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磊,陸景偉,向華豐,劉玉英,羅云米
(重慶市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重慶 401329)
辣椒(Capsicum annuumL.)為茄科辣椒屬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世界性經(jīng)濟作物之一。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辣椒生產(chǎn)與消費國,辣椒產(chǎn)值及效益居蔬菜作物首位[1],據(jù)國家特色蔬菜產(chǎn)業(yè)技術(shù)體系統(tǒng)計,2020 年我國辣椒播種面積超過213 萬公頃,約占世界播種面積的40%,較2019 年增長3.1%。辣椒是我國西南地區(qū)民眾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調(diào)味品之一,其栽培面積達67 萬公頃以上,約占全國的33%。以春茬傳統(tǒng)栽培方式為主。為簡化管理和提早上市,實現(xiàn)“一種雙收”和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筆者于2020年7 月至2021 年6 月期間,以中椒106 號為試材,在重慶市奉節(jié)縣安坪鎮(zhèn)下壩社區(qū),開展了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技術(shù)優(yōu)化集成示范,供類似生態(tài)地區(qū)借鑒參考。
宜選擇海拔500 m 以下的沿江河谷沖積壩地、冬春季零下低溫時間短、早春地溫回升快、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的砂質(zhì)壤土種植,并深翻炕土,以減少病蟲害。
重慶低海拔地區(qū)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宜選擇適合設(shè)施越冬栽培、根系發(fā)達、再生能力強、結(jié)果集中、高產(chǎn)抗寒的優(yōu)良辣椒品種,如中椒106 號、中椒6 號等。
重慶低海拔地區(qū)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宜在大棚或溫室等保護設(shè)施內(nèi)進行,以保證辣椒再生苗能安全越冬。7 月底前完成設(shè)施內(nèi)土壤消毒、土地翻耕、整地施肥、作廂覆膜等定植準(zhǔn)備工作。
7 月中下旬,采用遮陽網(wǎng)覆蓋,以50 孔或72 孔塑料穴盤基質(zhì)或153 孔聚苯乙烯漂盤水培方式育苗,每667 m2用種量2 500 粒或25 g。秧苗5 葉1 心時假植以控制徒長,并采用多菌靈、吡蟲啉等藥劑防治苗期猝倒病和蚜蟲,保證苗齊苗壯。
深溝高廂栽培。苗齡40 d 左右,秧苗8~10 片真葉時,按行株距0.67 m×0.45 m 規(guī)格,雙行單株定植,每667 m2保苗2 000~2 200株。
定植成活后清除田間雜草,理順?biāo)闹軠锨?,保證田間排水通暢、無漬水;及時抹除第一分叉(第一臺果)以下全部側(cè)枝;結(jié)果中后期及時摘除病葉(枝)、老葉(枝)[2];辣椒初掛果時,及時插笘拉繩、綁枝扶苗,避免植株倒伏,保持田間通風(fēng)透光條件良好[3]。
越冬再生促成栽培辣椒要高產(chǎn),必須施足底肥,配施有機肥及磷鉀肥。將渣肥、廄肥及人畜糞等農(nóng)家肥堆漚發(fā)酵腐熟,每667 m2于覆蓋地膜前窩(溝)施腐熟農(nóng)家肥2 500~3 000 kg或商品有機肥500 kg、辣椒專用復(fù)合肥(N、P、K配比為20∶10∶15)40~50 kg、過磷酸鈣40~50 kg。定植緩苗后至初花期按肥水3∶7的比例進行第一次追肥,每667 m2施清糞水1 500 kg、尿素5 kg及微生物菌肥3 kg;開花結(jié)果盛期按肥水5∶5的比例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 m2施用濃糞水2 000 kg、辣椒專用復(fù)合肥5 kg和微生物菌肥3 kg。
10月上中旬辣椒成熟時及時采收上市。
重慶每年12 月中下旬至次年1 月中下旬氣溫最低,辣椒植株生長基本停滯,受低溫影響停止結(jié)果。辣椒再生栽培一般在這個時期選擇晴天進行剪枝[4],若剪枝過早,前茬辣椒尚未采摘完成,減少收成;剪枝過遲,辣椒枝條萌發(fā)推遲,影響再生栽培早開花早掛果。
選取辣椒生長后期長勢健壯、莖稈粗壯、無病植株進行修剪。剪枝時,距地面15 cm 處剪除植株四門斗以上所有枝條。
剪枝完成后,在傷口處噴涂多菌靈或百菌清進行消毒處理,最好能用潔凈薄膜包裹傷口,避免感染及水分流失[5]。修剪完成后,及時清理殘枝、殘葉、病葉、病果和雜草,密閉設(shè)施并用殺菌、殺蟲煙霧劑熏蒸,以消殺病蟲。
2.4.1 追肥促萌
剪枝完成后,每667 m2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1 000~1 500 kg 或商品有機肥500 kg、辣椒專用復(fù)合肥20~30 kg,并配合中耕松土及時澆透水一次。
2.4.2 新枝選留
剪枝后15 d 左右,當(dāng)剪口處簇生側(cè)芽長至2~3節(jié),選留5~6 個飽滿、健壯側(cè)芽抽生新枝,待枝長5~10 cm時,選留新枝3~4個,同時抹去多余側(cè)芽。
2.4.3 苗期管理
