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鳳清,劉玉芹,戴尚紅
(阜寧縣人民醫(yī)院 江蘇阜寧224400)
高血壓、糖尿病等是目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常見慢性疾病,截至2020年底,我國1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別為27.5%和11.9%,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壓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別為49%和45%[1]??梢娐约膊∫讶怀蔀橥{老年人群身體健康的頭號“殺手”,慢性疾病患者患病后多需接受長期治療,漫長的治療周期不僅會對患者心理造成影響,還會促使患者引發(fā)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生理機能變化,尤其是老年患者,進而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延緩治療進展,故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治療期間,積極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加快治療進展均可起到重要作用[2]。為尋求一種更適用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護理模式,本研究構建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護理模式,并探討其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影響?,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174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檢查結果符合《中國慢性病防治指南與規(guī)范目錄》[3]中各慢性疾病診斷標準者;②年齡≥60歲者;③無意識障礙、認知障礙和語言障礙者;④近3個月未服用抗焦慮、抗抑郁藥物者;⑤知曉本研究,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②合并阿爾茨海默病者;③合并肝腎造血系統疾病者;④依從性差,主動退出研究者。采用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87例。對照組男48例、女39例,年齡60~76(68.53±2.23)歲;病程3~18(11.29±1.15)年;疾病類型:高血壓25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實驗組男45例、女42例,年齡60~78(68.95±2.30)歲;病程2~20(11.34±1.19)年;疾病類型:高血壓23例,糖尿病23例,冠心病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常規(guī)慢性疾病護理。向患者講解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指導患者按醫(yī)囑用藥,禁止私自更改用藥量和用藥次數,結合患者疾病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為其制訂飲食、作息及康復訓練計劃,督促患者戒煙戒酒。
1.2.2 實驗組 行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2.2.1 老年綜合評估內容及方法確定 ①基礎信息調查:我院自行擬訂老年慢性疾病基礎信息調查表,調查患者姓名、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既往病史、家族史、近期病情變化等基礎信息。②精神、認知及情緒調查:a.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該量表涉及5個因子、18個條目,總分126分,評分>35分表明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癥狀。b.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該量表涉及7個方面、30個條目,總分30分,評分<27分表明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4]。c.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該量表涉及2個情緒維度、20個情緒形容詞,各維度總分5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正性或負性情緒越嚴重。③營養(yǎng)水平調查:簡易營養(yǎng)評估量表(MNA),該量表涉及4個維度、18個條目,總分30分,評分≤24分表明患者存在營養(yǎng)不良風險。④軀體功能調查:a.跌倒風險評估量表(FRASE),該量表涉及8個維度、35個條目,總分53分,評分≥3分表明患者存在跌倒風險。b.患者自理能力評估量表(Barthel),該量表涉及10個條目,總分100分,評分≤60分表明患者生活自理存在困難。⑤家庭和社會調查:a.家庭功能評定量表(APGAR),該量表涉及5個條目,總分15分,評分<7分表明患者存在家庭功能障礙。b.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該量表涉及3個維度、10個條目,總分40分,評分≤30分表明患者社會支持不良[5]。
1.2.2.2 組建課題小組 主任醫(yī)師1名、副主任醫(yī)師1名、主治醫(yī)生2名、住院醫(yī)生4名、??谱o士2名、護士12名。主任醫(yī)師帶領小組全員參加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老年綜合評估模式理論知識和各量表使用方法,要求小組全員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和操作技巧。
1.2.2.3 問題分析 結合患者實際身體狀況,正確填寫量表,并對量表結果進行整合分析。本研究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現存或潛在健康問題主要包括:①存在不同程度負性情緒,對治療產生抵觸感。②病情控制不佳,用藥依從性低,對醫(yī)護人員信任度不足。③自我約束能力差,飲食控制不當,存在超重、肥胖現象。④日常運動習慣缺乏規(guī)律性,運動方式選擇不當。⑤存在中危及以上跌倒風險,缺乏有效的跌倒預防措施[6]。
