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四神圖像在我國古代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常以各種藝術形式在一些墓葬和房屋建筑中被大量使用,其具有形式變化統(tǒng)一、色澤飽滿均衡、相互對稱呼應等特點,在繪畫藝術和美學風格上特色鮮明、熠熠生輝。文章重點圍繞四神畫像磚壁畫的歷史沿革、圖像演變、造型特征、構成元素、藝術特點、內涵演化等方面進行梳理、剖析和探究,并對其流傳演變、蘊含內容及歷史文化影響等進行歸納釋讀。
關鍵詞:四神圖像;淵源;內涵演化;傳統(tǒng)文化;信仰;保佑;寄托
1 歷史沿革
近代以來,我國在古墓葬的考古發(fā)掘中多次發(fā)掘清理出了具有東方文化色彩的磚壁畫—四神畫像磚。四神,在中國古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期四神是作為星象圖和方位神存在,如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瑞獸在古代被人們稱之為四神或四靈,作為鎮(zhèn)守四方、守護吉祥、驅除邪惡的神,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民間百姓都十分信仰和推崇。
我國遺存有眾多古建筑和古遺址,四神圖像常常作為建筑、瓦當、銅鏡上的紋飾,并以各種藝術形式出現(xiàn),故被稱為四神紋(圖1~圖5)。自漢代以來,從隋唐到五代時期四神圖像就一直被人們臆測為模擬宇宙星宿神的存在。到了宋朝時期,這一認識理念被人們逐漸地植入新的文化內涵。一方面隨著人們對宇宙星體和天文學的客觀認知越來越多、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對四神也不再盲目地信仰崇拜,其神話色彩也因此有所弱化。另一方面則由于其性質和特征方面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早已基本形成固化,與先秦及兩漢時期沒有發(fā)生本質上的轉變,仍舊和喪葬、靈魂、天人合一的思想息息相關,只是人為虛擬地構建了一個宇宙空間,且滲透融入了宗教觀念,從而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和祈愿,因此盲目信仰的崇拜者依舊眾多。
隨著時代的更迭和人們對神明長期信仰的逐步強烈,古人把臆想的青(蒼)龍、白虎、朱雀、玄武逐漸人格化為神,用它來祛災除殃、驅邪鎮(zhèn)宅。特別是道教在四靈帝君的推崇和信仰上,對古代民間形成的四神信仰和敬畏之風影響深遠。四神圖像常常繪制于祠堂、廟宇、房屋等建筑上,寓意祛災除殃、驅邪鎮(zhèn)宅、保佑吉祥平安。
在我國古墓葬中多次發(fā)掘清理出了具有東方文化色彩的四神畫像磚或模印磚,而這些四神圖案以壁畫磚或模印磚的形式出現(xiàn)在墓葬中,是古代喪葬民俗中“事死如事生”的表現(xiàn)和對四神信仰的體現(xiàn),有祈求四神保護死者靈魂升天之用意,說明在墓葬中雕刻和繪畫四神圖案已作為古代的一種喪葬習俗而盛行。
漢朝時期,四神圖像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定型的圖像體系,表現(xiàn)載體多為石頭和磚,且延伸擴展至瓦當、銅鏡、拓片等,其文化基因延續(xù)到了南宋以后,越發(fā)地展現(xiàn)出人們對世俗美好的向往。特別是南宋時期,隨著石刻雕刻技法的不斷嫻熟,加上多元而深遠的文化積淀,再者,工匠們對四神圖像的領悟也更加獨樹一幟,四神圖像表現(xiàn)出了瑰麗清新、美輪美奐的精妙形態(tài),帶給人們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和震撼感。
2 圖像演變
在我國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著四個不同方向的星辰之名,故被稱為“天象二十八宿”,是古人用作觀察日、月、五星(東方歲星,南方熒惑星,西方太白星,北方辰星,中央鎮(zhèn)星)運行的二十八組恒星構成的方位坐標。這些星群圍繞在日、月、五星的周圍,亦稱作二十八宿?!痘茨献印ぬ煳摹份d:“西方金也,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薄犊追f達疏》曰:“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倍怂拊景凑斩怂匏诘姆轿粍澐?,它們又分別稱為東宮青龍(或蒼龍)、西宮白虎、南宮朱雀(或鳥)、北宮玄武(龜蛇),每宮七宿,合稱為四象、四靈、四神。
