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發(fā)英,林慧珠,林華晶,翁小清
(福建省老年醫(yī)院 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學醫(yī)院 福建福州350003)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我國老年患者數量增多,同比患慢性疾病的概率升高。據臨床統(tǒng)計顯示,80%以上老年人至少存在一種慢性疾病,嚴重危害其健康與生活質量[1]。有些疾病會造成患者出現昏迷、吞咽障礙等,為避免出現誤吸、窒息問題,確保營養(yǎng)攝入,會進行鼻飼護理。但長時間留置鼻飼管易出現非計劃性拔管情況,影響護理效果及患者恢復,因此,做好鼻飼護理工作至關重要。我院新自制愛心鼻飼袋用于臨床,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倍受好評[2]。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們將自制鼻飼袋應用于收治的160例老年鼻飼患者中,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同期接診治療的老年鼻飼患者32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使用一次性胃管,留置時間在30~42 d者;②患者均同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①胃管留置時間不足30 d的患者;②抵觸配合研究者。依據留置鼻飼管時間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60例。對照組男80例、女80例,年齡63~96(79.1±6.5)歲;疾病類型:糖尿病30例,高血壓24例,冠心病20例,呼吸衰竭10例,阿爾茨海默病13例,腦出血18例,腦梗死17例,肺部感染28例。觀察組男81例、女79例,年齡61~95(78.9±8.7)歲;疾病類型:糖尿病31例,高血壓23例,冠心病21例,呼吸衰竭20例,阿爾茨海默病12例,腦出血18例,腦梗塞17例,肺部感染2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方法放置鼻飼管,并實施常規(guī)護理。醫(yī)務人員按要求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教育,并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使患者的不良認知得到有效改善,保證患者后續(xù)護理工作能更為順利地開展。
1.2.2 觀察組 采用自制鼻飼袋,利用鼻飼袋包裹多余的管路,以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①鼻飼袋的制作:制作材料應選擇透氣效果相對較好的棉布,顏色需選擇淺綠色,以提升美觀度,減輕視覺疲勞,也可避免病房中顏色單一。棉布需裁剪成長11 cm、寬1 cm的長方形布片。縫制鼻飼袋時需在一端預留長度為0.5 cm的小口,于另一端縫合固定繩線,使用時可將固定繩線穿入小口內,制作紐扣眼。②放置胃管:將預留的外露胃管部分以蛇盤狀方式放入鼻飼袋內,但需在鼻孔和布袋間預留足夠長的管路,方便患者休息過程中頭部能自由活動。③固定鼻飼袋:選擇患者上衣肩部縫線的中點位置縫制1枚紐扣,并將固定紐扣眼口入紐扣,使鼻飼管整體放置更加整潔,提升患者自身的滿意度。④評估: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具體狀況,為患者進行個性化的護理規(guī)劃,護理人員需要掌握患者上肢活動能力,并評估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可能性,隨著患者病情的逐漸好轉,護理人員需要為其適當調整鼻飼管的固定方式及約束程度,尤其是針對非計劃性拔管傾向較強的患者,更需要由護理人員對其進行有效的約束。⑤肢體約束:肢體約束對患者來說極為重要,針對心理狀態(tài)較差或具有較強拔管傾向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約束,避免患者由于情緒不穩(wěn)定或疼痛自行拔管。一般來說需要采用約束帶進行約束,而約束帶在使用時,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設置好松緊程度,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對患者舒適度的管理,既要達到約束的效果,又不可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需要針對非計劃性拔管傾向較強的患者加強約束。⑥強化觀察:在近年來的醫(yī)學研究統(tǒng)計中發(fā)現,非計劃性拔管大多發(fā)生于夜間,在睡眠期間,患者的情緒往往較為焦慮和煩躁,部分患者在熟睡的狀態(tài)下誤將導管拔出,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有效的夜間巡視,一般情況下每隔1~2 h就需要進行1次病房巡檢,避免出現患者自行拔管的情況,而此時護理人員的工作疲勞度會增加,所以一定要做好有效的人力資源調配,避免護理人員高強度疲勞工作而導致護理工作質量降低。
