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群 石先榮 陳巧云 朱然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200)
流行病學資料[1]顯示,肺癌發(fā)病人數(shù)及死亡人數(shù)均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第1位。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癌癥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因癌癥的特點,患者仍面臨著復發(fā)及轉(zhuǎn)移的風險,且肺癌術后復發(fā)轉(zhuǎn)移率高達45.4%[2],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亦給照顧者帶來嚴重的心理應激[3]。恐懼疾病進展(Fear of progression,FoP)是指個體擔心癌癥會再次復發(fā)的心理狀態(tài)[4]。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5-6]研究顯示,肺癌患者FoP得分較高,可通過提高其希望水平和健康行為,改善疾病認知,鼓勵積極應對,以降低其FoP水平。而針對肺癌患者配偶FoP方面的研究較少。有研究[7]表明,肺癌患者配偶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的焦慮、抑郁和恐懼等負性情緒。而肺癌患者照顧者支持程度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8]。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現(xiàn)狀,并分析配偶FoP的主要影響因素,為肺癌患者配偶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診且明確診斷為原發(fā)性肺癌患者的122例配偶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學診斷[9]為原發(fā)性肺癌患者的配偶。(2)年齡24~70歲。(3)知曉患者病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4)理解能力正常,能進行正常的溝通及交流者。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患有癌癥等疾病。
1.2方法
1.2.1調(diào)查工具
1.2.1.1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包括性別、年齡、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工作狀況、子女情況、家庭人均月收入及累計照顧時間等。
1.2.1.2配偶恐懼疾病進展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Partner,F(xiàn)oP-Q-SF/P) 該量表由Zimmermann等[10]于2011年研制,主要用于測評患者配偶對患者疾病復發(fā)恐懼水平,我國吳奇云[11]于2016年翻譯修訂成中文版。該量表包括家庭健康維度(8個條目)及社會功能維度(4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按“從不”~“總是”分別計1~5分,總分12~6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配偶對患者疾病復發(fā)的恐懼程度越高,總分≥34分表示達到臨床意義的界定水平。中文版FoP-Q-SF/P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34[12],有較好的信效度,可作為國內(nèi)患者配偶FoP水平的測評工具。
1.2.1.3希望水平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 該量表由美國學者Herth[13]于1991年編制,趙海平等[14]將其翻譯漢化為中文版,共包含3個維度(現(xiàn)實和未來的態(tài)度、對采取積極行動的態(tài)度及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12個條目,每個維度各4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1表示沒有或很少有,2表示有時有,3表示大部分時間有,4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總分12~48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希望水平越高。12~23分為低水平,24~35分為中水平,36~48分為高水平。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87,重測信度為0.92。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
1.2.1.4疾病認知問卷簡版(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 該問卷由Broadbent等[15]于2006年研制,用于測評個體對疾病的感知程度。我國孫偉銘等[16]于2015年翻譯修訂形成中文版,包括疾病影響、病程、個體控制、治療控制、癥狀識別、疾病關心、情緒、疾病了解度和病因9個條目。條目9是開放性問題,要求個體用自己的觀點陳述病因(不計分),其余各條目采用0~10級評分法(其中第3、4、7條目反向計分),總分0~80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負性認知越多。中文版BIPQ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31[17],有較好的心理測量特性。
