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曉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而對話課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應結合對話教學課例,通過主題導入、有效提問和話題回歸等策略來激活思維、驅動思維以及深化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課;思維品質;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28-0050-06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迸囵B(yǎng)思維品質可以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話課是小學英語的主要課型之一,其雖然是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主陣地,但在實際對話教學中,卻被許多教師忽視了。
一、小學英語對話課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情境創(chuàng)設,輕思維推進
在對話課中,情境創(chuàng)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情境推進過程中,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才能助其養(yǎng)成思維品質。而有些教師卻過于關注情境的創(chuàng)設、活動的疊加,忽視了學生思維的推進發(fā)展。
(二)重機械跟讀,輕對話理解
對話教學中,有些教師把過多的時間花在重點詞句的機械跟讀操練上,從而忽視學生對文本材料的自主理解,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重提問數(shù)量,輕提問質量
有效的提問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而有些教師看似一直在課堂上提問,卻往往是在“明知故問”,或者問的問題一直停留在學生的低階思維層次,忽視了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
在對話課中,如何“導”入思維品質,“靚”出精彩對話,使對話更有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呢?本文將結合人教版小學《英語》具體課例,具體談談如何在對話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以期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培養(yǎng)策略。
二、小學英語對話課中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一)主題導入,激活思維
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重要的開端和前奏,一節(jié)好課離不開有效的課堂導入。良好的導入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激活他們的求知欲。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圍繞著一個中心話題展開,每個對話文本也都有與之對應的文本主題。因此,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特點等著手,設計與對話文本主題相關的活動,從而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激活文本話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為其后面的對話學習搭建橋梁。
1.妙用插圖,聚焦觀察能力。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除了文字,還配有大量的插圖,這些都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而很多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往往只關注到文字信息,而忽視了課文插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直觀形象的圖片資源,圍繞主題設計有效的導入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來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進而打開學生的思維,推測圖片和對話的關系,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接下來的對話學習中。
【案例1】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Then and now B Lets talk時,教師沒有在Lets try環(huán)節(jié)后急于出示對話文本,而是呈現(xiàn)兩張課文插圖(見圖1),用“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回答問題:How did Mike change?
案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通過細心觀察圖片中不同時期的Mike,從外形、服裝、年齡、表情等方面直觀理解“change”這個詞。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讀圖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為后面的文本展開做好了鋪墊。
2.巧借文化,激發(fā)思維聯(lián)想。文化往往蘊含在語言當中,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是圍繞著一個話題展開的,比如校園生活、家庭、節(jié)日、服飾、天氣地理等話題,當中包含著多種文化。教師在設計導入活動時,除了充分解讀文本、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nèi)容,還可以緊扣單元話題,尋找一些課外文化元素,比如視頻、圖片、音樂、報刊等,設計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文化背景、感受文化禮儀,進而展開積極的思維聯(lián)想。
【案例2】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When is the art show? B Lets talk時,教師先播放一段溫馨的動畫短片,然后詢問學生都看到了什么,從視頻中提煉出蛋糕、日歷、禮物這三個關鍵信息,自然引入主題“生日”。隨后呈現(xiàn)了Mike在朋友、家人過生日時為他們準備的特別的“禮物”(見圖2)。
通過對視頻的觀看和聯(lián)想,學生提煉出主題“生日”。學生對生日再熟悉不過了,他們可以由生日聯(lián)想到“生日禮物”以及家人、朋友在過生日時自己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等與生日相關的禮儀。因為這些都是學生平時熟悉的,所以學生進行了生活和知識的雙遷移,真正地把語言與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
3.立足Talking time,引導思維發(fā)散。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除了對音頻、視頻、圖片等文化元素的利用,教師還可以圍繞新課內(nèi)容來提煉話題,并根據(jù)話題開展一些準備性的語言交流,如Free talk和Pair work等,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去積累語言、發(fā)散思維,為后續(xù)的學習構建聯(lián)系。在這種真實、自然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儲備和認知特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思維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散,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做好了有效的鋪墊。
【案例3】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Work quietly! B Lets talk時,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和學生的漫談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T: Boys and girls,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
S: I often ...
T: I often go to the library and read books. Look at the picture, where is it?
