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寅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江蘇 徐州,221004)
肺癌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預后較差,臨床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或化療等,但患者5年生存期低于20%[1-2]。由于病程較長,患者易出現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傳統(tǒng)治療多注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而對其精神和心理需求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健康教育護理方式可從心理、疼痛和飲食干預等多方面給予患者關懷,幫助其樹立健康理念[3]?;诮巧碚摰淖o理方法是指將干預對象應對疾病的態(tài)度進行劃分,針對干預對象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并改善其預后[4]?;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懡巧碚摻Y合健康教育在老年肺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2020年1~6月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90例老年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入對照組(n=45)和觀察組(n=45)。納入標準:① 認知功能正常;② 經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為肺癌; ③ 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④ 年齡>60歲。排除標準:① 依從性較差;② 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臟或腎臟功能損傷。兩組間一般資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肺癌的發(fā)病誘因、臨床表現、注意事項和常規(guī)治療等,指導其合理膳食,給予用藥指導、疼痛干預和呼吸功能鍛煉等。連續(xù)干預15 d。
1.2.2 角色理論結合健康教育護理 觀察組患者給予角色理論結合健康教育護理,主要內容如下。
1.2.2.1 角色理論 ① 角色強化型: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嚴重焦慮、緊張和抑郁,過度放大疾病產生的不良影響。護理人員應耐心與患者溝通,幫助其進行心理疏導,以緩解焦慮和緊張等情緒,給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心理滿足,促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應對疾病。同時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指導其進行自我放松訓練,如看電視節(jié)目、看書、散步、深呼吸或聊天等。② 角色沖突型: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少言寡語、神情淡漠、動作粗暴、情緒過激或不配合檢查等。護理人員應詳盡了解患者的工作和家庭狀況,熟知患者出現上述臨床表現的原因,并耐心與患者交流,糾正其對疾病的認識偏差。③ 角色淡化型: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僅憑借主觀感覺行事,對自身疾病的嚴重程度關注不夠,治療依從性較差。護理人員應詳盡介紹肺癌的治療方法,以及若不積極治療產生的不良后果,使其保持良好心態(tài),提高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1.2.2.2 健康教育 ① 呼吸功能鍛煉健康教育??s唇呼吸方法:指導患者經鼻腔吸氣,直至肺部最大承受限度,然后屏住呼吸2~3 s,唇部呈橢圓狀緩慢呼氣,呼氣時間與吸氣時間保持3∶1,每次持續(xù)鍛煉10~15 min,每天2次。腹式呼吸方法:患者在全身肌肉放松的狀態(tài)下經鼻腔吸氣,直至肺部最大承受限度,開始屏住呼吸2~5 s,并逐步延長至8~10 s,保持腹部收縮,緩慢呼氣,每次持續(xù)鍛煉10~15 min,每天2次。采用多媒體循環(huán)播放,患者跟隨視頻進行呼吸功能鍛煉。② 飲食和生活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少食多餐,多進食高維生素和高蛋白質的食物,禁煙和戒酒,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③ 運動鍛煉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進行簡單上舉和屈膝抬腿等鍛煉,以患者耐受為宜。④ 出院健康教育。醫(yī)師為患者制訂康復鍛煉方案,通過電話或門診隨訪方式進行溝通。連續(xù)干預15 d。
分別于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測定如下觀察指標。① 肺功能指標: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占FVC的比值(FEV1/FVC)。② 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其中SAS包括20個條目,≥70分提示為重度焦慮,60~69分提示為中度焦慮,50~59分提示為輕度焦慮。SDS包括20個條目,>72分為重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5]。③ 腫瘤患者生活質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6]評分:包含5個功能領域,分別是角色、情感、認知、軀體和社會功能,分數范圍為0~100分,分數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成正比。
護理前,兩組間FVC和FEV1/FVC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護理后,兩組的FVC和FEV1/FVC均顯著高于同組護理前(P值均<0.05);且觀察組的FVC和FEV1/FVC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FVC和FEV1/FVC比較
護理前,兩組間SAS和SDS評分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護理后,兩組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同組護理前(P值均<0.05);且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分)
護理前,兩組間EORTC QLQ-C30各維度評分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護理后,兩組的EORTC QLQ-C30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同組護理前(P值均<0.05);且觀察組的上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4。
表4 兩組EORTC QLQ-C30評分比較分)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和預后差等特點,患者早期多無明顯癥狀,晚期可出現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癥狀。石愛蘭等[7]的研究顯示,肺癌患者的情緒變化與疾病進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關系,在疾病診療過程中,患者身心承受著巨大壓力,極易出現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8],因而臨床上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是遠遠不夠的。護理人員應從各個方面著手,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如給予患者健康教育、運動指導、呼吸功能鍛煉和疾病健康宣教等。同時告知患者和家屬負面情緒對疾病的不良影響,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9-10]。
當角色不能滿足或者難以滿足時便會出現角色矛盾,如當老年肺癌患者住院后,對治療手段的不理解、陌生的環(huán)境、對放療和化療產生的恐懼、對手術的疼痛感,以及對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等,都可能讓患者產生恐懼或緊張的情緒,從而影響其臨床治療的依從性,導致預后不佳。基于角色理論的護理方法是指將干預對象對疾病的態(tài)度進行劃分,分為角色沖突型、角色強化型和角色淡化型,針對干預對象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戰(zhàn)勝疾病。對于角色強化型的肺癌患者,護理人員應耐心與患者溝通,給予其最大限度的心理滿足,促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應對疾??;對于角色沖突型的肺癌患者,護理人員應詳盡了解患者的工作和家庭狀況,并耐心交流以糾正其對疾病的認識偏差;對于角色淡化型的肺癌患者,護理人員應向其介紹治療方法和疾病導致的不良后果,提高其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值均<0.05)。提示角色理論聯合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鍛煉可有效提高其呼吸肌耐力,降低呼吸肌耗氧量,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的FVC和FEV1/FVC均顯著高于同組護理前(P值均<0.05);且觀察組的FVC和FEV1/FVC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EORTC QLQ-C30測定量表在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上處于核心地位,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EORTC QLQ-C30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赡艿脑蚴墙巧碚摻Y合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能夠幫助患者緩解抑郁和焦慮情緒,強化其對肺癌的正確認知,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角色理論結合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