和“性靈說”,卻還是以“神韻說”為主,即他本人的審美趣味更接近“神韻說”。首先,海莊詩集里模仿最多的是唐代詩人,在整體傾向上是一個宗唐派。他的漢詩更注重興象和詞語,這和“性靈說”提倡的不限朝代、詩體的論調(diào)迥異。其次,海莊除了有幾首“集詩效劍南體”外,并沒有提到楊萬里、范成大等以清新性靈詩風(fēng)著稱的詩人,即使是仿作陸游詩,也并不是“性靈”一路的詩作。復(fù)次,海莊自己明確說過:“詩貴‘神韻’,茍無‘神韻’,則無詩矣。”但海莊沒有表達(dá)過關(guān)于“性靈說”的主張,而時人對他的評價也多局限“詩禪”以及“去他流派學(xué)輞川”等側(cè)重于神韻表達(dá)的一面。
菊池海莊對“神韻說”的喜愛源于他對唐詩、山水的鐘情,這關(guān)乎天性和審美趣味,而他對“性靈說”的汲取來自師門和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恰恰是他對山水詩和“神韻”的喜愛,促使了其對神韻典范——王維的親近。這就可以得出,在眾多中國詩人中,菊池海莊對王維的接受度最高,如果說王士禛的“神韻說”是理論指導(dǎo),那么王維的詩作就是其實踐參考的對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