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濤 潘曉東 張 改 周欽彬 劉瑞瑞 王 勇
(1.河南省農(nóng)村科學技術(shù)開發(fā)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鄭州450000;2.南陽市種子技術(shù)服務站 河南南陽47300;3.河南訊聯(lián)耕創(chuàng)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鄭州450051;4.河南億豐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鄭州450051)
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在設施農(nóng)業(yè)中已經(jīng)普遍推廣應用,因其能夠節(jié)約水肥,增加產(chǎn)量,在陸地作物的栽培中也正在迅速推廣。僅依靠普通的栽培模式已不能滿足對甘薯產(chǎn)量提高的要求。水肥一體化模式是以膜下滴灌為基礎(chǔ),根據(jù)作物需水需肥規(guī)律,將水和肥等精準地施入作物根系周圍,達到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產(chǎn)量的目的。國內(nèi)對甘薯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shù)已有相關(guān)報道[1-3],本文作者結(jié)合河南省甘薯種植栽培情況,對甘薯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shù)進行介紹,為該技術(shù)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春薯種植前進行“冬耕春耙”,冬季來臨前將土壤深翻30 cm 左右,經(jīng)過冬季低溫和陽光照射,殺死部分裸露在地表的蟲卵,減少病原菌的存量。春耕時每畝施入2 000 kg 左右腐熟的農(nóng)家肥和100 kg 磷酸鉀復合肥,在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可同時施入辛硫磷顆粒,防治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夏薯上茬作物一般為小麥或油菜,種植前應將上茬作物秸稈粉碎,達到地勢平坦、無秸稈堆積、無大土塊的目的。在土壤肥力較好、土層深厚的地塊建議起壟栽培,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在丘陵地、陡坡地等貧瘠薄地可適當增加農(nóng)家肥施入量,對鹽堿地等不利于甘薯正常生長的地塊不建議栽培甘薯。
優(yōu)質(zhì)薯苗是高產(chǎn)的基礎(chǔ),普通薯苗可能含有影響產(chǎn)量提高的各種病菌和病毒病,故建議選擇脫毒種苗。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選擇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抗性好、市場認可度高的適宜機械化收獲的甘薯品種。適宜河南省的主栽品種類型有淀粉型的商薯19、徐薯18、鄭紅22 和濟薯25;兼用型的徐薯23、浙薯13、秦薯5 號和蘇薯8 號; 食用型的普薯32、煙薯25、龍薯9 號和濟薯26 等。
春薯栽植一般在每年4 月下旬,在土壤肥力較好、保水保肥良好的地塊應起壟,可提高產(chǎn)量。起壟不宜過早,過早會導致土壤墑情差,增加灌溉時間。壟的高度一般為30 cm 左右,壟寬不低于20 cm,壟距為80 cm 左右。選用生長健壯、整齊一致的種苗,按照每畝3 500 株進行栽插。在高水肥地塊采用水平栽埋的方法,適當降低種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單產(chǎn),在中等肥力地塊采用船底式栽培,有利于成活,在貧瘠地塊采用直栽和斜栽,適當提高種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單產(chǎn)。甘薯栽插后立即鋪設滴灌設備,有利于下一步進行水肥一體化管理,待甘薯成活后立即鋪白色地膜,能夠起到保溫保水保肥,同時抑制雜草生長的效果。
