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摘要:枯燥乏味,內容空洞難以理解是很多初中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時共同的感受。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順應國家依法治國的大背景,是擺在所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時政性特點,也決定了時政新聞理應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一個重要載體。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時政;新聞
一、教材時事內容主題分析
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需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于開發(fā)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對老師的新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和學生們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運用好時事資源,使時事資源與初中道法教材內容相結合,充實道法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們了解社會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性價值。
二、巧用時政熱點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
(一)收集時政熱點資料,初步達成多維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變化注重以生活感悟觀點原理,生活中的時政熱點直觀性更強、更容易吸引學生。教師平時要多關注、收集、匯編時政材料。同時引導學生平時多看新聞,特別是與課本知識關聯的時政熱點,及時收集,與知識相印證,教會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上網、看報紙等都是我們獲得時政材料的好途徑。
(二)科學選擇時政熱點,精心設計教案課件
一節(jié)高效的課首先要有一套高質量的教案課件,教師在備教案課件時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材、學生情況,對時政熱點科學篩選,精心設計。
首先,教師在時政熱點的選擇上要有“據”,要根據教材來設計。教材內容才是學生們學習的根本,也是考試的重要依據,試題選擇的材料可以是變化的,不管怎么變都是對課本知識、學生的能力和價值觀的考查。所以,教師在選擇時政熱點材料時必須嚴格依據教材。
其次,時政熱點選擇要“新”,要將最新的時政材料融入教學。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去分析、討論,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次,時政熱點的選擇要“實”,要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新課程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道法教師選取的時政熱點越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就越能喚起學生們的求知欲。
三、巧用時政熱點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教法設計
設計一節(jié)精彩、吸引學生的道法課堂教學,就要學會將時政熱點巧妙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
(一)“巧”用時政熱點,成功導入新課
道德與法治課傳統的新課導入一般是教師照本宣科、高談闊論開始,學生跟著教師亦步亦趨,效果可想而知。若將時政熱點材料以新聞視頻播放、新聞播報、展示新聞圖片等方式開場,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
(二)“善”用時政熱點,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能否解決好重難點,是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學生好奇心,適時地引入時政熱點材料,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去感悟,去掌握好本課的重點知識。
(三)“重”用時政熱點,及時鞏固知識
完成授課后,教師要以時政熱點為材料設計適量的練習題,讓學生隨堂完成,及時鞏固新知識。
四、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學會正確使用網絡
初中生現在正處于青春期,對新事物都比較的敏感。有些學生用手機主要沉迷于明星八卦、網絡游戲,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身體健康。因此,初中道法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手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們的媒介素養(yǎng),積極利用互聯網來獲取新知,通過手機去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傳播正能量。引導、教育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要保持理性,不沉迷、不盲從,要遵守網絡規(guī)則,正確使用互聯網,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需要教育工作者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我們要把道法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社會主義的奮斗者。時事資源的運用也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打開了一扇天窗,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課程資源,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初中道法老師要充分利用多種資源,發(fā)揮時事資源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做具備科學知識、了解社會發(fā)展、懂得思考與實踐的新時代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趙英.淺析時政教學在初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16(71):132.
[2]劉璐.中學政治課時政教育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