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萍
《水滸傳》是一部奇書,它為“造反者”樹碑立傳,渲染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小說寫于元末明初,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北宋徽宗時,政治黑暗,官僚腐敗,社會矛盾急劇惡化,在北方爆發(fā)了以宋江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作為一部英雄史詩般的小說,《水滸傳》記述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
《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梁山好漢就有一百零八個,人物形象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尤以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等人最具神采。作者在塑造這些粗豪、俠義的人物時,非常注意表現(xiàn)他們之間的共性和個性。例如魯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魯智深粗中有細、豁達明理,而李逵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再如林沖和武松,都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但林沖曾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規(guī)蹈矩,最后是在萬般無奈、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層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這也是作者有意刻畫的一個上層人物,能激起讀者對朝廷的憤慨,以及對林沖的同情。連東京禁軍教頭都是這樣的遭遇,何況普通人!武松則是個下層俠義之士,崇尚的是義,有仇必報復(fù),有恩必報,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具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這些人物可以說各有所長,但都有俠肝義膽,聰慧過人,都很令人佩服。在眾多英雄好漢中,我最崇拜的要數(shù)花和尚魯智深,不僅僅因為他膽大心細,更主要的是他為人正直,性格豪爽,疾惡如仇,見義勇為,俠肝義膽,好打抱不平。魯提轄聽了金家父女被鎮(zhèn)關(guān)西欺侮的遭遇后,送給他們十五兩銀子做回家的盤纏(拿出身上僅有的五兩銀子,向史進借了十兩銀子),第二天一大早還趕到客店護送他們離去,真是好人做到底。對素不相識的人,慷慨解囊,拔刀相助。本想教訓(xùn)一下鎮(zhèn)關(guān)西,沒曾想只三拳卻打死了鎮(zhèn)關(guān)西,惹了禍,不抱怨,不后悔,自己想法解決,他就是正義的化身。魯智深一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見義勇為時不顧自己的境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夜宿桃花莊時,得知小霸王周通要強娶劉太公女兒,把周通痛打一頓,逼他取回聘禮,并發(fā)誓不再反悔;得知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林沖妻子,林沖都敢怒不敢言,魯智深卻不懼高俅是當(dāng)朝太尉,舍身為人,馬上要領(lǐng)人去追打他;林沖被高俅打入大牢,魯智深不僅四處打探林沖的消息,還在林沖被刺配滄州時,一路暗中保護林沖,在野豬林及時出手相救;為救陷入獄中的兄弟史進,魯智深不懼危險,獨闖華州府行刺府尹,真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完全不顧自己。
魯智深還是個個性十足的“花和尚”,在五臺山,他非但不參禪,甚至連清規(guī)戒律也不守,照舊下山喝酒吃肉,還醉打山門,這也正是魯智深率性而為、無拘無束的表現(xiàn)。五臺山的和尚都只知道他粗暴無禮、兇殘成性,唯有五臺山的智真長老有一雙識人的慧眼,看出了他的慧根?!按巳松蠎?yīng)天星,心地剛正,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后卻得清靜,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后來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高俅派人捉拿魯智深,魯智深在二龍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頭領(lǐng),死后被追封為義烈照暨禪師。
我們要像梁山好漢一樣,擁有俠肝義膽和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努力做生活中的強者,為人為己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