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夢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關鍵字:茶文化;“課程思政”;高校;日語教學;影響;現(xiàn)狀;路徑
中華民族是歷經(jīng)滄桑的民族,其不僅博大精深而且源遠流長,承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彰顯著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發(fā)展的進程,是人類發(fā)展史上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茶文化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文化,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思想,對當代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極具影響力。課程思政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育人體系,它并非一門獨立的課程,而是作為一個育人體系與其他學科專業(yè)相結合形成德與智共同發(fā)展的協(xié)同效應。從本質上來看,茶文化與思政教育在育人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因此,茶文化視域下,將“課程思政”理念滲透到高校日語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豐富日語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日語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有利于健全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中國與日本在經(jīng)濟、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這不僅為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的利益,同時也增強了兩國之間的友誼。不僅如此,隨著中日兩國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深入,很多企業(yè)都需要更多精通漢語與日語的專業(yè)人才來消除跨國企業(yè)之間的交流障礙。為此,很多高校不僅開設了日語專業(yè),而且對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日語教學也逐漸成為像英語教學一樣,成為基礎課程之一,這不僅為培養(yǎng)出更多精通日語的中國學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更是為中日兩國能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豐富的人才保障。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而眾所周知,自從中國的茶飲品與茶文化被引入到日本以后,茶文化不僅沒有沒落,反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茶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課時有限,學生不能時時刻刻都接受思政知識的洗禮,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很多學生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錯誤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對他們未來發(fā)展并沒有任何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課程思政”理念應運而生,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與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課程思政”是要求每個任課教師都要扮演好大學生思政教育者的角色,既要有選擇性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同時還要學會從專業(yè)課程中挖掘思政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文化知識的同時能接受思想和精神的洗禮。實際上,與高校英語教學相比,我國高校日語教學起步比較晚,所以無論是從師資力量還是教學基礎設施上,日語教學工作都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這并不會影響到“課程思政”在日語教學中的影響力,因為將“課程思政”理念應用到高校日語教學中既是深化日語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認知程度的重要途徑。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青年大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落實“課程思政”理念是彌補傳統(tǒ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陷的一種方式,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性選擇。學習茶文化是高校青年大學生這些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責任和義務,因為這不僅是增強他們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方法。然而,在茶文化視域下,“課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語教學中的落實現(xiàn)狀令人堪憂,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我國高校日語教學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加強高校日語教學改革不僅是提高日語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日語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日語師資力量決定了日語教學質量。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毋庸置疑,雖然說高校是一種崇尚學習自由的場所,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能夠完全脫離教師的幫助。因此無論是從社會經(jīng)驗還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等方面來講,學生都遠遠不能與教師相提并論。所以,這就意味著對于大學生而言,教師仍然是他們人生成長的引路人。在茶文化視域下在日語教學工作中落實“課程思政”理念必須要有日語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但與過去不同,在茶文化視域下落實“課程思政”要求日語教師對中日茶文化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更方便他們開展后續(xù)的教學工作,才能把茶文化在“課程思政”中的應用價值和作用發(fā)揮出來。但很明顯,絕大多數(shù)日語教師對中日茶文化的了解都停留在“起毛”水平,根本不能真正地發(fā)揮出茶文化的效能。
教育并不應該是一個單方向的知識輸出過程,因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與教師相比,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程度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的一些思想不會影響到教師對某些知識點的理解。不僅如此,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日語教師也應該學習新知識、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課堂互動,日語教師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學生對日語知識的學習、理解和運用情況,從而為后續(xù)日語教學方案的調整做好準備。不僅如此,課堂互動還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避免學生不認真聽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罢n程思政”的落實同樣也需要有效的課堂互動作為基礎。因為課程思政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使他們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果日語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給學生灌輸一些思政知識,卻不通過課堂互動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這些思政知識的理解,學生就很難領悟到這些思政知識的精髓,那么“課程思政”也會“名存實亡”。
加強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為社會各界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木C合型學生的重要基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飛速發(fā)展,所培養(yǎng)出的學生不僅具有夯實的理論知識基礎,而且在“產(chǎn)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也逐漸上升,提高了社會各界對現(xiàn)代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滿意度和認可度。在當前教育背景下,茶文化已經(jīng)不再單單是一種精神文化,而是上升到應用文化的層面,如果運用得當那么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茶文化視域下,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路徑將“課程思政”理念落實到高校日語教學工作中。
雖然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但其他國家的茶文化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其與中國茶文化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日本的茶文化同樣來源于中國茶文化,但日本茶文化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和演變,其與中國茶文化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性。要想了解一個國家的語言特點,首先應該了解這個國家的語言文化。不可否認,日本茶文化與日語文化并不可同等看待,但由于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文化同氣連枝,所以中國學生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學習日本茶文化來間接學習日語文化,這對于提高他們的日語學習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對于高校日語教師而言,其就可以利用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文化之間藕斷絲連的關系將中日茶文化當成是“課程思政”教育內容,既能夠使學生接受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洗禮,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日語學習思路,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出教師的作用。在此之前,首先應該提高日語教師對中日茶文化的了解。一方面,高校日語教師要學會利用網(wǎng)絡資源,借助于這些網(wǎng)絡資源去了解中日茶文化之間的異同點,并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內容融入到日語教學內容當中,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日語教師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共享信息,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提高彼此對中日茶文化的了解。
從高校日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看,部分高校大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不容樂觀。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文明的學習習慣既有學生自己的責任,同時也有日語教師的責任。這是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之所以對日語缺乏學習的興趣,是因為日語教師所選擇的教育內容、教學方式等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不僅如此,很多日語教師每天只知道一股腦地給學生灌輸知識,根本沒有與學生進行必須的課堂互動,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日語教師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的日語教學模式,既要改革教學方式,同時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讓整個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這樣才更有利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落實。
綜上所述,從當前茶文化視域下“課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語教學中的落實現(xiàn)狀來看,這項工作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在茶文化視域下,“課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語教學中的落實結果不太理想,影響著高校日語教學的實效性。為促進高校日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就必須針對其存在的問題,認真探析、對癥下藥,制定有效的解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