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對頸椎后路手術患者術后軸性癥狀的預防作用研究

      2021-12-08 01:48:24呂永濤牛裴裴羅秀艷鄧杰鋒
      關鍵詞:后路頸椎康復訓練

      呂永濤, 牛裴裴, 夏 歡, 李 超, 羅秀艷, 鄧杰鋒, 張 誼

      (深圳平樂骨傷科醫(yī)院 深圳市坪山區(qū)中醫(yī)院 手術室,廣州 深圳,518010)

      近年來,由于受人們長期伏案工作、不良姿勢和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頸椎病的發(fā)生率逐漸攀升,且日趨年輕化。頸椎病輕度患者通過按摩和理療等保守治療即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改善,而重度患者則需采取手術來進行矯正治療[1]。頸椎后路手術為頸椎病治療的常用術式,但術后患者易出現(xiàn)軸性癥狀(AS),不僅加重患者軀體痛苦,還將阻礙其后期恢復[2]。故應采取有效的干預策略防控頸椎后路手術患者術后出現(xiàn)AS。PDCA循環(huán)為一種以螺旋方式推動工作質(zhì)量持續(xù)提升的先進管理手段,目前被較多地應用于護理管理領域。為預防頸椎后路手術后AS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疼痛癥狀,深圳平樂骨傷科醫(yī)院將PDCA循環(huán)引入頸椎后路手術的護理管理中,獲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平樂骨傷科醫(yī)院骨外科收治的頸椎后路手術患者中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44例作為對照組,接受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的44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 具備手術指征,且均行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② 年齡>18歲;③ 意識無異常;④ 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排除標準:① 合并器質(zhì)性病變或感染性疾?。虎?與他人溝通困難,理解能力障礙;③ 因患有癡呆或精神病而無法配合研究。兩組間一般資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即術前護理人員將手術有關事項詳細告知患者,術中做好護理配合,術后加強病情觀察,開展體位、引流管和疼痛等方面的基礎護理。

      1.2.2 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 觀察組患者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首先對常規(guī)護理的缺點進行調(diào)研,并做好PDCA護理模式開展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組建PDCA質(zhì)控小組,制訂PDCA護理工作流程表和配套的管理制度。PDCA模式具體開展步驟如下。

      1.2.2.1 計劃 ① 明確目標:使護理服務更具有針對性,提升服務水準,最大限度地減少術后AS的發(fā)生。做好隨訪護理指導工作,使術后1年AS優(yōu)良率達到85%以上,差者在5%以下。② 人員配置:組建若干責任小組(5~6人/組),對納入本組的患者實施全程優(yōu)質(zhì)化護理,每組選舉1名組長,要求業(yè)務能力強,且組織溝通能力良好。

      1.2.2.2 PDCA護理工作內(nèi)容 ① 術前心理認知干預: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尤其是手術效果,15分/次,2次/天。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并基于心理特征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手段,如開導、解釋或放松療法等,20分/次,2次/天。② 術前體位練習: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俯臥位和頸部屈曲練習,家屬可從旁配合,15~20分/次,3次/天。③ 術后體位護理:限制頸部活動,使頭、頸、肩和軀干處于同一水平線上,軸線翻身 4小時/次。④ 局部護理:冷敷患處,術后24 h內(nèi),每4小時一次;熱敷頸背部,術后72 h后,每6小時一次,頸后肌群手法按摩,每4小時一次。⑤ 疼痛護理:結合疼痛評估結果為患者實施個體化鎮(zhèn)痛。⑥ 康復訓練:患者麻醉蘇醒后,指導其進行肌肉等長收縮運動和下肢被動運動;術后第1天進行擴胸運動、關節(jié)屈伸和胸腹式呼吸;術后第2天進行上、下肢主動活動;術后第3天進行肘和肩關節(jié)屈伸活動;術后1~2周進行頸椎屈伸活動。⑦ 健康教育:通過一對一講解和觀看視頻等方式向患者進行相關醫(yī)療知識宣教,內(nèi)容包括康復訓練方法、飲食和運動原則,以及自我病情觀察等。術后第1天開始,每兩天開展1次。⑧ 出院隨訪:微信隨訪與上門隨訪相結合,出院后2個月內(nèi),每兩周1次,第3個月起1個月1次。隨訪內(nèi)容為解答患者關心的問題、了解患者AS情況和進行自我疾病管理指導等。

      1.2.2.3 實施 責任小組按照工作流程表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AS防護,完成項勾“√”確認。

      1.2.2.4 檢查 各組長每日對責任護士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檢查,質(zhì)控小組則每周定期根據(jù)前期制訂的相關標準進行個人考核,依據(jù)考核結果制訂相應的改進方法。

      1.2.2.5 處理 每周日組織召開1次會議,匯總近期護理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集眾人之力商討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在后面1周內(nèi)執(zhí)行該整改方案,并檢驗成效,再進入下一輪質(zhì)控循環(huán)。

      1.3 觀察指標

      (1)于患者出院前,依據(jù)Kawaguchi等[3]制訂的頸椎AS評定標準對兩組的AS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