S: Wenling library.
T: Do you often go to the library? How do you like it? What can you do in the library?
Ss: ...
T: The library is so nice and quiet. I want to stay here for the whole day. Can I eat my lunch here?
Ss guess and express.
教師通過和學生的漫談,引導學生放飛思維,學生從日常周末安排自然過渡到話題“在圖書館里”,從對本地的圖書館的評價聊到在圖書館能干什么,在輕松的聊天中鍛練了自己的發(fā)散思維。
(二)問題推進,驅動思維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的一種重要形式,合適的提問有助于教師調控課堂節(jié)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浙江省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30條》第21條指出:“課堂提問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要針對學生的困惑,體現(xiàn)啟發(fā)性、導向性和示范性?!币虼?,在對話文本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設置一系列有層次、有質量、有針對性的問題,引領學生在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下去思考,進而一步步激活語言、理清對話文本、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以問促聽,助推分析理解。語言的學習往往都是從聽開始,聽說先行,聽是輸入,說是表達。聽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本的接受和理解。學生只有知道了聽什么、怎么聽,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聽”這種手段。要想發(fā)揮好“聽”的重要作用,除了教師有效的聽說技能指導,還需要教師有效的提問。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用問題來串起整個聽的活動,助推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案例4】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時,教師在完成“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后讓學生猜一猜Amy是和誰去的,為什么要乘飛機去,那里天氣如何,她在那里干了什么,學生猜測完后帶著一系列問題分兩步來聽,從聽一聽、劃一劃到聽一聽、找細節(jié),設計的問題層層推進、逐步深入(見圖3)。
在設計聽的活動時,教師可以預設一些有層次性的問題,讓學生知道要聽什么。只有了解了聽的目的,學生的聽才能“命中靶心”。隨著問題的推進,聽力材料可以復現(xiàn),這樣層層推進,形成一個問題鏈來幫助學生理解、分析內(nèi)容。
2.以問促學,激發(fā)探究思維。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節(jié)有思維的課堂,其中的“問”不應該只停留在教師的設“問”,還應該有學生的主動提“問”。小學生正處于對什么都比較好奇的年齡,而好奇是所有學習的起點。在對話推進過程中,只有學生自己產(chǎn)生了好奇,引發(fā)了思考,學會了生疑,他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喚醒他們的問題意識,轉變他們思維的角度,引導、鼓勵他們自主提問,變被動應答為主動學習。
【案例5】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What does he do? B Lets talk時,教師先是通過Free talk和Lets try激活學生的思維,然后在進入Lets talk的對話文本前鼓勵學生對Mike的叔叔來提問: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ikes uncle?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Mikes uncle?
S1: What does he do?
S2: How old is he?
S3: Where does he work?
S4: How does he go to work?
T: Good question./You have a lot of questions. Whats my question?
(板書:Whats he like?)
T: Boys and girls, please talk in groups, and try to write 2 or 3 questions about Mikes uncle.
在這個片段中,教師敢于放手,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先是請幾位學生作提問示范,然后引導全班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問,并把問題寫下來,這樣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提問意識。因為問題都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所以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學生帶著自我驗證的任務會更專注、更積極地去傾聽、答疑,學生在自問、自答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探究學習的成就感。
3.以問促思,養(yǎng)成思辨意識。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材料外,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是否能結合文本內(nèi)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形成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教師可以聚焦文本,圍繞對話內(nèi)容找準切入點去提問。特別是對于一些開放性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深入地思考,形成學生自己的獨特觀點,在自主表達和思維碰撞中逐步形成思辨意識。
【案例6】以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What does he do? B Lets talk為例。通過自問——聽音——驗證——朗讀四步走,學生獲取了Mike叔叔的部分信息。緊接著,教師把關鍵信息生成板書,再結合圖片進行追問(見圖4):
Q1: What do you think of Mikes uncle?
Q2: What do Xiao Yu and Mike think of Mikes uncle?
Q3: Why does Xiao Yu think Mikes uncle have a healthy life?
Q4: How do you think of a healthy life?
Q5: What should we do?
