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 張建彬 王 超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1)
在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國資國企改革和電力體制改革持續(xù)縱深推進,大量改革任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改革壓力從集團層逐步傳至省市公司層。國家電網山東省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山東省公司)作為國資企業(yè)一員,對上承接國家電網集團公司下放的改革任務,對下負責支撐單位改革任務的牽頭與跟進。在改革壓力持續(xù)下放的背景下,面臨改革任務繁重、改革項目繁雜、改革深度空前的新局面,亟待建立知識共享和信息協同機制,以滿足跨地區(qū)、跨部門、跨領域的高效協同、崗位知識傳遞共享復用及指導工作決策的訴求。
本研究立足于體改工作場景,探究體改工作知識管理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并以國家電網山東省公司為例深入剖析其在體改運行管理平臺下開展崗位知識賦能的實踐經驗,得出經驗啟示。
鑒于國企體制改革宏觀政策背景、體改任務自身特點以及國網山東省公司體改工作自身知識共享訴求,國網山東省公司開展崗位賦能機制應用意義重大,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一是,針對國企體改任務自身任務復雜、工作量大、不確定性高的問題,崗位賦能機制可基于知識推送和數據整合分析助力體改決策和工作效率提升。
二是,針對國網山東省公司面臨人員和知識專業(yè)化問題,在體改管理平臺下開展崗位知識賦能,實現崗位和知識的精準匹配,幫助新員工快速適應和學習工作任務,便于規(guī)范操作。
三是,基于國網山東省公司自身上承集團下接地市的組織特點,在體改場景下開展崗位知識賦能應用,既能打通自上而下的管理通道加強部門協同又能以自身實踐經驗為其他省公司,甚至其他國有企業(yè)體改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國企改革歷經40余年,積累了無數寶貴經驗,但由于改革任務的復雜性和史無前例的特殊性,依然缺乏樣本,不乏“摸著石頭過河”案例。大量體改優(yōu)秀經驗以諸如個人經驗、專業(yè)訣竅、團隊默契等隱性知識體現,加之各單位各系統各部門各崗位間缺乏聯動一體的信息共享平臺,逐漸形成了“信息孤島”,不利于知識的學習和傳遞。
傳統的知識獲取以主動搜索為主,而在“信息過載”時代信息獲取的效率和準確率被降低,無法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且這些知識往往因為缺乏自主推薦機制變成“一次性”知識,在下一次使用時需重新搜索很難滿足知識主動關聯,不利于知識復用。
傳統工作平臺以業(yè)務為主,而知識平臺以知識存儲為主,二者之間很難形成協同,如此不利于任務經驗固化積累及強關聯知識的推送與共享。
基于前述,當前國企體改工作在知識管理方面存在隱性知識未顯性化、缺乏知識自主推薦、工作平臺未與知識平臺打通的問題,筆者將深入剖析知識賦能機制背后機理,并以國網山東省公司為例,探究知識賦能在體改場景下的應用實踐。
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主要靠“拉”,用戶為主動的一方,而個性化推薦則是一個“推”的過程,根據用戶的興趣偏好代替用戶評估未知信息內容并主動推送的模式,可將用戶從繁雜的信息海洋中解救出來,引導用戶的需求,幫助用戶發(fā)掘潛在興趣。
個性化推薦機制以個性化推薦技術和場景/標簽推薦技術為支撐,目前主要的個性化推薦技術基于關聯規(guī)則推薦、基于內容推薦及協同過濾技術等,這幾類技術存在個性化程度低、關鍵規(guī)則難生成、要求對象結構性強、冷啟動等問題。而基于場景/標簽的推薦技術,通過場景識別和預定標簽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彌補個性化推薦技術的瑕疵。因此,在實踐中通常將個性化推薦技術和場景/標簽推薦技術結合使用。