1.2.2.4 措施實施 以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現存或潛在健康問題為基礎,實施干預措施。①心理健康問題實施正念減壓訓練:a.身體掃描,在安靜環(huán)境下從足至頭審視自己身體,重新認識自身身體。b.正念呼吸,安靜環(huán)境下仰臥于床,觀察自己整個呼吸過程,重新審視自身與外界的互動。c.正念冥想,安靜環(huán)境下感受自身負性情緒產生至消失的整個過程,學會客觀評價自身情緒。分階段進行,每次40 min,5次/周[7]。②用藥和健康知識儲備匱乏問題實施微信醫(yī)療服務:a.自主構建“老年慢性疾病管理微信平臺”,組織患者關注微信平臺并添加“老年慢性疾病”群組,課題小組全科醫(yī)生于微信平臺和群組中定期發(fā)送慢性疾病相關健康知識,設計“慢性疾病治療全過程”動畫短片,供患者觀看學習,提高患者健康知識儲備,增強患者正確用藥意識。b.每日群組中督促患者用藥,要求患者19:00準時在群中匯報用藥情況[8]。③飲食問題實施六西格瑪理念飲食干預:a.營養(yǎng)師組織專科護士進行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營養(yǎng)相關知識培訓,幫助??谱o士為患者制訂更具個性化的科學飲食方案。b.小組會議討論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生營養(yǎng)失衡的原因,并向患者及家屬了解患者近期飲食情況。c.明確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科學飲食計劃、監(jiān)督強度不足、飲食自控能力差等。d.為患者建立專屬營養(yǎng)檔案,根據患者能量、蛋白質、脂肪等物質日需求量,制訂科學飲食方案,針對不同慢性疾病類型患者,選擇不同食物。e.告知家屬嚴格監(jiān)督患者飲食,禁止攝入過量高脂肪、高糖等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的食物,家屬定期向??谱o士匯報患者飲食情況[9]。④康復運動問題實施傳統健身訓練:a.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行八段錦、五禽戲及太極拳等運動。b.內分泌系統慢性疾病患者行太極劍、養(yǎng)身回春功及太極拳訓練。c.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患者行六字訣、呼吸八段錦功法及真氣運行功,每次30~45 min,3~5次/周。⑤跌倒風險問題實施家居環(huán)境改造干預:a.蹲便更換為坐便,周圍安裝扶手。b.更換大功率照明燈。c.浴室更換防滑地磚或放置防滑墊。d.撤除室內門檻和松軟地毯,整改室內地磚拼接不良或高低起伏問題[10]。
1.3 評價指標 ①心理狀態(tài):采用老年焦慮量表(GAI-20)和老年抑郁量表(GDS-30)進行評估,GAI-20共20個問題,每個問題包括2個選項,應用0~1分評分法,總分0~20分,總分≥10分即表明患者存在焦慮風險,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焦慮癥狀越嚴重,量表Cronbach′s α為0.940[11]。GDS-30共30個問題,每個問題包括2個選項,應用0~1分評分法,總分0~30分,總分≥11分即表明患者可能存在抑郁癥狀,評分越高說明患者抑郁癥狀越嚴重,量表Cronbach′s α為0.800[12]。②營養(yǎng)水平:通過檢測患者體質量指數(BMI)(參考值:18.50~23.90)、白蛋白(ALB)(參考值:35.00~55.00 g/L)及轉鐵蛋白(TRF)(參考值:2.20~4.00 g/L)評價患者營養(yǎng)水平。③免疫功能:通過檢測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參考值:7.60~16.60 g/L)、免疫球蛋白A(IgA)(參考值:0.71~3.35 g/L)及免疫球蛋白M(IgM)(參考值:0.48~2.12 g/L)評價患者免疫功能。④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價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涉及生理功能(10條目)、生理職能(4條目)、軀體疼痛(2條目)、一般健康狀況(5條目)、精力(4條目)、社會功能(2條目)、情感職能(3條目)及精神健康(5條目)8個維度,各維度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為0.923[13]。
2.1 兩組營養(yǎng)水平和免疫功能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營養(yǎng)水平和免疫功能比較
2.2 兩組GAI-20和GDS-30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GAI-20和GDS-30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SF-36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SF-36評分比較(分,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家大型養(yǎng)老院最早提出老年綜合評估理念,該理念通過對患者狀況進行系統性、全方位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為其制訂科學康復訓練計劃,幫助患者逐步擺脫臥床狀態(tài),甚至康復出院。20世紀70年代,美國部分醫(yī)院先后引進老年綜合評估理念,起初僅運用于住院患者,隨后逐步延伸至門診,成為評定、治療功能衰弱或喪失老年患者的常用方法。我國引進該理念時間較短,但發(fā)展迅速,并在老年醫(yī)療服務體系中得到廣泛應用,老年綜合評估通過對老年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經濟、社會支持等進行評估,能幫助醫(yī)護人員精準發(fā)現患者現存或潛在的臨床問題,以便于醫(yī)護人員為老年患者制訂更具個性化的護理對策,為促進患者病情康復、改善預后提供重要保障。崔建英等[14]利用老年綜合評估護理方案對老年患者院外跌倒予以預防,結果顯示僅1例(1.92%)患者發(fā)生跌倒,患者跌倒效能評分大幅提升。此外,朱凱怡等[15]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理念,構建出一套適用于社區(qū)居家老年患者的綜合健康評估指標體系,得到函詢專家普遍認可。由此可見,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護理模式在臨床療護工作中具有極高應用意義。
本研究中,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護理模式運用多種量表,從基礎信息、精神、認知、情緒、營養(yǎng)水平、軀體功能、家庭及社會等多個方面,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身體狀態(tài)進行多角度分析,即使慢性疾病類型、個性、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會導致患者存在個體化差異,但該護理模式依然能精準查明患者漫長治療周期中現存或潛在的不良狀況,結合問題分析結果,為患者實施更具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進而實現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心理、生理及生活質量的全面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GAI-20和GDS-30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BMI、ALB、TRF等營養(yǎng)指標和IgG、IgA、IgM等免疫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1),SF-36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
綜上所述,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護理模式能幫助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排除消極情緒,提升營養(yǎng)狀況,改善免疫功能,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