      (2)采用曾巖等[4]制訂的AS評定標準對兩組出院1年后的AS程度予以評估。評價標準:優(yōu)為頸部無不適感,勞累或受涼后均不存在痛感;良為勞累或受涼后有輕微癥狀,日常生活未受影響,頸部未見壓痛,無需使用止痛藥;可為疼痛癥狀時常出現(xiàn)(在100天/年以下),日常生活受到一定影響,頸部輕壓痛,在使用止痛藥后癥狀有效緩解;差為疼痛癥狀頻繁出現(xiàn)(在100天/年以上),日常生活受到顯著影響,頸部有顯著壓痛,使用止痛藥后癥狀未見明顯緩解。計算兩組優(yōu)良率,即優(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采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SF-36)[5]從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活力和總體健康共8個維度對兩組出院后1年的生活質(zhì)量予以評價。得分愈高,生活質(zhì)量愈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出院時AS發(fā)生率比較

      出院時,觀察組的AS發(fā)生率為4.55%(2/44),對照組的AS發(fā)生率為22.73%(10/44),觀察組的AS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4.728,P=0.030)。

      2.2 兩組出院后1年AS程度比較

      出院后1年,觀察組的AS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出院后1年AS程度比較

      2.3 兩組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

      出院后1年,觀察組的SF-36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出院后1年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3 討論

      對頸椎后路手術后患者實施系統(tǒng)且有效的護理,尤其是早期康復鍛煉對預防AS的發(fā)生和減輕AS程度具有重要意義。既往護理工作中,多數(shù)護士因?qū)ψo理工作未進行合理和妥善的安排,致使工作時間緊張,部分護理措施未及時完成或遺漏。同時,健康宣教開展不足,患者對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訓練動作不合乎規(guī)范,加之受心理狀況不佳或畏懼疼痛等因素影響,使得患者康復訓練配合度欠佳,訓練效果不理想,從而導致AS發(fā)生風險增加[6]。AS發(fā)生可使患者耳后、頸后和背部等區(qū)域遭受較大疼痛,對其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且不利于術后康復。因此,應探索一套預防頸椎后路手術后AS的護理管理模式。

      PDCA循環(huán)為一種科學化的管理程序,由美國質(zhì)量管理大師戴明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最初是為解決企業(yè)管理各項工作的質(zhì)量問題,21世紀后被逐漸引入護理管理領域。有研究[7]表明,將此模式運用于護理管理中,通過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4個環(huán)節(jié)周而復始地進行,可使護理問題不斷被解決,護理質(zhì)量也可持續(xù)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院時的AS發(fā)生率和出院1年后的AS優(yōu)良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值均<0.05)。提示采取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可減少術后早期AS的發(fā)生,降低后期AS程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實施PDCA循環(huán)模式后,通過對既往護理工作進行調(diào)研和部署規(guī)劃,確立工作目標,制訂科學的護理流程,構建程序化模式,可促使護士有條不紊地開展護理工作[8]。且這一模式可使護士及時察覺自身問題,也可督促護士定期更新知識,并保持較高的責任感,從而提升其綜合素質(zhì)。護士通過為患者提供高質(zhì)量且精細化的護理,如結合疼痛狀況實施個體化護理,使患者疼痛得到良好控制;通過加強認知教育,使患者認識到康復訓練和自我良好行為對術后康復的意義;通過采取示范指導和家屬配合等方式進行康復訓練干預,可使患者長期進行規(guī)范化的康復訓練,從而有助于預防AS的發(fā)生和改善AS癥狀[9-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出院后1年的SF-36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這是由于PDCA循環(huán)模式實施后,可克服常規(guī)護理管理中人員配置不合理、職能分工不明確和護理措施執(zhí)行度低下等問題,使各項護理措施均能夠得到及時且有效的落實,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滿足,尤其是院外健康問題可得到妥善解決,從而可使患者擁有高水平的生活質(zhì)量[11-12]。

      綜上所述,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在頸椎后路手術患者中應用,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AS的發(fā)生,有效降低后期AS程度,并顯著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猜你喜歡
      后路頸椎康復訓練
      頸椎不能承受之重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1:26
      局部冷熱敷序貫治療在頸椎后路術后加速康復中的應用
      頸椎為什么易發(fā)病
      養(yǎng)護頸椎,守住健康
      多功能智能康復訓練床的設計與仿真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頸椎
      蠶寶寶流浪記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
      后路固定術治療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學研究
      宜都市| 罗江县| 和林格尔县| 巴林左旗| 信宜市| 安塞县| 西畴县| 海门市| 加查县| 理塘县| 吉安市| 海林市| 崇信县| 五原县| 江北区| 广南县| 江孜县| 偃师市| 北安市| 荔波县| 东台市| 永仁县| 墨玉县| 五常市| 甘南县| 宁海县| 郓城县| 砚山县| 永宁县| 桦川县| 家居| 蛟河市| 天峻县| 雷州市| 吉安县| 弥勒县| 梧州市| 如东县| 车险| 宜黄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