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穎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武漢 430200)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專注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等綜合性社會學科,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座談會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帶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當前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各大高校積極地改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方式,提升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地位,使實踐教學的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地方基礎設施、政府態(tài)度等因素的不同,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使教學內容不規(guī)范、教學過程形式主義,學生的獲得感較弱[2]。鑒于此,本文采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對不同高校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以期為提升我國整體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借鑒意義。
學術界有關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選擇其中幾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獻進行簡要梳理。李碧玉[3]認為我國當前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存在以教師為中心、方法陳舊、學習內容單一、更新速度慢、實踐教學保障和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她基于導向性、可操作性、系統(tǒng)性、全面性以及因校制宜原則構建了涵蓋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等因素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戴志國等[4]認為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他通過實踐教學理念系統(tǒng)、實踐教學保障系統(tǒng)、實踐教學規(guī)范系統(tǒng)、實踐教學監(jiān)控系統(tǒng)以及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系統(tǒng)構建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尚起媛[5]認為對思想政治實踐教學進行評價能夠有效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推進課程建設,有效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他認為當前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評價主體過于單一、方法并不科學、內容并不全面,基于此他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法。王麗紅[6]對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她認為評價目標不明確,沒有有效的評價手段,評價內容過于單一,因此她認為應該明確評價主體,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注重多元化評價,進而提升評價的有效性?,F(xiàn)有研究多為理論分析,且多對現(xiàn)有評價體系的不足之處進行梳理,缺乏必要的改善路徑分析,本文重新構建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并進行應用分析。
當前學術界把目標評價法分為宏觀目標評價法和微觀目標評價法,宏觀目標評價法主要是指學校整體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完善,便于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投入到思想政治學習中,能夠有效地推動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落實。微觀目標評價法主要是指學生個體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在學校的實踐教學中學生思政成績和能力素質大幅度的提升[7]。
總結評價法主要是以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為基礎而開展的評價,所謂教學活動主要是指學生的思政課程的學業(yè)成績和對教師教學活動的滿意率,通過這兩個指標反映出教學活動情況;實踐活動主要是指學生參與思政實踐教學的參與率,參與率越高表示效果越好。
過程評價法主要是針對思政實踐教學過程開展的評價活動,過程主要分為事前、事中、事后,事前主要是指思政實踐教學的方案、教師的教案準備工作;事中主要是指思政實踐教學參與情況、現(xiàn)場的氛圍狀況;事后是指對思政實踐活動的總結、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情況。
標準評價法主要是以達標率為基礎的評價方法,一方面通過學生的思政課程得分或者及格率進行衡量,另一種方法是通過面談,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狀況,但是面談的方法過于片面,只能作為輔助方法。
綜合評價方法是指使用多重指標,對思政實踐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如綜合德智體美勞對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進行評價,通過教師的素質、教學過程、教學成績對教師的思政實踐教學進行評價。綜合評價方法可以對思政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全面、準確地評價,是目前的主流評價方法[8]。
上文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方法表明綜合評價方法是當前主流的評價方法,能夠比較全面、準確地評價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所以本文使用綜合評價方法,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教師隊伍指標、教學內容指標、教材指標、教學方法指標、教學管理指標,每個一級指標下涵蓋若干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如表1所示:本文將教師隊伍指標分為教師數(shù)與學生數(shù)之比、教師的年齡結構、教師的學歷結構、教師平均周課時數(shù);教學內容指標分為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程度、教學內容的整合和重組情況、教學內容科學規(guī)范程度、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狀況;教材指標分為國家統(tǒng)編教材、參考資料、教學資源庫、課件水平;教學方法指標分為多種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次數(shù)、先進方法的引進;教學管理指標分為教學氛圍、管理制度、管理人員數(shù)量、教學督導人員數(shù)量。
