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商學院 趙雅涵
為了大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必須充分用好高校課堂教學這個主要渠道,把思政教育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樹立正確理想和價值觀,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培養(yǎng)目標。因此,要深刻意識到課程思政在管理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推進管理學專業(yè)知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國家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整體國民素質。這就要求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充分挖掘各類課程和教育方式中包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在管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這一課中,融入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管理思想,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名言警句,強調管理者要重視自身的德行,并引入包玉剛以身作則樹“標桿”的案例,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智慧和明白管理者自身的德行的重要性,也進一步發(fā)揮管理學的人文主義精神的感召力和規(guī)范學生行為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內在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
開展思政教育要堅持知識的教授與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相結合,融入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知識內容,這不但能提升管理學教學質量,而且能提升育人成效。由于管理學課程大多開設在大一,很多學生處于剛進大學的新奇而不太適應的狀態(tài),對于大學四年并沒有很清晰的目標和規(guī)劃。因此在計劃章節(jié)當中,教師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去指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yè)、興趣愛好等理性規(guī)劃和設計自己的大學生生涯,從而引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職業(yè)理想,促使他們學會探索、規(guī)劃、發(fā)展自我,度過充實的大學生活,而這也正是思政教育的魅力所在。
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思辨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祝丹丹,2020)管理學蘊藏著很多思想元素,在專業(yè)知識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是提高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例如,在管理學課程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管理調研實踐,既可以了解國家政策法規(guī),了解組織管理制度、流程,還可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鞏固專業(yè)知識,這樣可以豐富專業(yè)課程內容,讓專業(yè)教學更富內涵,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管理學課程更多強調專業(yè)知識的理論教學,但忽視了對學生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目前來說,仍然是有相當一部分專業(yè)課教師認為,學生的理想信念的培育和思想教育的引導是思政課老師的任務,而專業(yè)課教師只需注重專業(yè)知識的教學。教師缺乏專業(yè)課也可以立德樹人、也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識,導致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與思政元素融合度比較低。而在課程設計方面,思政元素也并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因此思政教育在專業(yè)課教學方面的滲透力是不足的。
優(yōu)質的教學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基石。但教師的教學方法如果存在問題或者過于老套,再重要的課程內容也會使學生逐漸喪失探索和學習的興趣,而這對于思政教育也是如此。缺乏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手段去傳授思政知識,那么學生也很難去吸收去領悟。一些教師在引入思政內容的時候,基本上是依靠傳統(tǒng)的講授法,將思政內容“填鴨式”地灌輸?shù)秸n堂教學當中,而學生只能被動地去吸收,無法真正主動參與其中,親自挖掘和領悟,因此也極大地損傷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使得思政教育大打折扣。
案例法是管理學教學當中的常用方法,但很多教師對于管理學案例教學的理解和把握是不夠的,在選擇案例講授以及設置案例分析練習時,也缺乏與思政元素的結合,因此難以滿足優(yōu)質專業(yè)課教學的要求。實際上,管理學許多的案例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可以深入剖析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案例教學當中,那么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能更上一層樓。
此外,還存在教師自身思政能力不足的問題。由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歷史不夠熟悉,缺乏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素養(yǎng),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與實質等問題,因此難以發(fā)揮課程思政的實際課堂效果。
在整個教學當中,教學目標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梢哉f,任何的教學活動、教學設計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而展開的。傳統(tǒng)的管理學課程更加側重的是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管理方法與技能應用,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方面更側重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而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是有所欠缺的。對此,管理學的思政路徑的開拓首先需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托,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目標,將思政教育納入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中,要注重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方面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愛國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表1所示的管理學課程素質目標。
表1 管理學課程素質目標
要深入分析管理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把隱性的思政教育元素突顯。而專業(yè)內容融入了思政元素,不僅僅豐富了專業(yè)知識,而且提升了對學生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yǎng)。如表2所示的管理學思政元素舉例。以《管理學》課程創(chuàng)新管理章節(jié)為例,通過引入中國在自主創(chuàng)新中所取得的輝煌成果的相關實例,使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在自主創(chuàng)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有助于學生樹立四個自信,激發(fā)愛國情懷。在溝通章節(jié)信息的獲取和傳遞當中,引導學生要學會去鑒別信息的真實性,傳遞真實的信息,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此外,教學內容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可將社會時事等熱點問題與課程思政相結合,讓教學內容更加靈活多樣,與時俱進,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表2 管理學思政元素舉例
要做到所教授的專業(yè)知識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但也要意識到這兩方面并不是粗暴而生硬的拼接起來。在實施課程思政時,要去避免生硬而不自然的引入,否則容易造成學生的反感和排斥。對此,教師不僅要非常熟悉管理學課程知識,提升專業(yè)理論知識的高度、深度,而且要去深度內化課程思政的元素,深挖課程思政和管理學知識的相關性,從而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讓思政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實現(xiàn)真正的有機結合,杜絕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比如,以馬斯洛需要層次為例,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討論不同層次的需求以及思考什么是當代大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以及如何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通過多種途徑,去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與提升內在。
探索開發(fā)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將講授法、指導法、小組討論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相交叉的形式開展思政教學,既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又能提升教學效果。點評結合是一種比較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引進一些“思政元素”讓學生討論并進行點評,這樣引導的效果會更好。而在案例教學當中,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可重點使用那些能突出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的案例,比如可設置練習讓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企業(yè)家的管理案例進行討論分析,讓學生了解優(yōu)秀企業(yè)家所具備的領袖素質和精神,從中汲取榜樣的力量。情景模擬的活動設置,既能使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課堂中,也能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模擬中感受管理的世界,提升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方式方法,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線上學習平臺的優(yōu)勢,整合管理學的教學資源和最新的信息資源放入線上教學平臺,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如將一些蘊含思政元素的案例視頻上傳,引導學生去提前自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也能夠將思政教育貫穿教學的始終。
教師的政治信仰、思想素養(yǎng)、學識水平、人格魅力、職業(yè)操守等,是引導大學生成長的主導性力量。(黃彩云,2019)高校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建設者,肩負著將課堂理論知識與課程思政融合的重任。因此,教師自身應當充分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充分挖掘利用管理學中的隱性思政教育資源,從而提升育人的效果。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切實提高政治理論素養(yǎng)。其次,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突出、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管理學教師團隊,是“課程思政”建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定期舉行思政研討會等集體活動,通過思想碰撞,營造良好的研討氛圍,鼓勵各位老師互相交流學習,促進各位老師學習他人所長。并結合課程需要,組織相應的培訓,幫助老師們豐富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開展思政教育。富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可對青年教師進行相應的幫扶,發(fā)揮以老帶新傳幫帶的作用,幫助年輕教師更好地提高課堂思政水平。此外,提升教師授課感染力對于課程理論知識講授和思政教育都很關鍵。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過熱情飽滿的神態(tài),鮮活生動、富有哲理的語言把課程講出真情實感,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講得透徹易懂,從而引發(fā)學生思想共鳴,加快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管理學課程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思政要素,深入挖掘這些要素,能充分發(fā)揮管理學科學育人的功能,在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yè)基礎同時,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因此管理學的專業(yè)知識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地提升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