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是科學培養(yǎng)當代學生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教師在提高學生閱讀綜合水平的時候,應積極通過構建有效閱讀氛圍、使用多元方法以及實施多元科學評價等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科學培養(yǎng),以此構建科學有效的全新學生閱讀發(fā)展環(huán)境,增強學生閱讀的主動意識和主動思想,促進學生閱讀綜合能力與水平的提高與進步。文章就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方式、方法做了簡單的闡述,希望能為促進當代教育科學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些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觀能動性;有效性方法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以生為本,主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無論是從教學設計還是教學方法選擇上,都要注重學生的核心主導地位,進而完成全新知識的系統(tǒng)性認知和科學性構建。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積極選擇科學有序的思路和辦法,從而有效激發(fā)與增強學生對于文本閱讀的興趣,科學系統(tǒng)地保證學生培養(yǎng)與閱讀教學活動效果。
一、 把握學生個性特點,有效構建良好閱讀氛圍
(一)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科學引導學生進行主動閱讀
聯(lián)想與想象是閱讀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一種學生培養(yǎng)方法。無論是依靠某些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保證學生主體能動性的引導效果,還是科學教授學生各種多元化的閱讀策略以及相關的閱讀技巧,教師都可以從學生的基礎能力出發(fā),積極采用聯(lián)想與想象的手段來組織學生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活動,保證閱讀教學效果。在小學階段,聯(lián)想與想象分為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根據(jù)文章作者聯(lián)想。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文章的作者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等進行引申和發(fā)展,從而科學使用聯(lián)想和想象,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他們在自我意識下,主動進行關聯(lián)想象,進而在這種想象以及相關知識閱讀中加強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其次是內容聯(lián)想。就是根據(jù)教學內容或者文章內容進行相關的對應聯(lián)想,進而加強印象,有效地進行相關故事或者史料的閱讀。
(二)加強交流溝通,有效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學生是閱讀活動或者教學活動的主體,素質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只有學生自身通過自我探究以及互相交流溝通,才能真正掌握相關的技能與知識,進而完成閱讀知識的深度認知以及系統(tǒng)性構建。因此,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各類閱讀技能與知識日常學習交流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有效確保閱讀效果。在實際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日常教學以及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等兩個方面做起:第一是日常閱讀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前5分鐘或者一段時間,讓學生把最近讀的書或者資料進行簡單的分享和介紹,讓學生在這種分享與介紹中,提升自身的主體能動性,進而在自我意識的主動參與下,有效分享自身感興趣的資料閱讀。在這樣的分享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利用語言對學生的分享過程進行肯定以外,教師自身也要主動地進行參與與分享,以此來構建良好和諧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有效保證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參與效果。第二是組織各類閱讀教學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活潑,他們喜歡各種交流與分享活動。因此,教師要想保證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除了要在日常閱讀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外,還要時常組織開展一些書籍閱讀方式以及技巧研究的各類活動,利用這些活動來增強學生的交流以及參與興趣,讓學生在彼此交流以及共享的基礎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效提升他們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如教師可以組織家長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讓家長、教師以及學生通過對一本書的細致閱讀,來對閱讀技巧、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效果進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和講解、分享,進而以此來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的閱讀綜合水平得到提高與發(fā)展。
二、 有效引入多元方法,增強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一)構建情境,增強學生自身主體能動性
情境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技能與素養(yǎng)的教學活動中,根據(jù)閱讀內容為學生構建一個有效的情境,從而利用這種情境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積極使用繪本教學與情境結合的方式來組織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例如在教授學生一些神話故事的時候,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初,可以先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繪本,讓學生通過對繪本中的故事人物、情節(jié)梗概等基礎文本構成元素進行系統(tǒng)有序的探究,進而在充分了解與理解的情況下,進行課本教學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就會被充分調動,其閱讀能力也會慢慢得到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反其道行之,先利用課本內容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待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再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有效的科學分析,從而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
(二)合作學習,科學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
合作學習是當代素質教育最為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自我知識需求和學習能力,調動他們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明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進而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查漏補缺,最終在科學目標指引下,有效完成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不妨積極使用這樣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水平,讓學生得到更大的提升與發(fā)展。如在教授學生《晏子使楚》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常規(guī)手段為學生進行文本內容講述,待學生對文本內容熟悉之后,再將全班學生按照科學方法分為幾個學習探究小組,讓學生對文章中的思想內容、文章解構以及修辭手法進行剖析以及分解,進而在深刻了解其核心內容的基礎上,科學地開展聯(lián)想和想象,有效構建相關文本資料的閱讀環(huán)境,有效地進行延伸分析和閱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于相關史料或者書籍進行針對性的閱讀,從而幫助學生在明確其共性的基礎上,科學了解其“個性”,有效完成這類書籍的認知與了解。