1.3 觀察指標 ①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情況。②護理滿意度[3]:調查兩組患者或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分為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4個層級。滿意: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且在整個護理工作開展期間有較高的配合度;滿意: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度良好,在工作中具有一般配合度;基本滿意:對護理工作表示護理滿意度一般,但在開展護理時,配合度基本良好;不滿意:護理工作開展期間,配合度較差,或在護理期間出現護患糾紛。護理滿意度(%)=(很滿意例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③護理人員對操作的滿意情況:分為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4個層級。滿意度(%)=(很滿意例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非計劃性拔管74例(46.25%),對照組出現非計劃性拔管95例(59.38%)。兩組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30,P=0.019)。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2.3 兩組護理人員對操作的滿意度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對操作的滿意度比較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逐漸深入,國內老年人已經成為了一支龐大的弱勢群體,其生理、心理、社會角色均具有特殊性,而這也導致在發(fā)生疾病后會產生更多的風險問題[4-5]。老年群體多以慢性疾病為主,長期患病必然會導致負性心理,加之對自身疾病了解程度普遍較低,使其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差。因此,針對老年患者開展治療和護理工作具有社會和人道主義雙重意義。實際工作中,鼻飼管屬于常用工具,其主要應用于病情較重且需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群體,但鼻飼管固定不當則是護理過程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不良事件,且會直接導致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對老年患者造成的傷害明顯,加之該不良事件發(fā)生后還會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問題,加劇護患矛盾,因而臨床需加強對非計劃性拔管問題的預防工作,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減輕老年患者因胃管重置而產生的不適感,控制整體醫(yī)療成本,提升護理質量[6-7]。
鼻飼管是腸內營養(yǎng)護理過程中涉及的重要工具,其通過鼻腔插入胃內,再通過鼻飼管直接向胃內注入流質食物、清水或液體藥物,主要用于無法經口進食的患者,以確保其在治療和恢復階段能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支持,且胃腸道功能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屬于老年患者康復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8]。鼻飼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便是鼻飼管的固定,也是臨床護理人員的重要監(jiān)看項目,良好的固定能有效降低鼻飼管本身扭轉、擠壓或脫落的發(fā)生率,也可降低呼吸道、肺部感染率,控制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同時,良好的固定也可避免護理人員在實施基礎操作時不慎牽拉導致鼻飼管脫落,從而減少重新置管導致的工作量增加問題。另外,良好的固定還可降低管路更換帶來的感染風險,減少醫(yī)療費用和醫(yī)療糾紛,減輕患者痛苦,提升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10]。
老年患者由于自控能力相對較差,且更易情緒化,因此,在鼻飼管固定不牢的基礎上更易出現非計劃性拔管,輕則會導致重新放置時的疼痛感和不適感,嚴重時則會引起呼吸道、肺部等的感染,甚至直接威脅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推薦使用愛心鼻飼袋的方式進行輔助,從而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率。鼻飼袋主要是自行縫制的棉質口袋,可以將預留在鼻腔外的多余鼻飼管放入其中,以便更好地進行固定和收納,同時也可降低鼻飼管裸露在外而產生的凌亂感,使其更容易與其它管路進行區(qū)分[11]。鼻飼袋制作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因此成本相對較低,可選擇綠色或淺綠色的棉質材料,可有效減輕護理人員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視覺疲勞感,也可使鼻飼袋的位置更加突出??p制過程中在口袋底部預留寬度為1 cm的空間,可確保鼻飼管盤繞后的收納空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加之預先縫制紐扣眼,可在患者肩部縫制1枚紐扣,通過紐扣更好地固定鼻飼袋,使其不受患者自身活動的影響,可減少體位轉變時牽拉引發(fā)的非計劃性拔管事件。鼻飼袋材質為棉質,透氣性更好,且易于清潔,放于通風處晾干即可重復使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密封環(huán)境,減少了胃管外露末端和外界的接觸,即便患者日常活動時也可隨身攜帶,舒適度、美觀度等均大幅提升,確?;颊呤褂玫囊缽男?。另外盤繞鼻飼管時可預留部分長度,以確保患者鼻孔端和鼻飼袋端處于相對松弛狀態(tài),最大限度降低對患者頭部轉動的限制,減輕不適感。
由于本研究選擇為前沿性試驗,在目前臨床上并未有護理人員或其他研究人員,將自制鼻飼袋應用于護理工作中,故而可以通過增大樣本量或延長樣本錄入時間的形式進行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