四神圖像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和文化積淀,出現(xiàn)了造型風格多重性、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的特征。其中青龍圖像在形態(tài)上的突出特征為頭上有角、長身,常以牛形、馬形、蛇獸復合形等多種不同形態(tài)展現(xiàn),集中反映出時間性和地域性的普遍規(guī)律。白虎造型極具寫實風格,均以張口咆哮之勢展現(xiàn),其形態(tài)樣式多為側面形象,只是在翅翼的添加上略有不同。朱雀的藝術造型一般采用鮮活靈動的線條刻畫為主導,并結合運用夸張寫意的手法,一方面突出表現(xiàn)其輕逸翱翔的動態(tài)之美,另一方面將雀冠上的高冠和華尾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形態(tài)上展現(xiàn)出瑰麗清新、精妙絕倫、美輪美奐的特征。朱雀昂首翱翔于蒼穹下,寓意著朱雀引導墓主人靈魂升天。玄武包括龜、龜蛇合體以及龜蛇相交三種表現(xiàn)形式,伴隨著思想觀念的更新和文化習俗的融會積淀,龜蛇合體逐漸演變?yōu)槠渲鲗г煨汀P洳粌H代表北方、水位、黑色、額頊、玄冥等,還具有一項極為重要的功能,即起始、孕育,這也是其為“玄”的含義。玄武的藝術造型不僅表現(xiàn)出夸張與變形的典型風格,還多處于運動中,視覺形象極富動態(tài)感。
3 藝術特點
由于受封建思想的長期影響,我國自古以來就對已故的人有著靈魂信仰。為了能讓死者的靈魂升天,人們會祈求四神去護佑,在墓室中通常繪制四神圖像,用來寄托護佑和祈福,這種思想觀念已逐漸成為千年不變的永恒主題,并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演變、傳承,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
近代以來,我國在多次考古發(fā)掘研究中發(fā)現(xiàn),四神圖像無論是在形制上還是結構等方面都被人們廣泛應用于廟宇、房屋、墓葬等建筑中,寓意天、地、人、鬼處于同一宇宙境界,反映了古人把現(xiàn)實世界、死亡世界和升仙世界主觀認定為同處于一個空間結構中。自漢代以后,四神圖像在天文學含義方面逐步被淡化,從而漸漸演變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它一方面被作為天文圖像的表現(xiàn)元素,另一方面則更被臆斷為具有占卜象征意義的神話圖形,無論是表現(xiàn)形式還是在蘊含內容上都集中反映了人們對宇宙天象的模糊認知和主觀臆想的相互融合。為全面展現(xiàn)四神的超異威靈和其完美靈動色彩,古人在靈獸整體形態(tài)和細部特征表現(xiàn)上通常會特意突出描繪青龍、白虎的雙冀部分,使其靈動飄逸,且在翼端處彰顯漸揚之勢,從而襯托出其強悍和靈異的神秘完美形象。
早在魏晉時期,為了躲避連年戰(zhàn)亂,中原地區(qū)的很多文人、學士遷徙至河西地區(qū),從而也帶來了厚重的中原漢文化,這些中原文化不僅在河西地區(qū)得到了傳播、延續(xù)和發(fā)展,而且與當?shù)乇就廖幕瘜崿F(xiàn)了相互融合。其中嘉峪關、敦煌魏晉墓出土的四神畫像磚和模印磚就是最好的佐證。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四神圖像無論是在形態(tài)、特征和氣韻方面,還是在細部特征和線條刻畫方面都渾然天成,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工匠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嫻熟的美學技法,寄托著古人將四神放置在墓葬中驅除邪惡、引導靈魂升天、祈求護佑的超自然心態(tài)和美好愿望。從敦煌佛爺廟灣—新店臺墓群晉代墓葬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的四神磚畫上可以推斷四神圖像早在魏晉十六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在河西地區(qū)十分盛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河西地區(qū)在魏晉時期較好地傳承和保留了東漢以來比較完整的儒學文化傳統(tǒng),四神信仰作為我國古代傳統(tǒng)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長期地域民俗文化的融會交流,其文化底蘊更加厚重,在民間的影響也更加深遠。
