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胡曙鋆 楊海峰 鮑繼友 王用虎
(1.連云港市園藝蔬菜技術(shù)指導(dǎo)站 江蘇連云港222000;2.連云港市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 江蘇連云港222000;3.五圖河農(nóng)場有限公司 江蘇連云港222000)
洋蔥具有境內(nèi)外適銷性、豐產(chǎn)性、耐貯性等特點,在國際貿(mào)易市場是暢銷的蔬菜品種,淮北地區(qū)的洋蔥生產(chǎn)基地主要在徐州市和連云港市。番茄是連云港市栽培面積較大的蔬菜品種,生產(chǎn)上周年生產(chǎn)和均衡供應(yīng)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但是由于高度集約化、復(fù)種指數(shù)高、多年連作和大量施用化肥等原因致使番茄病蟲害日益嚴重,影響了蔬菜生產(chǎn)和農(nóng)民收益,制約了番茄生產(chǎ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提高淮北地區(qū)洋蔥、番茄的生產(chǎn)水平,解決番茄病蟲害嚴重、品質(zhì)下降等現(xiàn)狀,以及降低種子成本、提高品質(zhì)、增加產(chǎn)量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筆者通過生產(chǎn)實踐,摸索總結(jié)出洋蔥—番茄周年綠色高效栽培技術(shù),既可提高番茄的抗病性和口感,又可取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F(xiàn)將其關(guān)鍵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第一茬洋蔥,9月上中旬播種育苗,播后15~20 d分苗,10月底至11月初定植,翌年5月中旬開始采收,全生育期240~250 d。第二季番茄,于翌年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4月中旬套種于洋蔥植株間,6月中下旬果實開始成熟,8月中下旬采收結(jié)束,全生育期180~210 d。兩茬作物的田間共生期為30~40 d。
洋蔥產(chǎn)量1 800 kg/畝,產(chǎn)值5 000~6 000元;番茄產(chǎn)量4 500 kg/畝,產(chǎn)值11 000元。扣除生產(chǎn)成本,兩茬畝純收益1萬元以上。
洋蔥選用適宜露地栽培的連蔥16號 (黃皮早熟)、連蔥15號(黃皮早中熟)、連蔥11號(紫皮中熟)等圓球形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品種。番茄選用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抗病、耐高溫能力強的品種,如金棚系列、蘇粉系列、圣羅蘭、新凱勝等。一般每穗留3~4個果,每株留4~5層果穗,單株結(jié)果重2 000~2 500 g。
4.1.1 苗床準備 苗床耙細整平,隨施復(fù)合肥(N、P、K為15∶15∶15,下同)45 kg/畝,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防治苗期病害。
4.1.2 播種 播前曬種,于9月10~15日撒播,用種量3~4 g/m2,也可采用128孔穴盤育苗,播后皆覆蓋遮陽網(wǎng)防曬保濕,待苗破土率50%時,揭去遮陽網(wǎng)。
苗期以控水控肥為主,定植前7 d加大通風(fēng)量,進行煉苗。苗期如果葉片生長過于旺盛,可用剪刀剪至高度15 cm左右。苗齡45~55 d,2葉1心至3葉1心,株高15~20 cm、假莖粗0.5~0.6 cm時即可定植,定植前一天澆足水分,以減少起苗傷害。
選用近兩年未種過蔥蒜類及茄果類的地塊,最好選用壤土或沙壤土地。定植前整地施基肥,畝施復(fù)合肥50 kg、有機肥1 000 kg,采用起壟機起壟做畦,畦面整平,畦面寬110~120 cm,畦高20 cm左右,畝施48%氟樂靈乳油150~200 mL兌水30 kg噴霧防治雜草,畦面鋪設(shè)簡易滴管帶后覆蓋厚度0.01 mm以上的強化地膜。為降低棚內(nèi)濕度和方便田間操作,壟間可鋪設(shè)塑料薄膜。10月25日至11月5日定植,定植密度18 000~22 000株/畝,行距15~18 cm,株距13~30 cm(每畦只有設(shè)定番茄種植的3行中洋蔥的株距為25~30 cm,其余各行株距為13~15 cm),深度2 cm左右,以埋住鱗莖盤為宜。定植后澆透定植水,3~5 d后檢查苗株成活情況并用細土封口。
4.4.1 溫度管理 定植后溫度控制白天宜在20~25℃之間,夜間宜在14~16℃之間,設(shè)施內(nèi)溫度盡量保證不低于10℃。
4.4.2 肥水管理 定植后一般不追肥,入冬前澆1次封凍水防止發(fā)生凍害。翌年2月末3月初植株返青時隨水畝施尿素15 kg、復(fù)合肥10 kg促進植株生長,3月下旬至4月中旬植株進入葉部旺盛生長期及鱗莖膨大期,需要加強水肥供應(yīng)。在洋蔥整個膨大期間保持土壤見濕見干,7~10 d澆1次水為宜,期間結(jié)合澆水3次追施海法1號水溶性復(fù)合肥 (N、P、K為20∶20∶20)5 kg/畝,為有利于洋蔥貯藏,采收前7~10 d控制澆水。
洋蔥常見的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疫病、紫斑病等,常見的蟲害有薊馬、甜菜夜蛾、種蠅、蠐螬等。
4.5.1 農(nóng)業(yè)防治 選用無病抗病優(yōu)良品種,培育無病蟲害壯苗;合理布局,實行輪作倒茬;注意灌水、排水,防止土壤干旱和積水;預(yù)防昆蟲傳播媒介,發(fā)現(xiàn)病毒病、軟腐病等植株及時清除,清潔田園加強除草降低病蟲源數(shù)量。