本文構建了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為進一步探究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值,本文采用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方法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賦權[9]。根據(jù)指標體系,本文設計調查問卷,分為教師隊伍、教學內容等5大方面,根據(jù)二級指標設計每個方面的具體問題,共計19個問題。每個問題下分為完全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 5個答案,依次得分為1-5分。為保障問卷數(shù)據(jù)的合理性和廣泛性,本文的問卷采取線下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相結合的發(fā)放方法,發(fā)放對象主要是高校從事思政教學的老師及管理人員,共計發(fā)放問卷1500份,回收1379份,問卷回收率為91.93%。
因為問卷收集的數(shù)據(jù)為主觀數(shù)據(jù),所以必須對數(shù)據(jù)進行信效度檢驗,以保證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若數(shù)據(jù)沒有通過信效度檢驗,則需剔除異常值,再次進行檢驗,直至通過,才能進行賦權分析,利用SPSS22.0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效度檢驗結果
如表2所示:二級指標教師數(shù)與學生數(shù)之比、教師的年齡結構等19個指標的信度值均高于0.6,說明這些指標通過了信度檢驗,而綜合各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進行效度檢驗,各指標的效度值均高于0.7,說明通過了效度檢驗。
本文使用熵值法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賦權分析,其主要步驟如下所示:
(1)無量綱化處理。本文使用極值法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如下列方程所示:
如方程(1)所示:A為標準化后的指標,X為原始指標,Xmax為j項指標最大值,Xmin為j項指標最低值,i為對象,j為指標。
(2)第j個指標值在所有評價對象的第j個指標值總和中所占的比重:
本文共計調查了1379個對象,因此i為1379
(3)計算第j個指標的信息熵:
如方程(3)所示:m=i,i=1379,即1379個對象,故m=1379。
(4)計算第j個指標的冗余度,熵值越大,冗余程度越小,權重越?。?/p>
如方程(4)所示,g為冗余度
(5)計算每個指標的權重:
w為j個指標的權重值,利用熵的可加性原理,二級指標的權重值相加可以得到一級指標的權重結果。
利用MATLAB基于熵值法的權重過程,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賦權,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賦權結果
如圖1所示: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二級指標中教師數(shù)與學生數(shù)之比的權重值為0.186,明顯高于其他指標,說明教師數(shù)與學生數(shù)之比是影響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最主要因素。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參與主體是學生和教師,教師的數(shù)量足夠多,可以分散一個老師的壓力,同時使得每個學生均得到老師的關注,進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也提升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質量,最終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課件水平和教學督導人員數(shù)量的權重值分別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說明課件水平和教學督導人員數(shù)據(jù)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課件是課程最直觀的反映,必然影響教學質量。在老師數(shù)量有限的情況下,教學督導人員數(shù)據(jù)增加,可以減輕教師負擔,并且能夠督促教師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水平。教師的學歷結構和教學內容科學規(guī)范程度的權重值相對較低,說明二者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較小。利用熵的可加性原理得到5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值,教師隊伍指標的權重值為0.275;教學內容指標的權重值為0.150;教材指標的權重值為0.219;教學方法指標的權重值為0.166;教學管理指標的權重值為0.190,說明教師隊伍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最大,而教學內容對其影響程度相對較小。主要原因在于思政課實踐教學主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思政課學習中,調動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同地區(qū)的教學內容大同小異,差異性較小,所以教學內容對實踐教學質量的影響較低。
綜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方法是目標評價法、總結評價法、過程評價法、標準評價法、綜合評價法,其中綜合評價法能夠比較全面、準確地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進行評價。(2)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主要包含教師隊伍指標、教學內容指標、教材指標、教學方法指標、教學管理指標,其中教師隊伍指標的權重值最高,表明教師隊伍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最大。(3)19個二級指標中,教師數(shù)與學生數(shù)之比的權重值為0.186,明顯高于其他指標,說明教師數(shù)與學生數(shù)之比是影響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最主要因素。課件水平和教學督導人員數(shù)量的權重值分別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說明課件水平和教學督導人員數(shù)據(jù)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教師的學歷結構和教學內容科學規(guī)范程度的權重值相對較低,說明二者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較小。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路徑:
第一,增加思政課專業(yè)教師數(shù)量。本文實證分析表明教師與學生數(shù)量之比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最大,因此我國應該加強對思政課專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高等院校要擴大思政學生的招生人數(shù),引導學生積極報考思政專業(yè),同時可以建立專門的思政招生機制。此外,學校要重視思政科學,擴大專業(yè)教師的招聘力度[10]。
第二,建立全面科學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由于缺乏全面科學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導致我國整體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為此我國應該盡快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并且動態(tài)更新。
第三,規(guī)范思政課的教學過程。課件水平和教學督導人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國應該規(guī)范思政課的教學體系和過程,特別是注重思政教師課件的設計,保障內容全面并及時更新,同時加強對思政教師的督導,以提升思政教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