翌年2 月中下旬,棚內(nèi)溫度回升至15 ℃以上時,每667 m2隨水追施尿素5 kg,以免嫩芽發(fā)育成僵苗[6]。澆水施肥后及早封嚴棚膜,以提升設(shè)施內(nèi)溫度,并將設(shè)施溫度控制在25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0%以上,促進新梢生長。
2.4.4 扶蔓吊蔓
及時抹除無用側(cè)枝和側(cè)芽,辣椒再生枝條長至15~20 cm 時,進行綁蔓、吊蔓,防止枝條折斷,確保株型整齊一致。
2.4.5 輔助授粉
再生辣椒初花期正處于3—4 月低溫寡日照時期,辣椒花粉產(chǎn)生不正常,宜采用濃度為20~30 mg·kg-1的2,4-D 蘸花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辣椒著果率[7]。
2.4.6 環(huán)境控制
開花結(jié)果期,白天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26~28 ℃、夜間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18~20 ℃,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
2.4.7 水肥供給
再生枝條開始開花結(jié)果時,澆1 次透水,并追施促花肥,每667 m2追施高效三元復(fù)合肥20 kg 加磷酸二氫鉀4 kg,以提升辣椒著果率,促進果實發(fā)育。開花結(jié)果盛期視植株長勢和掛果情況進行水肥管控,做到濕而見干,嚴禁漫灌[8]。果實采收期及時追肥,每5~7 d 采收1 次,采收后每667 m2追施辣椒專用復(fù)合肥15~20 kg。采收后期適量追施葉面肥,以防早衰,延長果實采收期。
4月底至6月期間,辣椒成熟后及時采收上市。
3.1.1 蟲害種類
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的蟲害主要有蚜蟲、粉虱、斑潛蠅、紅(白)蜘蛛、煙青蟲、薊馬等[9]。
3.1.2 防治方法
3.1.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有色板誘殺(黃板、藍板)、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和銀灰雙色膜避蚜等。使用誘蟲色板時,每667 m2懸掛黃板和藍板各20~30張,兩種誘蟲色板交叉間隔等距離懸掛于植株頂部20 cm 處;使用太陽能殺蟲燈時,在大田中呈棋盤狀布局,每盞燈防控面積(20~30)×667 m2,配合色板誘殺效果更佳;選用0.015~0.020 mm 厚銀灰或黑白雙色地膜覆蓋栽培,能有效驅(qū)避蚜蟲、粉虱等害蟲為害。
3.1.2.2 化學(xué)防治
蚜蟲、粉虱宜選用25%阿克泰1 500~2 500倍液、10%吡蟲啉3 000~3 500 倍液等噴霧防治;斑潛蠅宜選用10%環(huán)丙氨嗪(滅蠅胺)3 000~4 000 倍液、1.8%阿巴丁2 500~3 000 倍液、5%來福靈2 000 倍液、75%潛克2 500~3 000 倍液、0.5%綠卡1 000~1 200 倍液、1.5%云除1 500~2 000 倍液等噴霧防治;紅(白)蜘蛛宜選用20%四螨嗪1 000~1 500 倍液、15%噠螨靈1 000~1 500 倍液、5%噻螨酮1 000~1 500 倍液、24%季酮螨酯4 000~5 000 倍液、30%天達農(nóng)4 000~5 000 倍液、40%炔螨特1 000~1 500 倍液、25%三唑錫1000~1500倍液、20%氟螨嗪3000~4 000 倍液、50%苯丁錫2 000~2 500 倍液、20%雙甲脒(螨克)1 000~1 500 倍液、95%機油50~200 倍液等噴霧防治;煙青蟲宜選用1%威克達3 000~4 000倍液、48%樂斯本1 000倍液、5.7%天王百樹1 500 倍液等噴霧防治;薊馬宜選用10%吡蟲啉2 000 倍液、20%氰戊菊酯3 000 倍液、22%毒死蜱2 500 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7~10 d 噴施1 次,連續(xù)2~3次,不同藥劑交替使用。
3.2.1 病害種類
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灰霉病等[9]。
3.2.2 防治方法
炭疽病宜選用0.5%波爾多液500 倍液、70%代森錳鋅500 倍液、80%代森鋅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加75%百菌清(1∶1)混劑1 000 倍液、25%敵力脫3 000~4 000 倍液、43%好力克4 000~6 000 倍液、10%雙效靈200~300 倍液、40%多豐農(nóng)500~700 倍液、75%泰克600~800 倍液、10%世高1 000~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疫病宜選用50%甲霜銅600 倍液、58%甲霜靈錳鋅600 倍液、1∶1∶200 波爾多液、40%霜疫靈200 倍液等噴霧防治;病毒病宜選用1.5%植病靈1 000~1 200 倍液、20%病毒A 500~800 倍液、病毒K 1 200~1 500 倍液、抗病威800~1 000 倍液等噴霧防治;灰霉病宜選用50%速克靈1 000~1 200倍液、50%撲海因1 200~1 500 倍液、50%多菌靈600~8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7~10 d 噴施1 次,連續(xù)2~3次,不同藥劑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