栽插完畢后要及時進行第1 次灌溉,第1 次灌溉一定要澆透,有利于提高薯苗成活率。
第1 次灌溉之后,種苗開始生根,3~4 d 觀察田間甘薯的成活情況,挑選壯苗盡早補苗,防止因缺苗斷壟而導致減產(chǎn)。
水和肥耦合一體化施入,平衡各生育期需水需肥量,控制前期旺長,提高甘薯商品性,省水、省肥、省工、高效。要抓好苗期和薯塊膨大期2 個關(guān)鍵時期,簡化管理措施,優(yōu)化水肥供應。
甘薯栽插后30~45 d,進入分枝結(jié)薯期,結(jié)合澆水追肥1 次。畝用大量元素水溶性肥(N、P2O5、K2O 比例為16∶6∶36)5.0~7.5 kg,澆水6~9 m3,促進甘薯結(jié)薯和秧蔓生長。
8 月上旬后薯塊進入第2 次膨大期,是甘薯需肥、需水高峰期,隨水施肥2~3 次,間隔10 d 左右。共畝追施大量元素水溶性肥(N、P2O5、K2O 比例為16∶6∶36)20~30 kg,用水量視田間水分狀況而定,干旱嚴重時畝用水9~11 m3,正常年份畝用水6~9 m3。
甘薯生長季節(jié)高溫多雨,脫毒之后又具有常規(guī)甘薯不具備的頂端優(yōu)勢,因此,生長極為旺盛,管理過程中如不合理進行化控,就會出現(xiàn)地上植株旺長,地下不膨大顯現(xiàn),嚴重影響甘薯的產(chǎn)量與品質(zhì)。
對于旺長趨勢明顯的品種如商薯19、鄭紅23、煙薯25 等或在水肥管理較高的地塊,當?shù)厣细适砬o蔓長到35~45 cm 時(也就是甘薯第1 次膨大階段),進行輕控,每15 kg 水加控旺型液肥(甘薯控旺膨大素、甘薯控旺新一代、一控多效、控旺至尊等)40 mL左右進行葉面噴施,每畝用量80 mL 左右,以減緩地上部分生長,增加結(jié)薯數(shù)量,加速養(yǎng)分向薯塊轉(zhuǎn)移,加快薯塊的膨大。
甘薯第2 次膨大期7~10 d,也就是甘薯栽后80~90 d(7 月底或8 月初)進行重控,每15 kg 水加控旺液肥(甘薯控旺膨大素、甘薯控旺新一代、一控多效、控旺至尊等)50~60 mL,每畝用量100~120 mL,以抑制甘薯地上部分的生長,使其光合作用積累的干物質(zhì)盡可能多地轉(zhuǎn)移到塊根,加速甘薯地下塊根的膨大,大幅度提高甘薯的產(chǎn)量與品質(zhì)。
甘薯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腐爛莖線蟲病、根腐病、黑斑病、白絹病等病理性病害和生理性黑皮等生理性病害,主要害蟲有金針蟲、蠐螬、斜紋夜蛾等,雜草單、雙子葉共生,馬齒莧、鐵莧菜和莎草科等雜草防治難度大。防治實施封閉除草,病蟲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綠色防控,全面控制病蟲草害。
栽插覆膜后,可畝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90~100 mL,或330 g/L 二甲戊靈乳油150~200 mL+240 g/L乙氧氟草醚乳油20 mL,對水60~75 kg,噴施壟溝封閉除草。
移栽前薯苗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 g+30%三唑磷乳油500 g 與過篩的細土混合均勻,加水適量,攪拌成泥漿蘸根,立即栽插,預防甘薯根腐病、黑斑病,防治地下害蟲。
根據(jù)甘薯不同用途、市場需求、價格效益適時收獲,龍薯9 號可以提前收獲,提前上市,一般甘薯均在10 月收獲,晚熟品種在霜降前收獲完畢。鮮食甘薯收獲時剔除破傷、病蟲為害薯塊,根據(jù)薯塊大小分類,用周轉(zhuǎn)箱盛放,避免表皮破損,提高商品性和耐儲力,增加效益。
使用大型恒溫庫或井窖貯藏。入庫選擇無病、無損傷、無凍害薯塊,用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或紅薯保鮮劑500~600 倍液殺菌,窖溫保持在10~14℃,濕度80%~90%。不同品種甘薯由于貯藏溫度、濕度存在差異,要分開貯存,提高貯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