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教育越來越重視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語文寫作是學生學習漢語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必須從小養(yǎng)成寫作的好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習作教學作為能對學生習作能力實施針對性訓練的教學組織活動,受到高度重視。明確新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的要求和定位,制定合理化的習作教學改革方案,有意識地對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加以培養(yǎng),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習作教學效果,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
一、學生寫作存在困難的實際原因
在實際的習作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情緒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提高學生習作寫作能力和水平的攔路虎,也是每個教師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學生之所以覺得寫作難,一是因為沒有寫作思路,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差;二是因為沒有寫作素材,學生很難把習作寫得飽滿真實。這些原因的背后,是學生年紀小,生活經歷比較少,沒有深刻的生活體驗,還有就是課外閱讀較少,比較少的吸取前人的寫作經驗。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
1.優(yōu)化課堂結構,以此創(chuàng)設和諧課堂氛圍
合理化的課堂組織能營造積極健康的教學氛圍,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參與習作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悟。
例如教師將《那一刻,我長大了》作為主題思想開展習作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課堂組織的優(yōu)化對學生做出積極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小組討論教學活動,在教學指導環(huán)節(jié),小學語文教師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圍坐成一個圓圈,然后面對面討論自己對長大的理解,說一說為什么認為自己長大了,自己認為長大了會有怎樣的變化。在良好的小組團隊訓練中,學生相互討論和交流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從媽媽第一次讓我自己去買東西那一刻起,我突然就覺得長大了,我應該自己做一些事情了!”也有的同學說:“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小孩子要摔倒,我迅速地跑過去將他扶了起來,我的媽媽和小朋友的媽媽一起夸我長大了,我突然覺得原來長大就是能夠幫助別人了?!卑凑战處熞龑?,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討論交流,分享自己關于長大的看法和情感等,能對長大形成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以此為基礎教師讓學生參與《那一刻,我長大了》的習作訓練,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習作中,能優(yōu)化教學組織效果,學生的語文習作能力也能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
2.充分利用單元課文,以此積累寫作方法
我們在分析部編版教材習作的編排和特點時,提到每一個單元習作的主題是圍繞本單元的課文主題,根據課文和習作主題的統(tǒng)一性,我們在課文教學時,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的寫作方法。比如,部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是自己喜愛的動物,我們可以在學這個單元的課文《貓》時,學生可以積累通過抓細節(jié)描寫、從語氣詞入手、抓關鍵語句、關注修辭手法去體會作者關注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母雞》這篇課文時,學生可以積累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在學習《白鵝》這篇課文時,學生可以積累抓住特點描寫動物的寫作手法,然后把這些閱讀寫作的方法積累起來并運用到習作中。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單元習作的教學任務。
3.循序漸進,強化學生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小學生的天賦之一,他們可以從成人難以企及的視角觀察和發(fā)現事物獨特的一面,為其寫作積累良好的素材。但觀察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這需要后天的引導和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觀察的機會,并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觀察方法,如有序觀察法、細致觀察法、聯想觀察法等。又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節(jié)課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中使用的觀察方法,從顏色、形狀等角度對爬山虎展開觀察,為了全面掌握爬山虎攀爬的過程,可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連續(xù)觀察數天,每天將爬山虎的變化以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最后對觀察結果進行匯總,從自己的視角寫一篇關于爬山虎的文章。這種觀察+寫作的方式不但能為學生的寫作積累一定的素材,有效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讓學生在觀察中更好地認識周圍的世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4.逐步改善教學評價,落實反饋指導
教學評價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習作教學中,教學評價是關鍵性的組成部分,只有有效的教學評價才能讓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自身習作狀態(tài),從而找到不斷對習作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的方向,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結合《筆尖流出的故事》進行習作訓練的過程中,就要改進習作評價指導活動,重點開發(fā)小組評價反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閱讀其他小組成員的文章,并嘗試從故事情節(jié)的表述、故事情感的傳達、故事語言的使用、人物形象的塑造、細節(jié)的描寫等角度做出評價,指出其他小組成員在習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重新閱讀自己的作文,并結合自己閱讀他人的閱讀體驗以及他人的評價,嘗試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改進和完善,豐富習作的主要內容,從而提高習作教學活動的質量,使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針對性的訓練,提高習作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寫作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及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體現之一,語文教師必須引起對寫作教學的充分重視。讓學生從閱讀中總結方法,并加以運用到寫作中,從而提升學生的雙向讀寫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堅持生本原則,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讀中有思”,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
參考文獻
[1]劉立紅.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探討[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3):43-51.
[2]曾粼.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途徑探析[J].新課程(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