(三)角色扮演,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yǎng)
角色表演、課本劇等都是小學階段學生喜歡且認可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要想增強學生的自我主觀參與意識,科學系統(tǒng)地保證學生主體能動性被激發(fā),那么在教學中,不妨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利用課本劇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意識,讓他們主動地進行相關文獻的閱讀和研究。例如在教授《將相和》或者《草船借箭》這樣的故事片段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對文本具體內容進行閱讀分析和了解,待學生熟悉之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史實資料以及人物背景進行細致的分析和了解,進而盡可能地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資料,讓學生對當時的文化氛圍、詩書禮儀等風土人情進行分析和探究,在擴充學生文化認知以及歷史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保證他們閱讀綜合效果的提升。
(四)案例教學,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都是科學教授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先進策略。教師可以積極使用這樣的思維和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案例教學與項目教學的基礎與核心都是問題引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某個案例或者項目、又或者知識進行系列的分析和解構,從而使這個內容或者項目分解成相關的幾個問題或者知識點,進而通過對這些互為支持的遞進性問題的解答來明確問題的設立途徑和構建方法,最終幫助學生理解和完成對應問題的探究和總結,系統(tǒng)有序地使整個項目或者知識的全面解析得到完善,最終將其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中去。教師在實際學生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以及閱讀教學中,不妨積極采取這樣的方法。例如在教授學生關于一些書籍進行精讀或者略讀技巧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舉出一個實際的書籍案例,接著就將書籍案例中的具體精讀或者略讀技巧以及涉及問題列在黑板上,讓學生對這些閱讀的方式、方法以及內容進行自我分析和科學歸納,進而使之在這種不斷求索以及總結歸納中,科學掌握相關的閱讀策略和方法,明晰差別以及特點,完成對相關閱讀方法與技巧的全面掌握。
三、 有效實施分層評價,保證學生自我意識提升
(一)實施多元指導,讓每個學生讀有所得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家庭背景的差異造成學生閱讀方向、閱讀能力的不同。因此,要想科學系統(tǒng)地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來增強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必須針對處在不同素養(yǎng)發(fā)展階段的不同學生進行差異化的指導,以此來增強學生的閱讀自我意識,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特質,來對學生進行符合其自身素養(yǎng)發(fā)展的不同指導,從而保證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對于那些自律能力較好,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主動去閱讀一些大篇幅的經(jīng)典小說,讓他們在精讀以及細讀的基礎上,科學地完成一整本書的閱讀,并逐步養(yǎng)成科學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而對于那自律能力較弱且對閱讀文本有些需求與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以學生認可的方式來引導他們先進行一些簡單故事類小說的粗讀或者略讀,待他們逐步有了自我閱讀意識之后,再指導他們進行一些難度文章的閱讀,幫助他們逐步建立科學的閱讀思想和閱讀方法。
(二)采取分層評價,保證學生學習的興趣
除了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閱讀方法的引導以外,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還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閱讀情況,采取不同的閱讀評價策略,從而利用這樣的科學策略來幫助學生樹立閱讀信心,堅定不移地完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構建。例如教師可以對那些具有優(yōu)質閱讀素養(yǎng)的學生使用鼓勵加督促的語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堅定不移地朝著更加完善以及優(yōu)質的方向努力。而對那些閱讀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一定要采用肯定的語言和方法,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和信心,有效幫助學生構建閱讀信心的同時,增強其閱讀素養(yǎng),提升其綜合水平。
四、 實施全新閱讀模式,構建全新閱讀新型形態(tài)
隨著當代技術的不斷革新與發(fā)展,各類教育平臺的不斷建設與完善。在當前教學的形勢下,各類教學平臺以及學生培養(yǎng)思想日趨完善。當代教師作為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人員,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有效地利用各種教育平臺資源來為學生進行有效性服務,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增強與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yǎng)。如可以有效利用一些網(wǎng)絡平臺的微視頻或者慕課資源,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如對一些文章或者同一類描述手法、閱讀方式,教師可以依靠一些優(yōu)質手段和思想整合所有資源,利用資源單元的有序系統(tǒng)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自我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并有效獲得其中的思想和方法。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全新的手法來對學生進行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預期目標,保證學生培養(yǎng)效果。此外,當前時代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時代,多元文明的融入以及發(fā)展、融合,不僅帶給了當代教育各種全新的啟發(fā),還使之誕生了諸多的思想。在這樣的前提與背景下,當代教師也必須不斷學習和有效探討,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在不斷增強自身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保證學生主體能動性的培養(yǎng)效果,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全面提升與發(fā)展。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增強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以及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科學有效地通過各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與增強。當代教師一定要積極地挖掘和開拓科學的學生主體能動性培養(yǎng)新理念和新方法,從而保證學生的培養(yǎng)效果,推動當代閱讀教育以及學生科學培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進霞.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當代家庭教育,2020(16):165.
[2]魯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的相關策略[J].課外語文,2020(13):128+130.
作者簡介:
張暢永,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阿塢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