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瑞
(甘肅省子午嶺林業(yè)管理局合水分局連家砭林場 合水745406)
近年來,油松大苗上山、進村、進城、進旅游景點等栽植活動大大加快了公園、城市、荒山和道路的綠化、美化、亮化,改善了城鄉(xiāng)環(huán)境,美化了人居家園,特別是重點工程建設,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特定的綠化、美化效果。因此,林場專業(yè)技術人員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就如何提高油松大苗栽植成活率進行了整理匯總,以供參考。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為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樹種,也叫紅皮松、短葉松,子午嶺職工群眾常把該樹直接叫松樹。樹高可達25 m 以上,胸徑達1 m以上。樹皮灰褐色,龜裂成不規(guī)則的鱗片狀。樹冠塔形,大枝輪生。針葉2 針1 束。雄球花圓柱形,在新枝下端聚集穗狀,黃色或深紅色;雌球花單生或3~4 個生于新枝頂端,紫色。球果圓卵形,常數(shù)年不脫落,成熟時種鱗開張,種子散出。種子卵圓形,淡褐色,具灰褐色翅?;ㄆ?~5 月,球果第2 年9~10 月成熟[1]。為強喜光樹種,適應性強,適生于干冷氣候,喜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耐平瘠、干旱,不耐水澇及鹽堿[2],主根深,側根發(fā)達。
根據(jù)油松的生長習性并結合子午嶺林區(qū)的實際情況和專業(yè)技術員的實踐經驗,確定該區(qū)最佳移植時間為早春,此時油松仍處于休眠狀態(tài)或樹液流動非常緩慢,新陳代謝基本停止,移栽后幾乎沒有緩苗期,非常容易成活。移植時間最好選在陰天或多云無風的天氣,傍晚栽植效果更好。
用途不同,栽植地塊不同,所選擇的樹形規(guī)格標準也不相同。行道樹栽植應考慮樹干通直、冠幅龐大、分枝點相對較高、蔽蔭效果好的樹形標準;用于庭院、公園、旅游景點等觀賞樹木就要追求樹姿造型美觀。選擇這2 類樹既要考慮能馬上發(fā)揮綠化景觀效果,又要考慮移植后有較長時期的保留價值,樹高一般在4~8 m、胸徑5~15 cm 最為合適,樹齡不能過大?;纳皆炝謱涞囊蟛桓?,應選擇密枝密冠、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的樹木高度在1~4 m 之間均可。
采挖前必須先用油漆或彩繩在選定的樹上掛號做出標記,方便采挖和栽植時辨別方向,栽植時按苗木原來的生長方向入坑有利于油松成活和后期生長。這里所采挖的油松大苗,是林場有計劃、有目的地用自育油松容器苗定植培育的。
油松大苗選定后,要根據(jù)苗木地徑的大小來確定土球的直徑和高度,土球越大成活率越高。通常情況下,苗木胸徑的10 倍左右為土球直徑,土球高度為土球直徑的85%左右。土球大小確定好后,要以樹干為中心在其直徑的外圍垂直下挖土球高度的1/2,然后斜向里挖,使土球自上而下、由大到小呈陀螺狀。對較為粗大的根系要用修枝剪或小手鋸截成平口,有利于傷根愈合,提高栽植成活率,不要用圓頭鐵锨硬鏟以免土球散掉及傷口過大影響成活。
一般用草繩、無紡布等對土球、樹干和較粗壯的分枝進行嚴密纏繞包裹,捆綁應盡可能緊實而密,以免運輸途中土球松散或苗木受傷、失水等,提高栽植成活率。采挖時要盡可能少傷根系,且盡量縮短起苗到栽植的時間,苗木運輸?shù)侥康牡睾笠皶r栽植,以防風吹日曬,降低成活率,隨起苗隨栽植最好。
4 m 以上的油松大苗靠人力裝車非常費工且容易損傷苗木,通常采用吊車吊裝。吊苗裝車時,一定要保護好樹皮、枝條和土球不受損傷。土球下邊要墊一些秸稈、稻草等柔軟物質放在靠駕駛室一邊,樹冠傾斜45°放在車尾,主干包裹上柔軟物質并用木支架支起,用軟繩索固定。不足4 m 的油松苗采用人工裝車。
