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彩玲,姬穎華,王犖楠,楊軍,張清琴,牛紅蕊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肺癌是所有癌癥中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是嚴重的世界公共衛(wèi)生問題[1]。目前,肺癌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抑制肺癌細胞惡性生長是肺癌治療的主要研究方向。天竺葵素(pelargonidin,PEL)是天然的花青素單體,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炎等生理活性[2]。大量研究報道,不同來源的PEL 對肺癌、胃癌、肝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5]。但PEL 在肺癌中的具體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擬通過網(wǎng)絡藥理學分析PEL在肺癌中的潛在治療靶點,并通過相關功能實驗進行驗證,旨在探討PEL 治療肺癌的分子機制,為其臨床應用開發(fā)提供理論基礎。
1.1.1 細胞與實驗動物來源 人肺癌細胞NCIH1975、NCI-H292 購自上海中科院細胞庫;16 只BALB/c裸鼠,SPF級,雄性,6周齡,體質(zhì)量16~20 g,購自河南省實驗動物中心,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ⅩK(豫)2017-0001。
1.1.2 藥品 PEL 購自美國Sigma,質(zhì)量分數(shù)>98%,取3.07 mg PEL 溶于10 mL 無菌水中,配制為100 mmol/L 母液,再梯度稀釋為10、20、25、40、50、80、100μmol/L的溶液。
1.1.3 試劑與儀器 干擾KIF11(shKIF11)慢病毒載體及雜序的短發(fā)卡RNA 陰性對照(shNC)、pcDNAKIF11 質(zhì)粒及其陰性對照物(Vector)由北京閱微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脂質(zhì)體2000 試劑盒(美國Invitrogen);細胞計數(shù)(CCK-8)試劑(美國GLPBIO);Transwell 小室、基質(zhì)膠(美國BD);正常山羊血清、生物素化山羊抗兔、細胞裂解液(上海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兔抗細胞增殖抗原Ki67、KIF11 抗體(美國Abcam);iMARK 酶標儀(美國Bi-Rad);CⅩ21BIM-SET5顯微鏡(日本OLYMPUS)。
在PubChem 中獲取PEL 的SMILES 號,并導入SwissTarget 和TargetNet 數(shù)據(jù)庫,獲取PEL 的預測作用靶點;下載TCGA_LUSC 數(shù)據(jù)矩陣,利用生信人工具采用t-檢驗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差異基因分析,篩選出在肺癌患者中表達上調(diào)的基因;下載TCGA_LUSC 臨床信息,將肺癌患者分為臨床分期I期和Ⅱ~Ⅳ期兩組以及T1期和T2~T4期兩組,進行差異基因分析,篩選出在臨床分期Ⅱ~Ⅳ期/T2~T4期組中表達上調(diào)的基因。對PEL 潛在靶點、表達上調(diào)基因以及在臨床分期Ⅱ~Ⅳ期/T2~T4 期組中高表達的基因取交集。進一步分析共同基因表達水平與淋巴結轉(zhuǎn)移(N 分期)之間的關系,篩選出目標基因KIF11。
(1)添加不同濃度PEL處理細胞(NCI-H1975:10、25、50、100 μmol/L,NCI-H292:10、20、40、80 μmol/L),并設置空白對照(Control,不含藥物的培養(yǎng)基),觀察PEL 對NCI-H1975、NCI-H292 細胞活性及KIF11表達的影響;(2)選取細胞生存率約50%的PEL 濃度(NCI-H1975:50 μmol/L、NCI-H292:40 μmol/L)為實驗濃度處理細胞,并設置空白對照(Control),觀察PEL對NCI-H1975、NCI-H292 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影響;(3)構建肺癌裸鼠荷瘤模型,分為Control組和PEL 組,觀察PEL 對裸鼠腫瘤生長的影響;(4)參照脂質(zhì)體2000 試劑盒操作,以shKIF11 慢病毒載體及shNC 轉(zhuǎn)染細胞,分為shNC 組、shKIF11 1#組和shKIF11 2#組,觀察KIF11低表達對NCI-H1975、NCI-H292 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影響;(5)以pcDNA-KIF11 質(zhì)粒及Vector 轉(zhuǎn)染細胞,分為Vector 組和KIF11 組,檢測KIF11 蛋白的表達;(6)將細胞分為Contorl 組、PEL 組 和PEL+KIF11 組,觀 察PEL、KIF11 對NCI-H1975、NCI-H292 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影響。
