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漳市龍海市榜山第二中心小學 高燕紅
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模式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對生字生詞進行抄寫,利用的是反復背誦、多次抄寫的形式,不僅無法讓學生正確理解漢字的結構,容易使學生失去對漢字學習的興趣,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小學課堂上采用情景化課堂識字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建立識字的相關情境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展現(xiàn)各種各樣的圖片、有趣好玩的動畫片以及播放旋律悠揚的音樂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這與小學生追求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相貼合。對事物的好奇心,能使小學生在學習中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增進對學習的探索欲望。
對于剛剛進入學校的學生來說,書本中的知識并無強烈的吸引力,小學生更喜愛游戲活動。而如何寓教于樂,就是教師應該摸索探討的地方。過去語文教學方法主要有跟讀法、強制記憶法,教師將新知識生硬地灌輸導小學生的腦海中,大部分小學生只有短期記憶,需要反復學習鞏固才能加深記憶。而如何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新知識,是教師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所在。情景化識字教學的開展,讓教師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對每節(jié)課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日益加強。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經驗,在發(fā)揮想象力的同時能用更為形象的記憶方式,找到漢字之間的聯(lián)系。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具備超強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都有著探究的欲望和強烈的興趣,同時也無法抵御來自外界的干擾,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往往采用直接講解的方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比較少,導致學生對一些較為生僻的字或是詞的音、形、義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學生更容易對沉悶的課堂氛圍感到枯燥乏味,而情景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這種問題,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學生也更容易集中精神聽講,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情境中去,沉浸到情境中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這既能提高課堂學習質量,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結合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從宏觀上來說,在課堂上根據(jù)字詞播放有關的視頻,從視覺上和聽覺上會帶給學生更好的視聽感,能使沉悶的知識以更生動化、形象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加之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必將對識字教學產生無比大的熱情。比如,在學到“水”和“火”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和水有關的視頻,如波濤洶涌的海水、滴滴答答的雨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用水,給學生設立感受情境,引導學生將看到的用畫筆畫出來,讓學生從根源上認識到什么是“水”。多媒體設備將實際景物展現(xiàn)給學生,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吸引學生的好奇,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推動課堂教學順利高效地進行,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
教師應創(chuàng)建合理的游戲教學情境,正確地引導學生做游戲,這樣不僅不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還能讓學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識,可謂一舉兩得。教師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參加課堂上的小游戲,使每個人都成為游戲的推動者、參與者,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漢字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創(chuàng)建科學的游戲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比如,在講到有關“蔬菜”的漢字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蘿卜蹲”游戲。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簡易的道具,如西紅柿、黃瓜、辣椒、蘿卜、白菜等照片,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并佩戴好自己角色的照片。在游戲過程中,學生不僅生動形象地認識到了漢字,還能夠準確讀出漢字,并加深了一系列漢字的印象,提高了對學習漢字的興趣,提升了對漢字認知的效率。
創(chuàng)設指向性問題引導學生,建立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從宏觀上來講,教師可以根據(jù)新學的字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因為當學生心中留有疑問時,他們就會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學到“山”和“出”字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什么是山?”“同學們都有去過哪幾座山?”“見到山的感受是什么?”進而引導學生回答兩個“山”變成了什么字,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山”和“出”字的認識。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不是一件普遍的行為,但是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有著強烈好奇心的時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時,學生會有識字的滿足感,感知到漢字的重要性。在這種情緒的推動下,學生就會不斷累計文字內容,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對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對學生提高知識內化的效率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合作的識字教學情境組織學生踴躍參與,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主動和小伙伴探討問題的習慣,還能糾正漢字學習的錯誤認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夠重視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在識字教學過程中也很少和同學交流,越來越沉默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反而抑制了天性。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合作教學情境,改進過去的教學模式。
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建情景化學習。從宏觀上來說,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逐漸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再進而講解具體的生字生詞。比如,在學習“森”字時,教師可以由“木”字引入,在課堂上拿一塊木頭道具,和學生們說: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木頭,既可以做河邊的木屋,也可做飯燒水。緊接著,再由“木”聯(lián)系到“森”字,許多木頭就變成了森林,這樣的講解創(chuàng)造了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實際生活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小學階段,學生還處于建立與世界聯(lián)系的關鍵時期,比起書本上的知識,學生更容易在實際生活中接受新知識。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了解到漢字的組成結構以及代表的意思,最好能詳細地講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從而提升學生對漢字的認知。
教師在日常識字教學過程中,應該改善傳統(tǒng)刻板守舊的教學方式,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科學合理的問題情景、合作情景、游戲情境,并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使其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進行識字學習。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對漢字的正確認知,也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增加學習的信心。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度思考,從而提升對漢字的理解,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這種模式的運用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