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重視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正如程載國在《由理解到創(chuàng)造:中學生閱讀力的有效提升》一書中所說:“閱讀力不應僅視作一項技能,閱讀作為最高級的精神活動之一,閱讀本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也是生命存在的本能需求。”他還提出了語文閱讀的五個基本點,其分別是社會認知、知識拓展、思維優(yōu)化、審美熏陶與人性反思,旨在有效提升中學生的閱讀力。具體到做法上,作者力求從以下三個方面帶給讀者啟發(fā)。
一、以閱讀任務為牽引,增強學生的閱讀專注力
學生閱讀力的關鍵點在于學生的閱讀專注力,這也是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基礎。針對中學階段學生閱讀專注力差異化嚴重的問題,該書提出,可以通過四個階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專注力:初期以安排閱讀任務為主,中期以激勵方式為主,后期以意志堅持為主,最后以培養(yǎng)習慣為主。這四個階段從以閱讀任務牽引的閱讀到最后的習慣閱讀,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專注力,是讓學生從被動式閱讀轉變?yōu)橹鲃有蚤喿x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通常來講,語文閱讀實踐教學活動中所選擇的閱讀素材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所選素材本身具有的價值都能滿足不同閱讀主體的基本需求。作者認為“ 閱讀是一項具有個性化的行為”。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主體性。當學生在面對一些難以理解的閱讀材料時,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一切先入為主的分析,而是以尋找相關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學生在整個探究過程中也會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充分的思考。只有這樣,學生通過閱讀中的互動發(fā)現(xiàn)、質疑與探究探尋到閱讀的激情與樂趣,進而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增強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
三、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用批判性思維思考
該書提出批判性閱讀是“理解—思考—超越”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關鍵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由此啟發(fā)我們,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放思維,加強學生求異思維與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建立起學生批判性思維發(fā)散性成長的路徑。作者提出,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的目的在于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新的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以批判性思維來閱讀文章時,要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秉持審查辯論的開放態(tài)度,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質量,同時通過語文閱讀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第一中學鄭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