4.5.2 物理防治 通過懸掛黃板、性誘劑、殺蟲燈及覆蓋防蟲網(wǎng)等防治方法防治蟲害。
4.5.3 生物防治 保護天敵,創(chuàng)造有利于天敵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選擇對天敵殺傷力低的農(nóng)藥;釋放天敵,如撲食螨、寄生蜂等。
4.5.4 化學(xué)防治 嚴格遵守農(nóng)藥產(chǎn)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間隔期,采收前10 d禁止使用化學(xué)農(nóng)藥。常見病蟲害和化學(xué)防治方法如下。
(1)霜霉?。喊l(fā)病初期用60%錳鋅·氟嗎啉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2%丙森·膦酸鋁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防治;發(fā)病普遍時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9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防治,視病情5~7 d噴1次。
(2)紫斑病: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發(fā)病普遍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或50%異菌脲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防治,視病情5~7 d噴1次。
(3)灰霉病:發(fā)病初期用50%腐霉·百菌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多·乙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300~500倍液防治;發(fā)病普遍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30%異菌脲·環(huán)己鋅乳油900~1 200倍液防治,視病情5~7 d噴1次。
(4)疫?。喊l(fā)病初期用72%錳鋅·霜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60 g/L嘧菌·百菌清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防治;發(fā)病普遍時用60%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53%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防治,視病情5~7 d噴1次。
(5)薊馬:用5%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或10%烯啶蟲胺水劑3 000~5 0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7~10 d噴1次。
(6)種蠅:幼蟲用90%的敵百蟲原藥120 g/畝灌根,成蟲用25g/L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7~10 d噴1次。
(7)甜菜夜蛾:用200 g/L蟲酰肼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或3.6%蘇云蟲酰肼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7~10 d噴1次。
(8)蠐螬:用3%辛硫磷顆粒3 000 g/畝溝施防治。
5月中下旬洋蔥葉片變黃、地上部自然倒伏5~7 d后即可采收,洋蔥采收最好在晴天進行,采收后將鱗莖擺放田間晾曬1~2 d,切下洋蔥頭可直接上市。如需貯藏則不完全去除莖葉,采收時留假莖2~3 cm,放置或懸掛在干燥、通風(fēng)、陰涼處,并定期檢查,剔除腐爛鱗莖。
5.1.1 苗床準備 選擇前茬不是茄科作物、排水良好、地勢高燥的菜園地作苗床,營養(yǎng)床土用優(yōu)質(zhì)腐熟的有機肥及菜園土6∶4或7∶3充分混合過篩,播種床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 g加0.5 kg干細土混勻后施用,隨后覆蓋厚度為0.01 mm以上的塑料薄膜,3 d后可揭膜,待氣味散盡后播種。
5.1.2 播種 為提高發(fā)芽率,選擇晴天曬種2~3 d,隨后進行種子消毒,可用溫湯浸種法,也可用1.5%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藥劑處理法,催芽至80%種子露白,苗床澆足底水選晴天上午播種,播種量10 g/m2,隨后覆蓋營養(yǎng)土1.0~1.5 cm。
5.2.1 分苗 出苗至2葉1心時應(yīng)及時采用直徑為8~10 cm的營養(yǎng)缽分苗,為了保溫保濕分苗時缽與缽之間一定要用土填充,分苗后要澆足水,保證幼苗成活率。
5.2.2 溫度管理 出苗前白天溫度宜在25~30℃之間,夜間宜在15~18℃,棚內(nèi)溫度高于30℃要放風(fēng),出苗后至分苗前溫度控制在白天20~25℃、夜間10~15℃,不得低于10℃。分苗后溫度控制在白天23~30℃、夜間14~18℃。