取各組細胞以1×105密度接種于96 孔板,分別培養(yǎng)1、2、3、4、5 d,隔天更換新鮮培養(yǎng)基,添加含有10%(φ)CCK-8試劑的培養(yǎng)基,繼續(xù)培養(yǎng)4 h,于450 nm處檢測各孔吸光度(A)值,以吸光度值表示細胞活性。
取各組細胞以1×106密度接種于6孔板,待細胞貼壁后,用200 μL 微量槍頭垂直于孔底劃痕,拍照記錄0 h 劃痕寬度,培養(yǎng)24 h,再次拍照記錄24 h 劃痕寬度。
預先用基質(zhì)膠包被小室上室,取各組細胞以2×105密度接種于小室上室,下室添加含有10%(φ)胎牛血清培養(yǎng)基作為趨化物,培養(yǎng)48 h,取出小室輕輕拭去基質(zhì)膠和上室內(nèi)細胞,固定于冰甲醛溶液,結晶紫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并計數(shù)侵襲細胞。
正常培養(yǎng)NCI-H1975 細胞,制備為5×106/L 細胞懸液,取0.2 mL 接種于裸鼠右腋部背側皮下,接種5~10 d 后觀察到接種部位可觸及腫瘤結節(jié)表明建模成功。將荷瘤模型裸鼠分為兩組:Control組和PEL 組,每組8 只,PEL 組隔天腹腔注射3 mg/kg PEL[6],Control 組以等體積生理鹽水替代,測量腫瘤長、短徑,計算其體積,藥物注射第14 天時處死裸鼠,剝?nèi)∧[瘤組織,測量體積及質(zhì)量后置于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制備石蠟切片。
取出腫瘤組織石蠟切片,經(jīng)常規(guī)脫蠟水化后,滴加3%(φ)H2O2溶液滅活10 min,高溫修復抗原15 min,分別添加正常山羊血清、Ki67 一抗(稀釋比1∶100)、生物素化山羊抗兔(稀釋比1∶500),終止反應后進行二氨基聯(lián)苯胺(DAB)顯色,蘇木素復染,脫水、透明后封片,顯微鏡下觀察陽性染色細胞(棕黃色顆粒),利用Image-ProPlus 軟件測定陽性細胞平均吸光度值(A)。
添加細胞裂解液提取各組細胞中總蛋白,測定濃度后,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待蛋白完全分離后停止電泳,冰上轉(zhuǎn)膜,室溫封閉2 h,加入一抗KIF11(稀釋比1∶1 000),4 ℃下孵育過夜,再加入二抗(稀釋比1∶5 000),37 ℃孵育1 h,最后化學發(fā)光顯影。以β-肌動蛋白(β-actin)為內(nèi)參,計算KIF11的相對表達量。
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圖1,韋恩分析結果顯示,SwissTarget 數(shù)據(jù)庫與TargetNet數(shù)據(jù)庫預測PEL 的靶點,二者取并集得112 個靶點;下載TCGA_LUSC 數(shù)據(jù)矩陣和臨床信息,對PEL 潛在靶點、表達上調(diào)基因以及在臨床分期Ⅱ~Ⅳ期/T2~T4 期組中高表達的基因取交集,結果發(fā)現(xiàn)有KIF11和周期素依賴性激酶1(CDK1)2 個共同基因。進一步分析KIF11和CDK1基因表達水平與淋巴結轉(zhuǎn)移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N1 期組肺癌患者中KIF11表達水平更高(P<0.05)。因此,KIF11作為目標基因進一步研究。
圖1 PEL潛在靶點的預測和篩選Figure 1 Prediction and screening of PEL's potential targets
如圖2,與Control組比較,10、25、50、100 μmol/L PEL 處理后NCI-H1975 細胞活性明顯降低,10、20、40、80 μmol/L PEL 處理后NCI-H292 細胞活性明顯降低(P<0.05),50 μmol/L/40 μmol/L PEL 處理NCIH1975/NCI-H292 細胞后,細胞的存活率均在50%左右,因此選取50 μmol/L 和40 μmol/L PEL 干預NCI-H1975、NCI-H292 細胞做后續(xù)功能實驗。與Control 組比較,PEL 組細胞活性、遷移能力及侵襲數(shù)明顯降低(P<0.05)。
圖2 PEL對肺癌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影響Figure 2 Effects of PEL on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lung cancer cells
如圖3,與Control組比較,PEL組裸鼠腫瘤組織體積、質(zhì)量及Ki67陽性表達明顯降低(P<0.05)。
圖3 PEL對肺癌裸鼠荷瘤模型腫瘤生長的影響Figure 3 Effects of PEL on the growth of lung cancer in tumor-bearing nude mice models
如圖4,與Control 組比較,10、25、50、100 μmol/L PEL 處理后NCI-H1975 細胞中KIF11表達明顯降低,10、20、40、80 μmol/L PEL處理后NCI-H292細胞中KIF11表達明顯降低(P<0.05),呈劑量依賴性。50 μmol/L和40 μmol/L PEL分別處理NCI-H1975和NCI-H292 細胞12、24、48 h,NCI-H1975、NCI-H292細胞中KIF11表達明顯降低(P<0.05),呈時間依賴性。