漢代是四神圖像定型、發(fā)展和興盛的黃金時期,因受漢代統(tǒng)治者的崇尚和民間社會觀念的長期影響,加上時代的進步和不斷演變,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而又完整的文化圖像體系,特別是在漢代,四神信仰以民俗文化符號的形式得到了集中反映,生者以四神寄托對死者的一種保佑。古代敦煌地區(qū)的居民也不例外,敦煌佛爺廟灣—新店臺墓群晉代墓葬出土的四神畫像磚即是明證。
4 構成元素
四神圖像作為墓葬主要裝飾的構成表現(xiàn)形式,依托畫像磚為主要載體,生動展現(xiàn)了制作者純熟技巧和精湛技藝,構思精巧、活靈活現(xiàn)的造型所產生的精美畫面,完美詮釋了人們對四神的信奉和崇拜。
出土于武昌馬房山隋墓的四神畫像磚分別浮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由凸起的陽線印成,具有淺浮雕的效果。在嘉峪關、敦煌一帶魏晉墓中出土的四神畫像磚和模印磚,它們在整個墓室中布局巧妙有序,構成合理得當,同時還具有形式變化統(tǒng)一、色澤飽滿均衡、相互對稱呼應等特點。在四神圖像中,以青龍作為四神之首,其表現(xiàn)形態(tài)主要包括牛形、馬形、走獸形、蛇形、蛇獸復合形、蜥蜴形等,它的主體形式始終完美保持著身體修長、頭上長角的鮮明特征,特別突顯時間性和地域性的普遍規(guī)律。
白虎的藝術造型則更多運用了寫實手法進行刻畫和展示,在發(fā)現(xiàn)的白虎畫像中以側面形態(tài)居多,其氣勢兇猛,猶如猛虎咆哮,勢不可擋,區(qū)別在于其翅翼部位細節(jié)的添加上變化較多,各有不同。
朱雀也稱朱鳥、鳳凰、玄鳥,是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雖然它歷經(jīng)了多年的發(fā)展演化,但因受各時期文化習俗和思想觀念的影響,其形態(tài)細節(jié)變化繁多且瑣碎復雜,進而造成其造型風格始終未能定型。
玄武的造型特征鮮明突出,主要表現(xiàn)形式有龜、龜蛇以及龜蛇相交三種形態(tài),且以龜與蛇盤繞交纏的合體形態(tài)居多。在漢代四神興盛時期,玄武作為四神圖像中一個十分龐雜的精神文化體系,龜蛇合體寓意非常鮮明,它象征陰陽交合、天地萬物的孕育發(fā)展,長期以來的深厚歷史文化積淀使其成為玄武的主導圖像,特別是其夸張變形的典型藝術風格,加上其表現(xiàn)形態(tài)多處于運動中,會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美輪美奐的動態(tài)神秘感。
5 歷史價值
四神畫像磚作為古代繪畫和雕刻藝術的精品,在我國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從最初所蘊含的巫術功能和超現(xiàn)實的神秘意義,逐步演變?yōu)榫哂休^強現(xiàn)實功利色彩的形態(tài),并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吉祥紋樣、道教神靈、民俗生活、繪畫藝術、古建筑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還和眾多古建筑渾然一體,對于我們研究悠久燦爛的華夏文化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程萬里.漢畫四神圖像[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2]牛天偉,金爰秀.漢畫神靈圖像考述[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3]蕭巍.淺談敦煌晉墓出土的四神磚[J].絲綢之路,1999(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