1.2.2調(diào)查方法 由研究者對調(diào)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使其掌握相關概念(如配偶FoP)及問卷調(diào)查方法后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時調(diào)查員向患者配偶解釋本次調(diào)查研究的目的、意義及方法,征得其同意后,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一對一指導患者配偶填寫問卷,對文化程度低及理解問卷有困難者,調(diào)查者閱讀問卷并認真解釋后,詢問患者配偶答案,由調(diào)查者代填并確認。問卷現(xiàn)場發(fā)放并回收,及時核對問卷以保證結果真實。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136份,回收有效問卷122份,有效回收率為89.71%。
2.1肺癌患者配偶FoP-Q-SF/P、HHI及BIPQ得分情況 本研究中,肺癌患者配偶FoP-Q-SF/P總分≥34分的患者配偶有92例(75.41%)。見表1。
表1 肺癌患者配偶FoP-Q-SF/P各維度得分情況 分
2.2影響肺癌患者配偶 FoP水平的單因素分析 見表2。
表2 影響肺癌患者配偶 FoP水平的單因素分析
2.3肺癌患者配偶FoP-Q-SF/P總分與HHI及BIPQ總分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肺癌患者配偶的FoP-Q-SF/P總分與HHI總分呈負相關(r=-0.462,P<0.005),與BIPQ總分呈正相關(r=0.624,P<0.005)。
2.4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見表3和表4。
表3 研究對象FoP水平相關因素賦值
表4 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122)
3.1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較高 表1結果顯示:肺癌患者配偶FoP-Q-SF/P得分為(38.13±8.02) 分,≥34分的患者配偶有92人(75.41%),說明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較高,復發(fā)恐懼情緒不樂觀。原因可能與肺癌患者的預后更差和疾病發(fā)展更快有關[18-19]。提示護理人員需及時評估和關注肺癌患者配偶FoP的程度及頻率,采取積極且有效的干預措施,以降低其FoP水平。
3.2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的影響因素
3.2.1年齡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是影響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F(xiàn)oP水平與年齡呈負相關。分析原因:(1)老年患者家庭角色及社會功能弱化,更易有樂觀心態(tài)看待疾病。(2)老年患者家庭及社會地位基本穩(wěn)定,與年輕人相比,其物質(zhì)、精神和情感支持相對較多,面對癌癥這樣的惡性事件,他們有更好的應激能力。(3)年齡較大的配偶,其子女多已成家立業(yè)、兒孫滿堂,疾病恐懼心理相對較輕,而年齡越小的患者配偶是家庭及事業(yè)的支柱,各方面負擔更重,配偶生病時,沉重的家庭和工作責任,疾病恐懼更為嚴重[14]。(4)年齡越小的患者配偶對疾病恢復及生存期的期望越大,對未來的擔憂亦越多。因此,建議護理人員應重點關注中青年肺癌患者配偶的FoP水平,及時評估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
3.2.2累計照顧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累計照顧時間是影響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累計照顧時間越短,F(xiàn)oP水平越高。原因分析:(1)累計照顧時間越短,在很大程度上表示患者診斷為肺癌的時間短,患者配偶難以接受現(xiàn)實的打擊,負性情緒嚴重,從而FoP水平高,而累計照顧時間長的患者配偶,隨著對疾病的慢慢了解,經(jīng)歷了否認-憤怒-絕望-接受的過程,恐懼程度慢慢下降。王乾沙等[5]研究顯示,病程是嚴重影響肺癌患者癌癥復發(fā)恐懼的因素。但G?tze等[20]研究卻顯示,整個生存軌跡,癌癥患者配偶對疾病的復發(fā)恐懼不會隨時間的延長而下降。可能與研究對象與研究時期有關。因此,未來有必要進一步探討診斷癌癥患者配偶與長期生存者及晚期者FoP水平之間的關系。
3.2.3希望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希望水平是影響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肺癌患者配偶希望水平越高,患者配偶FoP-Q-SF/P水平越低。原因分析:Herth希望理論[21]認為,信念是希望的本質(zhì),積極目標作為核心,它為患者帶來了持續(xù)的動力,并且與患者面對疾病的積極心態(tài)相關,而FoP作為癌癥患者及配偶在面對疾病時最常見的心理狀況,會嚴重影響希望水平。另有研究[22]表明,有積極評價的患者,較高的希望水平能幫助患者提高應對疾病的信心,減少疾病恐懼。提示護理人員應積極評估和關注肺癌患者配偶恐懼情緒,通過提升其希望水平,以緩解其恐懼情緒,如堅強概念護理[23]及治療性溝通干預[24],提升希望的理解、來源、意義及動態(tài)變化。
3.2.4疾病認知 本研究結果顯示:疾病認知是影響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原因:肺癌患者配偶對疾病認知不足,而治療中出現(xiàn)的各種并發(fā)癥的增加,使其對疾病進展及復發(fā)的恐懼增加。提示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配偶建立正性疾病認知,以提高益處發(fā)現(xiàn)和認知評價,減輕照顧負擔,降低其FoP水平。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配偶FoP水平較高,其重要的影響因素為年齡、累計照顧時間、希望水平和疾病認知。提示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根據(jù)上述主要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降低其FoP水平。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較小,有一定局限性,未對肺癌患者配偶自身身心健康問題及氣質(zhì)類型進行調(diào)查分析,建議今后進行多中心、大樣本及患者配偶本身身心理問題和氣質(zhì)類型的深入研究,并探討干預措施,增強患者及配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