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紅 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qū)墨子巷幼兒園本部
幼兒園教育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能夠為開展寓言故事和成語教學提供幫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針對幼兒的學習和環(huán)境進行過論述,他認為幼兒的成長必須依靠和諧的環(huán)境。所以幼兒園要想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需要為幼兒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我所在的幼兒園很重視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旨在為幼兒提供新鮮、多元的學習空間。例如,將成語、寓言的漫畫粘貼到戶外墻壁,小朋友們戶外活動、散步時經過都能學習。長此以往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讓幼兒經常接觸到寓言和成語的教育意義。
寓言和成語是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需要傳承與發(fā)展。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實現(xiàn)預計的文化教育目標,我們必須構筑富有文化元素的物質還境,讓幼兒在這種情境中更容易感知、獲取。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著手,比如在公共區(qū)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將寓言和成語進行配圖,粘貼在幼兒教學樓的外墻,讓幼兒入園、離園、散步時隨時可見,家長和教師適時的講解,豐富幼兒園整體文化教育環(huán)境;在班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可以進行諸如,每個教室或者班級設立成語故事匯、寓言成語小舞臺等等類型的區(qū)角,墻上粘貼寓言和成語相關圖片、手工作品,主題墻的布置等等。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理解寓言和成語的寓意。
1.開展“每天一聽”“每天一說”的班級特色活動
創(chuàng)設“每天一聽”的教學情境,讓幼兒能夠了解寓言和成語。幼兒正處于知識的學習階段,他們對于新知識的接納程度很高,也很好奇。所以,幼兒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特征來讓幼兒每天都聽一下寓言和成語,讓幼兒真正地生活在寓言和成語故事中。
那么幼兒如何實現(xiàn)“每天一聽”的教學環(huán)境呢?教師可以每天為幼兒朗誦一遍寓言和成語故事,或者是借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幼兒播放相關的教學音視頻,讓幼兒真正實現(xiàn)“每天一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更加逼真的寓言和成語故事場景?!懊刻煲宦牎钡膶W習環(huán)境能夠讓幼兒適應寓言和成語的教學環(huán)境,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像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等成語故事,可以讓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行為。另外,教師借助音視頻資源來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可以讓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潛移默化地意會成語。
2.圍繞節(jié)慶開展主題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在日常教育活動時教師帶著幼兒進行由寓言或成語創(chuàng)編的游戲,如《精衛(wèi)填海》《一網打盡》等,雖然孩子們玩得開心,但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為了能夠使得孩子真正理解寓言和成語的內在含義,我們利用節(jié)慶的游園開展主題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出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進行的游戲,孩子們之間的合作激發(fā)自身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和家長的配合也可以得到更多發(fā)揮的空間,孩子也更容易理解其深刻含義。
3.開展家園、親子互動活動
對于幼兒園來說,家長的教育資源是不能忽視的,家長資源能為幼兒園的教育增添新鮮的血液。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家長資源,會給幼兒園的教育帶來意外的收獲。在《寓言和成語親子創(chuàng)意戲劇比賽》的活動中,家長們以寓言、成語為題材,自編、自導、自演的劇目,讓孩子們以喜聞樂見的方式了解成語背后含義深遠的故事,幼兒和家長合作通過生動形象的表演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队薰粕健贰恫軟_稱象》《孔融讓梨》等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成語舞臺劇,隨著劇情、音樂、舞臺效果,充分展現(xiàn)自我,使孩子成為舞臺的小主人,培養(yǎng)孩子們知禮儀,懂孝道,傳承中華五千年國學之精髓。
幼兒最好的學習動力就是興趣。因此,幼兒園的教學需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傾向于具體形象的事物,所以他們更喜歡生動的寓言和成語故事。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孩子走進寓言和成語的世界,體驗兩者的意境和魅力,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寓言和成語都有較強的情節(jié)性和趣味性,幼兒都很喜歡。例如烏鴉喝水、守株待兔等寓言和成語故事。但是像孟母三遷這樣的故事,幼兒的選擇意愿較低,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關注度來個性化的選擇教學內容。個性化的教學內容,一是從幼兒的學習興趣來作出選擇,二是根據(jù)社會現(xiàn)實來選擇。例如在網絡時代,幼兒對網絡上的事物很感興趣,所以教師就需要利用好網絡平臺來選擇教學內容。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幼兒教學內容,都需要根植于幼兒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教學效果。
寓言、成語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可以采用直觀教學手段,這樣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幼兒對故事內容有更感性的認識。直觀化的教學手段包括向幼兒展示視頻、圖片、實物、聲音、動作等,這樣的直觀化教學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幼兒了解掩耳盜鈴的真實動作。在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也可以要求幼兒一起捂住耳朵做動作,這樣可以更好地感悟作品的內容。其次,幼兒通過視頻畫面,也能夠正確理解語言文字,提前進入識讀階段。再如《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小羊在草地上吃草的場景”,這樣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當幼兒完全進行這個情境時,突然一只大灰狼從遠處走來了。前后情境的對比,可以讓幼兒了解故事的內容,也能夠感受狼和小羊之間力量的差距。抽象的文字通過相關視頻的播放,可以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直觀教學手段可以讓幼兒增強對寓言、成語內容的感性認識,為理解故事寓意打下基礎。
實施感悟教學策略,能夠增強幼兒的理性認識。盡管幼兒處于感性思想階段,但是他們也需要發(fā)展理性思維。我們以《守株待兔》成語為例:獵人一直守在樹樁下等待著有兔子出現(xiàn),如果兔子不出現(xiàn),獵人的表情會是什么樣的呢?他的內心又是什么樣的呢?幼兒們通過觀看相關的視頻之后,就會對獵人的表情和心理活動有更好的感悟,也會進一步了解故事的寓意。感悟教學策略,旨在通過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從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幼兒用耳朵去傾聽、用心靈去感悟,能形象地感受到故事的真與假。特別是在觀看完相關的視頻之后,他們都能夠說出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認識分享給大家。這是他們對寓言的分析和理解,也就是寓言寓意所在。
寓言、成語故事融入幼兒園教育中,是通過一些富有哲理性、教育性、人文性的簡短故事,來對幼兒開展各方面教育的一種形式。幼兒園通過寓言、成語故事教學,能夠讓幼兒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學習國學知識。這也是幼兒教學最為關鍵的一步。寓言、成語等是先輩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既能夠反映先民的智慧,也能夠反映民族精神。幼兒正處于心靈的成長期,他們接受外在事物很快。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寓言和成語教學,通過多元的教學情境和多樣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幼兒們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