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榮
摘? 要:小學是學生的基礎階段,在教學中,需要應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在實踐教學中發(fā)現,當前小學數學多采用傳統(tǒng)模式,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較為不利。而通過趣味性教學,能夠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的樂趣,增加教學的實效性,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生成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趣味性教學所指的是圍繞教學內容開展充滿樂趣、輕松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增強應用能力。在新課標背景下,要求小學數學既要夯實數學基礎,還要培養(yǎng)數學思維,從而為學生的知識積累、思維養(yǎng)成、核心素養(yǎng)提升打下基礎。
一、結合生活實踐,讓學生在應用中體會樂趣
趣味教學不僅需要采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同樣需要帶有教育深意,能夠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符合學生認知,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構建課程教學,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氣氛,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數學,體會應用數學知識帶來的樂趣。通過有效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實用能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長度單位》課程中,在教師對長度單位進行簡單講解后,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手邊常見事物的長度、寬度,從而增強數學的實用性??梢蕴釂枺骸巴瑢W們,雖然你們學習了長度單位,但是我覺得你們不能自己測量物品的長度和高度,是嗎?”學生:“不是得,我可以測量!”教師“那么你們現在測量一下數學書,來向老師證明一下吧。”學生:“數學書的長度是21cm,寬度14cm,高度是1cm!”教師:“那數學書的長寬高有幾節(jié)手指長?”學生:“長有21節(jié)手指,寬14節(jié)手指,厚度是1節(jié)手指!”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1cm”的教學,并邀請學生們測量,1節(jié)手指有多少毫米,學生“10mm。”由此,學生可以得知“1cm=10mm”。在教學中,通過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并提出質疑,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主觀能動性,從而應用所學知識完成測量,向教師證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還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看待生活的眼光。
二、問題引發(fā)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趣味
數學知識是一項由發(fā)現到質疑,再到驗證的過程,在驗證期間,學生能夠逐漸掌握數學規(guī)律,逐漸生成數學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得到核心素養(yǎng)的強化。在課堂活動中,通過教師的提問來激發(fā)學生的質疑興趣,從而在探究中體驗學習的趣味,得到自信心的滿足。通過有效教學,讓學生逐漸抓住數學規(guī)律,掌握學習技巧,在不斷質疑中得到數學知識的積累與數學思維的生成,并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強化。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3 位數加 3 位數連續(xù)進位加》課程中,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指導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在課前,教師可以用提問與出題作為課程開場:“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兩位數的連續(xù)進位加法列豎式需要注意的事項嗎?”然后板書“口算題:600+800900+1001000+100;估算題:599+800900+101989+112?!辈⑻釂枌W生:“不用筆算的情況下,你們能不能快速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及時給予估算結果評價,并糾正學生錯誤加以鼓勵,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掌握正確的估算技巧。通過教師的提問,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在不斷質疑中體會數學規(guī)律,掌握計算技巧,從而逐漸生成數學思維,在教學評價中,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并改正,在教師的鼓勵中生成自信心,從而得到質疑能力、聯想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有效推動課程目標的實現。
三、團體游戲融合,創(chuàng)造充滿趣味的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中有限的教學資源,發(fā)揮無限的教育意義。組織學生團體與游戲融合,不僅能夠發(fā)揮趣味教學的效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應用能力、計算能力等,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計算的樂趣,通過協(xié)作來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引導學生通過協(xié)助來完成目標,從而感受協(xié)作與完成目標帶來的樂趣,提升協(xié)作能力與成就感。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課程中,長方形的面積=長×寬(S長=a×b),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參與課堂小游戲。將學生分為三組,首先讓學生感受“面積”的概念,教師在多媒體中播放6大小不等、顏色各異的長方形與正方形圖形,然后提問學生:“這幾個圖形都有什么特點?”學生:“他們都是四邊圖形,大小、顏色都不一樣!”教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面積是物體大小的變化,那么能不能知道不同圖形的面積大???”教師:“現在教師給出你們計算公式,然后每個小組計算兩個圖形,咱們比一比哪組計算得快好不好?”通過教師的引導與教學,學生能夠體會課堂游戲帶來的樂趣,感受自己動手得來的結果,不僅提升了教學的趣味性,還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學習目標。
四、結束語
趣味教學的意義不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還要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發(fā)揮數學的教育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帶著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鍛煉學生應用來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激發(fā)與教育的引導,通過問題讓學生不斷探究,借助團體游戲來擴大教育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軍.淺談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教學實施途徑[J].教育藝術,2021(9):19-19.
[2]龐紅巖.基于趣味性教學模式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探究[J].天津教育,2021(27):23-24.
[3]錢寶勝.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新課程,2021(38):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