在對體改工作場景的識別的基礎上,以知識賦能機制為抓手,國網山東省公司嘗試在體改管理平臺中建立針對地市公司的具有知識地圖、知識共享平臺、個人知識中心及信息接口的知識管理系統(KMS),以加強體改工作知識自動流轉與成果轉化、支援工作人員及時獲取和有效應用信息資源,并助力體改工作決策。
(1)建立任務畫像,打通任務與知識
結合協同過濾技術和個性化推薦算法,對體改任務進行屬性分析、對崗位進行行為分析,以實現知識的精準推送、精準推薦,并反哺于知識的精準性評價和任務畫像的精準分析,具體步驟如下:
①工作場景識別與任務自動流轉
體改工作場景識別?;隗w改任務復雜性特點和對知識的全面性要求,對重點任務應用項目管理模式,識別項目范圍、目標、進度等工作場景,梳理相應流程并構建標準化任務卡片,同時基于任務特點配置相應的操作員。
任務標簽化與自動流轉。基于標簽技術對任務分門別類打標簽,同時,通過流程梳理和歷史記錄分析,識別同一個業(yè)務流程中部分任務之間的固有關聯,并開展關系配置,實現標準化任務的自動流轉。
②知識識別與任務匹配
知識標簽化。細化梳理項目任務與參考知識的自動匹配關聯機制,設置知識中心標簽系統,以實現知識與任務的隨機匹配;設置知識文檔關鍵字,配置關鍵詞匹配規(guī)則,通過分詞技術對任務名稱進行關鍵字提取,實現通過關鍵字與知識文檔的自動匹配;通過配置匹配規(guī)則,從任務描述和知識文檔內容中提取高頻關鍵詞進行匹配,從而實現基于任務描述的全文匹配。
③知識評價與二次優(yōu)化
通過收集操作員對參考知識的使用情況,在系統中配置相應的協同過濾推薦算法,對系統的推薦結果進行基于用戶使用情況的二次優(yōu)化,使推薦結果更加準確合理。
(2)建立崗位/人員畫像,實現知識個性化推薦
崗位標簽化。基于前述任務卡片、相關操作員角色等設置崗位角色標簽,建立崗位角色關鍵字集合,通過標簽、關鍵字在工作崗位、操作員、知識中建立橫向聯系;借助協同過濾技術和標簽技術,通過分析操作員行為記錄和偏好,從崗位和個人維度有針對性地為操作員推薦用戶相似和內容相似的個性化知識,從而促進工作人員自我學習和成長,提升其綜合知識水平。
圖1 崗位標簽化圖示
(3)建立知識地圖,服務知識積累
建立知識地圖。自動提取工作成果文檔標題、簡介及內容關鍵字并智能轉化為相應知識內容。同時依據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建立并更新針對崗位的知識地圖,完成知識積累。
經上述設計和試運行,體改管理平臺對崗位賦能機制的應用取得如下成效:
一是,通過對體改工作知識數據的系統性收集與整理,及任務與知識精準關聯,為改革工作的不確定性提供有效支撐,大大提高工作質量,提高組織效率。
二是,通過標簽、關鍵字、協同過濾等匹配方式,建立與崗位、知識、操作員間的橫向縱向個性化匹配,同時幫助新員工快速熟悉工作,提升個人技能。
三是,通過任務成果智能轉化和知識地圖的構建,開展知識沉淀和轉化,便于知識的積累、復用和推廣。
國網山東省公司通過知識管理為崗位賦能助力體改工作的縱深推進,總結其經驗如下:
關注任務與知識的匹配規(guī)則,在任務卡片設置環(huán)節(jié),設計任務標簽和相應的操作員,開展任務和流程的標準化建設,便于任務的自動流轉和對知識的匹配;系統收集操作員對參考知識的使用情況,便于對知識的評價和知識推薦二次優(yōu)化。
基于崗位特點和操作員行為偏好,從崗位和個人維度推薦個性化知識,從而協助工作人員自我學習和成長;設置任務、崗位、知識標簽,通過標簽、關鍵字、協同過濾等方式,建立任務、工作崗位、操作員及知識間的聯系。
關注知識賦能對員工培養(yǎng)、知識傳遞、業(yè)務指導的作用,在操作員任務成果提交時,將成果文檔智能轉化為相應的知識內容,便于優(yōu)秀經驗的固化;注重知識中心和知識地圖搭建,有效幫助知識快速獲取和推廣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