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 彭宇虹
在小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責任意識是學生認知客觀世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最基礎的精神理念,能便于學生更好地融入群體,形成互相幫助的人類整體。當前,大部分學生缺乏責任意識,他們通常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這種責任意識的淡薄,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上,如何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使每位學生能互相幫助,互相扶持。
隨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不斷普及,編撰者不僅要考慮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還要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保證所編撰的教材是學生感興趣的。我們知道,道德與法治教材上的知識點是基礎知識,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并不大,這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可以從容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點。通常情況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問題、展示案例、剖析案例、聯(lián)系生活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教授理論知識點,這樣層層遞進,便于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題,還使學生知道如何在實際生活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這樣一來,強化了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效性。站在課本的角度上來分析,要想推動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教材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偠灾诘赖屡c法治教學中,教師要依托道德與法治教材,向學生教授責任意識的內(nèi)容、責任意識的外延、責任意識的生活指導,便于更深入地認識責任意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不乏責任意識的內(nèi)容,如《在承擔責任中成長》。教授《在承擔責任中成長》這一知識點時,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責任意識的內(nèi)涵以及外延,了解到責任并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通過分析責任意識的內(nèi)涵,學生對責任意識與付出、責任意識與回報這二者的關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其次,教師帶領學生進一步升華責任意識。課堂上,教師不能脫離實際生活,而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深入剖析責任意識與實際生活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便于學生知道如何將責任意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從范疇上來講,責任意識作為一種精神理念,一般情況下在實際行動中能彰顯出責任意識。當然,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將責任意識與實際行為相結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思考如何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第一,教師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尋找與責任相關的名言警句與人物事跡案例,通過利用多媒體將名言警句與人物事跡案例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便于學生初步感知責任意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第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教材內(nèi)容,闡明責任意識與實際生活的內(nèi)在關系。教學中,教師要列舉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切的例子,如,學校本是學習的場所,如果隨便亂扔垃圾,不打掃衛(wèi)生,那么校園就不干凈,而且是臭烘烘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是無法生活、學習的。通過列舉例子,學生意識到保護學校環(huán)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接著,教師通過校園環(huán)境延伸到社會、國家等,這便于學生更快地理解,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責任意識。
第三,課堂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將他們所理解的責任意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便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責任意識。當然,隨著學生責任意識的不斷增強,還會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品格行為。
當前,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并不處于主體位置,但是教師的啟發(fā)性和引導性應該得到重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責任意識是一種精神理念,教師要深入剖析教學內(nèi)容,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實質。換言之,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了解到學生應該對哪些方面負責,家長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無條件支持著學生,因此,學生要肩負起孝順父母的責任。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就要深入剖析問題,挖掘問題背后的內(nèi)涵,并且以問題為出發(fā)點,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活動,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雖然有的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但是難免有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了厭煩的情緒,這樣的教學活動也不能認定為是成功的教學。而成功的教學活動就是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中,他們主動探索知識點,并且能接受責任意識這一概念。鑒于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想辦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上,教師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生活舉例的方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此時,學生樂于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他們也能深入了解到責任意識的內(nèi)涵。
近幾年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電腦、多媒體、投影儀等被廣泛運用教學中。目前,幾乎所有的教師都配備一臺電腦,他們能借助PPT 來教授理論知識點。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他們也要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做強化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還大大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我們知道,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會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點形象化、直觀化,學生不再覺得道德與法治知識比較艱澀難懂,而是能真切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性。有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便于學生深入理解責任意識的內(nèi)涵,同時,他們會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全方位地理解責任意識。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表演父母在實際生活為我們做的點點滴滴,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當學生表演結束之后,教師讓每位學生都分享父母為自己做過哪些事,而自己又為父母做過那哪些事,通過讓學生分享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學會感恩和理解父母。這個時候,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引導學生利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培養(yǎng)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意識。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便于深入掌握責任意識的真諦。
此外,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運用問題教學法,利用問題,讓學生思考什么是責任意識,作為一名小學生,身上肩負著哪些責任,并利用這些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深入思考,深入感知,他們對責任意識的認識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能從實際生活出發(fā),了解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除了要教授理論知識點之外,還要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圍繞著教材,開展系統(tǒng)化的學習。同時,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將責任意識融入實際生活中,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