教師引導學生先對Mike叔叔進行評價,再對叔叔的生活方式進行評價,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辨析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五組問題以開放性問題為主,除了對文本細節(jié)的分析考察,更多的是由學生結合對話文本、生活經(jīng)驗和人生觀價值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開啟真實的交流。
(三)話題回歸,深化思維
語言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對話課中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能反映出學生對于對話文本的理解,又可以檢測出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語言來表達。因此,教師在設計對話教學的拓展活動時,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實踐、去創(chuàng)造?;顒釉O計要基于文本、聯(lián)系生活、回歸話題,通過有效的語言拓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交流,最終將所學語言運用于生活中。
1.巧借圖示,提升歸納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有一個逐漸轉化的過程: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實現(xiàn)這個轉化需要及時的總結和歸納。圖示可以把單一、抽象的文字信息轉換成易于記憶和理解的圖片信息,這樣的圖更加生動、直觀,不僅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為“頭腦風暴”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鞏固、拓展環(huán)節(jié)同樣可以發(fā)揮歸納、總結的作用。因此,在課堂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板書或者圖示來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把握重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
【案例7】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How do you feel? A Lets talk時,教師在文本跟讀模仿后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歸納,并繪制下面的思維導圖(見圖5),從而理清對話邏輯。
借助上面的圖片,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了清晰的歸納:The cartoon is about a cat. The cat is a police officer. The mice are bad. They hurt people. So 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 He chases the mice. The mice are afraid of him. 在歸納中,學生不僅厘清了對話的邏輯關系,還能較為輕松地復述出全篇信息。
2.話題延伸,促成思維遷移。吳欣教授曾說過:“課堂上的新知必須與孩子的現(xiàn)實生活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有真實的運用機會,才能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币虼?,在對話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的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本和話題的理解、歸納上,而應該將話題進行延伸,與實際相關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這樣的拓展活動一般是綜合交際活動,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路鋪墊,包括核心詞句的操練、語量的豐富、思維的訓練、支架的搭建等。
【案例8】以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What does he do? B Lets talk為例,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從談論Mike的叔叔延伸出來,選擇一名學生來提問其家庭成員的職業(yè)、工作地點和出行方式等。并以此為例,讓全班同學抓住“Who/What/Where/How”這幾個關鍵信息,運用主要功能句型來詢問朋友家庭成員的相關信息,并完成調查表(見圖6)。
課例當中,為了強化學生對本課功能語言的遷移和應用,教師將文本情境進行了延伸,從書中拓展到現(xiàn)實生活,從了解“Mike的叔叔”延伸到了解“我朋友的家人”。這樣一個“小調查”的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將知識轉化為素養(yǎng),促成思維的遷移和拓寬。
3.自由創(chuàng)編,表達個性思維。在輸出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尋找與對話文本主題相關的話題,結合學生的生活來設計一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去使用語言去開展真實的對話交流。“學生所學習的內(nèi)容可以通過同伴之間討論與自己有關的話題得到掌握”。只有當學生的對話交流中包含了其個人的思想內(nèi)容、表達了自己的情感、真正言之有物的時候,這樣的交流才能展現(xiàn)出豐富的語用功能。
【案例9】執(zhí)教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時,教師在完成聽音模仿——角色扮演后,拓展部分先是以教師的寒假為例讓學生用Where/Who/How/What”來提問,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創(chuàng)編關于寒假生活的對話(見圖7),最后讓學生寫一寫他們難忘的寒假生活。
教師在自由創(chuàng)編對話之前做了大量的語量訓練和思維支架的搭建,所以學生才會在該環(huán)節(jié)中敢問、敢說,課堂氣氛非?;钴S。同時,教師充分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需求,增加了一個書寫環(huán)節(jié)。因為主題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所以有部分學生因為喜愛而自發(fā)地把“寫一寫”升級到“手抄報”(見圖8)。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在對話教學的導入、推進和拓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激活、驅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觀察、發(fā)散、分析、預測、思辨、歸納、遷移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讓學生邊思邊學,以學促思,以思促說,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對話課真正“靚”出精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4.
[2]朱浦.教學問題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92~107.
[3]周芳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6):7~13.
[4]陳鳳霞.例談在英語對話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9,(22):14~22.
[5]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nèi)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