圖4 PEL對肺癌細胞中KIF11表達的影響Figure 4 Effects of PEL on the expression of KIF11 in lung cancer cells
如圖5,與shNC組比較,shKIF11 1#組和shKIF11 2#組KIF11表達、細胞活性、遷移能力及侵襲數(shù)明顯降低(P<0.05)。
圖5 低表達KIF11對肺癌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影響Figure 5 Effects of low-expression KIF11 on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lung cancer cells
如圖6,與Vector 組比較,KIF11 組KIF11表達明顯升高(P<0.05);與PEL 組比較,PEL+KIF11 組KIF11表達、細胞活性、遷移能力及侵襲數(shù)明顯升高(P<0.05)。
圖6 PEL靶向KIF11對肺癌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影響Figure 6 Effects of PEL on the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lung cancer cells by targeting KIF11
近年來,植物天然產(chǎn)物在阻止、逆轉(zhuǎn)或延緩癌癥進展方面有重要作用,已成為腫瘤學領域的研究熱點[7]。研究表明,食用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可能降低癌癥風險[8]。黃酮類化合物是植物中常見的一類次生代謝產(chǎn)物,可存在于植物葉子、花、種子、莖等多個部位,具有豐富的生物活性,如抗癌、抗氧化、抗病毒等[9-10]。PEL 是一種類黃酮前體化合物合成的花青素,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抗癌活性[11]。Chen 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PEL 對骨肉瘤細胞U2OS 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能與阻滯PI3K/AKT 信號通路有關。本研究通過檢測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能力,發(fā)現(xiàn)PEL 可抑制肺癌細胞NCI-H1975、NCI-H292 的增殖、遷移及侵襲能力,同時構建肺癌裸鼠荷瘤模型,通過腫瘤生長曲線、體積、質(zhì)量及腫瘤組織中增殖抗原標記物Ki67的表達,結果顯示PEL在體內(nèi)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抗腫瘤活性。但PEL 抗肺癌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應用網(wǎng)絡藥理學分析PEL 的潛在靶點,初步篩選出112 個靶點,進一步下載TCGA_LUSC數(shù)據(jù)矩陣和臨床信息,最終確定KIF11為靶基因進行后續(xù)驗證實驗。驅(qū)動蛋白超家族(KIFs)是調(diào)控細胞內(nèi)轉(zhuǎn)運的一類蛋白,不僅可控制細胞形態(tài),還在高級生物功能中有重要作用[13]。近期報道結果顯示,KIFs 還參與人類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14]。KIF11作為成員之一,主要參與紡錘體的形成及其動力學的維持,在多種癌癥中存在異常表達[15]。Zhou 等[16]利用生物信息學軟件篩查乳腺癌中差異表達基因,發(fā)現(xiàn)KIF11可能是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潛在致癌基因,與其不良預后密切相關。Yang 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KIF11、KIF4A、FOXM1等基因在卵巢癌中異常表達,與疾病進展有關,可用于治療卵巢癌潛在靶向藥物的開發(fā)。李蓉等[18]研究顯示,非小細胞肺癌中KIF11高表達,對于患者臨床診治和預后預測有較好前景。本研究結果顯示,KIF11在肺癌組織中異常高表達,且與患者臨床分期、T 分期及N 分期等臨床病理特征有關,提示KIF11高表達可能參與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敲低KIF11表達后,肺癌細胞增殖、遷移與侵襲能力明顯降低,證實KIF11在肺癌中發(fā)揮促癌因子作用。Hu[19]、Li[20]等基礎研究結果也顯示,KIF11可促進肝癌、肺腺癌細胞增殖、遷移與侵襲。另外,PEL 處理細胞后,KIF11表達明顯降低,增強細胞中KIF11表達后,可逆轉(zhuǎn)PEL 對肺癌細胞的抑制作用,表明PEL 抑制肺癌細胞增殖、遷移與侵襲,是通過靶向抑制KIF11表達實現(xiàn)的。
綜上所述,PEL可抑制肺癌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能力,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靶向抑制KIF11表達有關。但PEL 在肺癌中是否還存在其他作用途徑,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