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摘要: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目,教師在生物教學中,一定要確保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注重實驗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要開展各式的生物實驗課程,以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由此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意義;實驗教學的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427
在生物課程的日常教學中,大部分老師只注重理論學習,忽視實驗教學,所以教學效果不理想,很多學生也因此感到枯燥乏味,對生物缺乏學習熱情。所以,應該積極開展生物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開展實驗課程,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在實驗中感受生物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提升學習熱情。
一、實驗教學在初中生物學習中的意義
1.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熱情
傳統(tǒng)的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學生只需要學習書本知識,記住概念即可,然而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知識灌輸并不能達到課程的學習要求,而且還可能引發(fā)學生的排斥心理,挫傷學生學習生物的主動性。生物知識內(nèi)容多有抽象概念,如果沒有實驗的輔助,學生很難對某一事物建立深刻印象,只有對課本知識進行相應的實驗,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使枯燥乏味的課堂充滿活力,使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實驗,學習課本知識,并由此真正熱愛這門課程。
2.引導學生實踐,提高動手能力
初中學習的課程較多,學習任務大,傳統(tǒng)的課堂理論學習只注重內(nèi)容的輸出,讓學生一股腦地接受,缺乏對學生實踐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僅僅限于書本知識,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只懂理論不懂實踐,這很不利于現(xiàn)代實踐型人才的培養(yǎng)。開展生物實驗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小組合作的形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動手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溝通交流,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同時,老師在課后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作業(yè),例如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生物現(xiàn)象,觀察動植物,學習一些生理常識等。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他們自己的日常生物實驗心得,然后加以引導和點評。
3.理論結(jié)合實踐,提高知識理解
生物知識復雜抽象,書本上都是專業(yè)術語,而初中生理解水平有限,有時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生物知識。開展生物實驗課,學生們可以在實驗室看到并接觸到書本講述的一些實驗品,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可以明白某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過程及結(jié)果,在實驗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書本的知識,并對此知識形成獨到見解。
二、增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
1.依據(jù)實際情況自行設計實驗, 并增設相應的實驗教學內(nèi)容
在設計實驗時,要根據(jù)學生掌握的知識和實驗室的設備情況,設計相適應的實驗教學內(nèi)容,不可盲目地照搬照抄。在實驗開展時,老師要時刻陪伴學生左右,告訴學生在實驗室應遵守的實驗室規(guī)則以及實驗步驟,在實驗過程中給學生指導建議。要求學生相互合作,加強溝通,以小組實驗方式完成實驗操作。例如在進行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實驗時,老師要根據(jù)實驗室設備及顯微鏡數(shù)量,設計實驗并安排幾人為一組進行實驗。在實驗前要告訴學生正確的顯微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然后再使用觀察的方式得出實驗結(jié)果,整理出實驗步驟。
2.及時指導學生實驗, 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在進行生物實驗時,一定要注重與理論實踐結(jié)合的及時性,最好可以在每學完一個知識點時就進行相應實驗。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剛學完的知識比較熟悉,學生的參與熱情較高;第二,對于剛學完的知識,及時實驗有利于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可以加強學生的印象。如果實驗滯后或者提前,很多學生對知識點遺忘或者不熟悉,都很可能影響實驗效果,達不到實驗目的。所以老師要及時合理地開展實驗,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提高實驗的效果。
3.靈活安排實驗,提高實驗效率
第一,將部分演示實驗安排為學生的分組實驗。例如,“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可改成學生分組實驗,并利用教室里的盆栽植物完成實驗。這樣,學生可觀察到塑料袋內(nèi)的水分是由生物體內(nèi)散失出來的,從而分析得出“蒸騰作用產(chǎn)生向上的拉力,讓植物體內(nèi)水分散失到大氣中,增加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結(jié)論。
第二,恰當?shù)卣{(diào)整實驗時間,提前或推后實驗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記錄、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家蠶的生殖和發(fā)育”實驗,教材中將實驗時間安排在3月中下旬,實際可推后兩個月。教師可布置實驗任務,讓學生親自飼養(yǎng)家蠶,并要求用兩種桑葉喂養(yǎng)(一種是當?shù)氐男∩H~,另一種是網(wǎng)購的南方大桑葉),要求每天喂養(yǎng),觀察記錄家蠶的生長發(fā)育變化。教師同樣要進行網(wǎng)絡管理,及時和學生討論分析飼養(yǎng)家蠶過程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或問題。
4.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強化學生探究能力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有很多疑問,這是青少年的天性,故而對學生傳授知識不應該只停留在書本上,而應把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啟發(fā)學生多層面深入探究。例如,對于“探究綠葉在光下產(chǎn)生淀粉”這一實驗,教材所釆用的實驗材料是盆栽的天竺葵(俗稱“臭海棠”),臭海棠因葉片氣味刺鼻很少有人養(yǎng),這一實驗材料難以取得。而玻璃海棠花色鮮艷,很多人喜歡養(yǎng),且其葉片光滑,大而薄,容易脫色,非常好用,又便于獲取,因此可以選作實驗材料。教師還可啟發(fā)學生選用教室里裝飾所用的綠蘿、吊蘭等葉片較大的植物來做實驗材料。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在開學初將家鄉(xiāng)的豌豆種在教室的花盆里,責任到人管理好。這樣,學生就可以觀察到種子萌發(fā)的過程,兩個月后豌豆長出7~8 片葉,正好用來做這個實驗。做完實驗后繼續(xù)養(yǎng)在教室里,接下來,學生就可看到它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教師可要求學生觀察花、果實、種子的結(jié)構(gòu),見證豌豆(綠色植物)的一生。此過程中,師生共感快樂,分享快樂。一個探究性實驗的大膽嘗試,讓學生完成了多層面的實驗觀察,收獲良多。
總之,教師在強化生物實驗教學上做文章,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而且提高了實驗教學效率,同時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重要的是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殷軍民.如何搞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