5.2.3 肥水管理 苗期基本不追肥,若幼苗后期肥力不足可隨水追肥,宜在早上見光1~2 h之間進行。水分管理播種水、分苗水和定植前出嫁水要澆足,出苗后如發(fā)生病害可隨水用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加9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防治。
番茄苗帶土定植于洋蔥植株間,每畦3行,行距50~55 cm,株距25~30 cm,畝密度為4 000~4 500株。
5.4.1 溫度管理 緩苗前棚溫控制在白天25~28℃、夜間15~18℃,超過30℃要適當(dāng)通風(fēng),并保持較高地溫,緩苗后棚溫控制在白天23~25℃、夜間15℃左右,開花結(jié)果期棚溫控制在白天20~25℃、夜間7~15℃。
5.4.2 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時澆水,緩苗期間用0.4%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利于發(fā)根,在新根長出且心葉開始生長時再補充水分,營養(yǎng)生長期控制水分防止徒長,但不宜過干,以免形成僵苗。盛果期盡量保持土壤濕潤,果實成熟時先采收后澆水,以防造成裂果。結(jié)果前期隨水進行第1次追肥,每畝可使用腐熟糞稀2 000 kg或硝酸銨及鉀素肥8~10 kg,此后每采收一穗果后結(jié)合灌水施肥1次,每畝用二銨10~20 kg。也可葉面噴施天豐素、農(nóng)家寶等葉面肥作為輔助措施。
5.4.3 植株調(diào)整 整枝一般采用單稈法,及時整枝打杈、綁架或繞秧,使植株生長有序,不相互遮擋,確保植株獲取足夠的陽光,更好吸收養(yǎng)分提供給主枝。如植株生長前期特別旺盛或者第一和第二穗之間出現(xiàn)4~5片葉時,可留一側(cè)枝在第一和第二穗果之間,一穗果后留至少2片葉,然后把頭掐掉或者雙稈整枝。開花結(jié)果期及時疏花和疏小果,生長中后期及時剪掉徒長枝。采收盛期后,枝葉郁閉通風(fēng)透光差,盡早剪除向內(nèi)伸長、長勢較強的側(cè)枝。
5.5.1 番茄猝倒病 番茄猝倒病為苗期主要病害,可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6.8%丙森異丙菌胺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7~10 d噴1次。
5.5.2 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在苗期、成株期均會發(fā)病,定植前用50%速克靈1 5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噴淋幼苗進行預(yù)防。成株后可用50%腐霉·百菌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異菌·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7 d左右噴1次。
5.5.3 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采用煙劑、粉塵劑和噴霧交替防治,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熏蒸或5%百菌清粉塵劑1 kg噴粉,或用66.8%丙森·異丙菌胺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1 000倍液或69%錳鋅烯??蓾裥苑蹌? 000~1 500倍液噴霧,每7 d噴1次,連噴3~4次。
5.5.4 番茄早疫病 防治番茄早疫病用50%福美雙·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每7 d左右噴1次,連噴3~4次。
5.5.5 番茄葉霉病 番茄葉霉病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
5.5.6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采用2%寧南霉素水劑200~4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預(yù)防。發(fā)病期可用25%嗎胍·硫酸鋅可溶性粉劑500~700倍液或3%三氮唑核苷水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發(fā)生卷葉時噴1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使葉展開,每間隔7~10 d噴1次。
5.5.7 番茄炭疽病 番茄炭疽病可用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倍液或5%亞胺唑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間隔7 d噴藥1次。
5.5.8 棉鈴蟲 棉鈴蟲可用200 g/L蟲酰肼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或1.2%煙堿苦參堿乳油8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視蟲情間隔7~10 d噴1次。
5.5.9 美洲斑潛蠅 美洲斑潛蠅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20%阿維殺蟲單微乳劑1 500倍液防治,視蟲情間隔7~10 d噴1次。
番茄果實紅透及時采收,但若長途運輸,則采收微帶紅色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