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俠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是建立在初中生生活基礎上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起到促進作用。初中生的道德和法治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和利用他們現(xiàn)有的學習經(jīng)歷,同時盡量滿足他們對不同生活方式的興趣,這樣,就能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本文著重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提出建議,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道德;法治;課程;教學建議
初中階段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目標是培養(yǎng)符合國家發(fā)展需要的公民,適應大學生發(fā)展需要,使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以適應國家德育的需要。對中學生進行道德培養(yǎng)和法制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為此,本文將主要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順利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初中生以后的發(fā)展,這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著重要注意的教學科目。
一、淺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進程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初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道德的培養(yǎng)。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初中教育開始重視人文教育,重視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性格。初中階段學生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大部分學生存在叛逆心理,一旦出現(xiàn)叛逆心理,很多學生就容易受到不利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產(chǎn)生不良的身心健康影響。為此,學校應加強對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使初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學科,學校必須重視和研究有效的德育與法學教學方法,為使道德與法治適應初中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可學習關于道德、法律、心理等方面知識運用到教學中,通過將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學習、生活、社會問題以及人際關系等問題結(jié)合起來,逐步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zhì)和正確三觀。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在這一階段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教學目標和任務是對學生進道德品質(zhì)和法治意識的教育,這樣,學生就能明確三種正確的觀點,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素質(zhì),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國家的人才素質(zhì)。在道德與法治的實踐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把這套教材的內(nèi)容充分地融入其中,而以此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不能有效實施嚴格的教學目標,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興趣逐漸淡薄,這進一步削弱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教育的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對于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存在學而不進,學無可學的不良學習狀態(tài)。
2.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感受
這個階段,初中教師大多遵循以往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是理論知識的傳播者,讓學生很被動地學習相關知識。但是,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存在著大量的專業(yè)概念和理論知識,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才能深入學習,在教授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和學習時間都相對較短,因此,每一節(jié)課后,許多知識點不能被理解和記憶,從而導致教學質(zhì)量無法提高。
三、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注重思想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指導方針,應基于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征和意識水平為目標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尤其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想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要從多個層面對學生進行指導。由于不同學生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不同,他們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思想觀念,使他們在生活中能夠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所以,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引導。再者,就是要加強對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初中階段,愛國主義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每個中國公民一生都要堅守的理念。所以,課堂上可以詳細介紹愛國英雄們以及他們的宏偉事跡,通過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片、電影等,讓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有更深的認識。
四、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注重人文教育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主要是基于相關知識的教育,在初中階段進行人文教育,引導學生改變情感、態(tài)度、行為,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身心,只有擁有更加完善的人格與道德,才能實現(xiàn)教育價值。一是把握初中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關注初中生成長需求;初中生正處在人生的重要發(fā)展階段,其自我成長與自我復制的關心尤為重要。因此,小學教師在向小學生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學生喜歡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優(yōu)秀的人文文化和民族精神,發(fā)掘?qū)W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人文教育。
二是要從學生的實踐學習入手,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具體生活實踐結(jié)合起來,以實踐為起點,注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活動,這樣他們就能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到精神的熏陶,經(jīng)歷正確的思想和人生價值。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根源不在于教科書,而在于生活實踐。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
五、運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行課堂引領教育
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將獨特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融入教學材料,成為教學材料中思想素質(zhì)和人文素質(zhì)的總和。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需要選擇合適、貼切實際的具有教育性的教材,以指導學生的思想活動。比如:慎獨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在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對初中學生進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有關慎獨的故事進行詳細的說明,對遵紀守法、獨立原則的益處進行了分析,指導初中學生重視慎獨,不受現(xiàn)狀的影響。同時,這一價值觀對學生的道德有重要影響。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運用這些視角和材料,可以提高課程的趣味性,減輕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負擔。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意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師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需要給予應有的重視。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就必須對思想素質(zhì)和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載體,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有效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發(fā)展。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是學習立德樹人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因為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初中生的健康發(fā)展密切相關,為此,為了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質(zhì)量,教師通過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簡要分析,提出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建議,運用教學方法,結(jié)合教材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增強實踐能力,使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要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zhì),成為國家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文川.凸顯學科價值提升教學品味——部編本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建議[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7):9-11.
[2]王有鵬.研讀部編教材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以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為例[J].遼寧教育,2018.
[3]李華?;钣眯陆滩穆鋵嵭吕砟睢云吣昙墶兜赖屡c法治》為例談部編教材的特色與教學建議[J].遼寧教育,2018.
[4]梅連賢.抓住關鍵節(jié)點教學綱舉目張——以“青春有格”為例談《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使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