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育新幼兒園
微教研:
1.微教研是一種由教師因某一話題或活動需要而及時發(fā)起的小型網(wǎng)絡教研模式。即利用視頻直播和在線交流技術,開展紀實教研,還可用于遠程觀課、評課、教師培訓等。
2.通過“微時間”“微問題”“微思考”的快速呈現(xiàn)、集中研究,促進教師深度反思,同時獲得大量學習資源,突破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同伴、群體和專家的多元對話,以及數(shù)據(jù)驅動下的研修效果評價和應用,從而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促進教師信息技術運用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
3.微教研模式:確定研討主題——線上教研——微課、微研討、微課題、微游戲、故事分享——呈現(xiàn)研討結果——教學實踐——線上反思、改進。
1.通過技術支持的實踐分享,加快科學保教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步伐,推動我園保教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2.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信息技術支持下,有效開展微教研的策略、模式。
3.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影響帶動本地區(qū)學前教育科研水平的發(fā)展。
1.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及微教研實踐研究水平。
2.在信息技術支持下設計和運用微課開展微教研模式實踐研究。
3.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開展教育故事分享微教研實踐研究。
4.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利用“優(yōu)課”資源開展微教研實踐研究。
5.在信息技術支持下設計與運用微游戲開展微教研模式實踐研究。
1.文獻法
通過查閱、分析已有的相關文獻資料,了解信息技術支持下微教研研究的新思路、新成果,學習國內外相關先進經驗,為本課題的研究做理論支撐。
2.調查法
通過觀察、座談等方法把握研究動態(tài),制定園本研修現(xiàn)狀調查問卷;了解教師對使用信息技術的認識和看法,并進行整理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收集事實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實踐依據(jù)。
3.案例研究法
在信息技術使用方面進行案例研究,形成案例集。在已形成的有效研究成果和幼兒園園本教研模式的基礎上,以案例研究為主要形式,促進師幼共同成長。
4.行動研究法
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對課題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分析評價、提煉出規(guī)律性的結論,并撰寫研究報告。
1.為了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微教研活動,了解我園教師當前的困惑與現(xiàn)狀,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和開展微教研活動,我們設計并發(fā)放了調查問卷,回收問卷并進行調查分析,形成調查分析報告。
2019年12月,我園開展了問卷調查。主要目的是做好“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微教研模式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工作,了解一線教師對微教研的認識程度及使用情況。調查對象:參加此次調查問卷的園長、教師有240人,其中教齡在20年以上的為30人,占12.5%;教齡在10—20年的為60人,占25%;教齡在10年以下的為150人,占62.5%,涉及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園長、教師。
調查結論
年齡較大的老教師對微教研缺乏了解,且由于信息技術裝備的限制等原因,教育教學中使用微教研輔助教學的不多;中青年教師使用微教研輔助教學的比例較大,基本能利用微教研解決教學重難點;絕大部分教師認為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微教研這一教學形式將越來越為廣大師生所接受;農村學校硬件設施不夠健全,教師錄制微教研的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2.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課題組成員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微教研,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線上研討疫情防控宣傳、推出形式多樣的家園系列活動,緊緊圍繞“疫情就是課題”的理念,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小問題入手,對實踐活動和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方面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解決教學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取得良好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1)2019年12月份——2020年3月,我園開展了課件、微課、微游戲、優(yōu)質課線上活動評比,尋找教師信息技術制作中的共性問題,為針對性學習培訓尋找基點。對優(yōu)秀教師給予適當獎勵,以鼓勵廣大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組織教師圍繞課題研究進行反思。
(2)2020年6月,課題組組織教師開展線下課件、微課、微游戲、優(yōu)質課線下活動比賽,主要目的是找到問題所在,對于共性問題給予統(tǒng)一分析,進一步研討,提高教師設計制作水平。同時遴選優(yōu)秀作品,細打磨、鑄精品,為高一級別的比賽做好準備。
(3)2020年8月,組織召開課題中期交流會,了解微教研給自身帶來哪些提高,對我們的工作有哪些幫助。總結完善方案計劃。
(4)開展線上學習。微游戲、課件、微課等制作運用方法,提升教師信息化運用水平。
1.《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微教研模式實踐研究》調查分析報告。
2.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在微教研實踐活動中不斷學習、反思,寫出了相關案例、論文、反思等,形成課題文字資料包,對進一步開展微教研實踐發(fā)揮促進作用。
3.教師積極參與縣市級教師信息化活動比賽,均取得縣市級一二等獎好成績,形成課題電子資料包。
4.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活動,實現(xiàn)語音、圖畫同步,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愿望,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微教研的認識、理解和運用。
傳統(tǒng)教研往往時間過長,是專家、骨干們的專利,新手教師往往被邊緣化。而“微教研”研究的內容緊貼教師教學的具體問題,是發(fā)生在園內、課堂里的細微問題,是所有教師都可以做的研究。教研過程“簡而真”?!拔⒔萄小钡倪\用,不僅彌補了傳統(tǒng)園本教研活動的不足, 也發(fā)揮了其獨特的作用:
1.實現(xiàn)了觀念的轉變
“微教研”的實質凸顯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微教研”帶來的變化是教師將研究目光投向幼兒,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來源于幼兒的真實生活,教育過程能夠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簡化教具、突破時空界限、彌補幼兒經驗不足、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愿望等。在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關注生命教育的過程。
2.實現(xiàn)了角色的轉變
“微教研”實現(xiàn)了教研方式“自下而上”的轉變,教師從“要我參與”向“我要參與”、從“嘗試接受”向“主動參與”轉變,積極展現(xiàn)教研成果,在思維碰撞、親歷實踐的教研過程中,教師們關注過程、反思自己、消除了困惑,教研效果明顯提升。
1.如何讓微教研更好地走近教師,增強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
2.有計劃地調整微教研研討內容,讓微教研更好地服務學科教學;
3.幼兒園層面應激發(fā)教師開展微教研、利用微教研的積極性,提供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