栽植時,4 m 以上的油松大苗仍然要用吊車吊卸。卸車時繼續(xù)要保護好樹皮、枝條和土球,盡可能保持苗木原來的方向,將苗木扶正覆土前,最好將包裹土球的布條等捆扎物剪開解除,栽植穴要大于苗木土球直徑和高度40~55 cm,做到不窩根、不露根,使根系自然舒展,如果栽植地土壤較差,最好預先回填一些疏松的壤土,采用客土法栽植。填土時應分層填土夯實,將土球完全埋于栽植地平面下3~10 cm,同時要修好澆水穴。
為了預防澆水后苗木傾斜或風吹搖擺影響樹木生長,4 m 以上的油松大苗應及時在苗木高2/3 處用三柱支架三角形固定法支撐加固,并加墊草席、舊鞋底等保護層,以防磨傷樹皮。還要經常檢查、調整,防止大苗歪斜及損傷樹皮,影響其生長和美化亮化效果。2~3 年后大苗生長穩(wěn)定、根系生長牢固后將防護架撤除。
“三分栽植,七分管理”。移植后前3 年日常養(yǎng)護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第1 年管理尤為重要,以噴水、澆水、排水、樹干包扎、有害生物防治等為主。
栽植后立即澆1 次透水,待4~5 d 后澆第2 次水,半個月后澆第3 次水,以后視土壤墑情可適當拉長澆水間隔時間,每次澆水都要做到“不干不澆,澆就澆透”。土壤含水量過大,透氣性差,根系呼吸困難,不利于發(fā)根,嚴重時會導致爛根而死亡,只有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才有利于苗木根系萌發(fā)。表土泛白時要及時進行中耕松土,以利于土球底部的濕熱能夠及時散發(fā)出來,提高根系呼吸,促進生長。此外,結合澆水也可以加入生根粉、保水劑等來促進成活。
苗木地上部分因蒸騰作用很容易失去水分,如遇晴朗干燥的氣候,必須及時噴水保濕,提高空氣相對濕度,減少水分蒸發(fā)。對地上樹干、枝葉等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都要噴灑,要求霧化好而且均勻。每次噴水,以噴濕不滴水不流水不積水為度,以防根部土壤過濕影響根系呼吸和生長。如地面向下1 m 處的土壤含水量超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時,要及時翻土晾曬,或在其附近挖溝,將多余的水排除,嚴防淹根。也可用“吊鹽水”的方法對苗木進行水分及養(yǎng)分補充,即在距地面30~40 cm 處,用木工鉆由上向下成45°角鉆輸液孔,深至髓心。輸液孔的數(shù)量和孔徑大小應與樹干粗細及輸液器插頭相匹配。將裝有液體的瓶子懸掛在高處,并將樹干注射器針頭插入輸液孔,拉直輸液管,打開輸液開關,液體即可輸入樹體。待液體輸完后,拔出針頭,用棉花團塞住輸液孔,下次輸液時取出棉塞即可。輸液次數(shù)及間隔時間視天氣情況和植株需水情況確定。
新移植的大苗,抵抗能力減弱,很容易遭受病害、蟲害、人為和禽畜等危害,必須嚴加防范,注意保護,切忌重栽輕護。
在人畜活動頻繁或荒山造林等較難管護的地方設置鐵絲圍欄、生物圍欄、斷路等措施進行保護;用50%殺螟松乳油8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苦參堿乳油1 000 倍液噴霧防治松梢螟、果梢斑螟幼蟲,根據(jù)成蟲趨光性,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殺成蟲;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 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800 倍液、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 000 倍液,每隔7~10 d 噴灑1 次,連續(xù)噴灑3~4 次,可有效防治松落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