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淮陽路小學 李江澎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由此可見,美育是人全面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不能被狹義認定為美術課程的教育,它應該是一個全科教育,是各個學科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其中后形成的教育。換言之,各個學科都擔負著美育的使命與責任。然而,各個學科在落實美育的過程中集中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
(1)對學科擔負的美育的責任認識不到位;
(2)挖掘學科美育功能的教學研究能力不足;
(3)學校監(jiān)控指導的機制不健全。
以上問題必然導致出現(xiàn)美育在學科教學中地位不高,甚至被弱化的局面。學科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美育合力,進而導致美育支離破碎、不成系統(tǒng),也就不能很好地、長久地、持續(xù)地通過各個學科的熏陶教養(yǎng),培養(yǎng)出意志堅定、精神健康的杰出人才。
所有的美都需要發(fā)現(xiàn)、感受,美育遵循的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如何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貫徹美育?學科的功能各不相同,要在學科之間尋求一個共同點并不容易。我們最終把解決問題的路徑指向閱讀。經(jīng)過反復論證,我們發(fā)現(xiàn)落實美育,沒有比閱讀更合適的方式了。閱讀是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進而去領悟美、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必由之路。學生對于美的捕捉和參悟,都是通過第一步的閱讀開始的。學生第一眼讀到的,看到的,決定審美的起點;讀得怎樣,看得怎樣,領悟得怎樣,那是審美要到達的終點。在起點和終點之間,閱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fā)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
所有的學科都需要閱讀,唯一的區(qū)別在于閱讀符號的不同。語文學科的閱讀主要通過漢字,數(shù)學學科的閱讀主要通過數(shù)學符號、數(shù)學公式、數(shù)學表格、數(shù)學圖形等,英語學科的閱讀主要通過英文單詞,美術學科的閱讀主要通過繪畫作品,音樂學科的閱讀主要通過音符,體育學科的閱讀主要通過運動的動作,科學學科的閱讀主要通過實驗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而我們要實施的美育恰恰要以這些形象生動的、聲情并茂的閱讀符號為媒介,作用學生的心靈,浸潤學生的情感,構筑學生的精神世界。于是,在落實美育的實踐探索中,全科閱讀成為我們落實美育最直接的方法和手段。
每一個學科都有其獨特的閱讀體系,都蘊藏著學科本身獨有的美育屬性。找到這些屬性,知曉并運用這些屬性,是貫徹落實美育的關鍵所在。
以語文學科為例,我們來找一找這個學科蘊含的美育屬性。古詩是語文學科的一種重要文體,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冊教材里都編排了古詩單元。這是很好的實施美育的文本。有人曾評價古詩具有四美:語言美、音樂美、建筑美、意境美。古詩的文字本身簡約、凝練、形象、生動,這便讓古詩有了語言美。古詩讀來朗朗上口,講究平仄、押韻,這讓古詩有了音樂美。古詩的字數(shù)、行數(shù)有講究,既要有對仗,又要排列整齊,絕句、律詩要按照不同的字數(shù)、行數(shù)行文,就像蓋屋造房子,外觀看上去要有美感。還有,古詩是最講究意境的文體了。寥寥幾句,詩畫相生,情景交融,意向開闊,動人情思。摸準了這些屬性,教師們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時候,自然而然要將美育的要素融入其間,不管是誦讀欣賞還是背誦默寫,將詩的語言美、音樂美、建筑美、意境美如涓涓細流般匯入學生的心海。即便作不出千古文章,學生對于美的感受,美的評價,也會站在詩人的肩膀上,瞭望前方,為他們自己將來成長為一個具有高雅趣味的人,奠定美學的基礎。
再以數(shù)學學科為例。有人認為這是一門思維縝密的學科,最不適宜進行美育。持有這種觀點的人,那是沒有讀懂數(shù)學。在我們看來,數(shù)學學科同樣蘊含豐富的美育屬性。以五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學生們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一課時,了解到“對稱”這個概念,既是一個數(shù)學范疇的概念,又是一個美學范疇的概念。尤其是教師讓學生們在生活中觀察軸對稱的圖案,如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建筑,窗戶上貼著的精巧窗花,五彩的燈籠,鮮艷的中國結……數(shù)學與美學發(fā)生了巧妙的融合,不漏痕跡,天衣無縫。誰還能說數(shù)學中沒有美育?仔細閱讀,數(shù)學中的美無處不在。一個個阿拉伯數(shù)字,一個個數(shù)列組合,一張張統(tǒng)計圖表,一個個加減乘除的算式,處處彰顯數(shù)學之美,美在嚴謹、美在工整、美在沒有差錯。這樣的美育,是不是在一個學生成長最初最需要的教育呢?它會給學生的心性增添一些嚴謹之氣,規(guī)矩之氣,學正之氣。
美術學科的美育屬性不言而喻,在這里不贅述了。音樂學科的美育屬性潛藏在那一個個生動的音樂符號之中,學生們只要讀懂音符,就能進入一個律動的世界,跟隨那一個個生動的音符,或慷慨激昂,或低吟淺唱,或跌宕起伏,或活潑輕盈,徜徉沉醉不知歸。音樂最能陶冶人的心靈,它能將學生帶入高雅的藝術殿堂,熏染學生的精神世界。
這樣舉例說明下來,不難看出,每個學科都有其獨特的美育屬性,將其挖掘出來,每節(jié)課一以貫之,學科之間形成的美育的合力,定然會凝聚成一股美育的力量,對學生的情操修養(yǎng)、人格養(yǎng)成必將大有裨益。
美育由于不附著功利教育的色彩,在日常的學科教學中往往被忽視或輕放,為了確保美育的貫徹落實,不走樣、不走形式、不搞噱頭,學校制定了有關落實美育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以此標準規(guī)范課堂教學行為,確保美育的有效實施。
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各學科要將落實美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教案中要對教學目標做出簡要分析,要有具體的教學操作步驟來實施美育。同時,將有無美育目標,是否落實美育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一項項目指標,對教師們的日常課堂教學設置風向標,引導教師們以此為教學綱要,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全面落實。
僅有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并不能保障美育的有效實施。建章立制之后,如果監(jiān)督指導跟不上,標準便會淪為虛設。因此,學校在制定課堂教學落實美育的評價標準之后,通過以下措施進一步完善落實美育的監(jiān)督指導機制,將美育落到實處。
每月進行行政調(diào)研聽課。由校長室、副校長室、教務處組成行政調(diào)研組,深入各級部、各學科的課堂,聽常規(guī)課,將是否落實美育,有無落實美育的有效策略作為其中的一項調(diào)研內(nèi)容,進行教學監(jiān)督和教學指導。一方面增強教師們在這方面的教學意識,另一方面給予教師們一些關于落實美育的科學方法和策略指導,以美育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美育的連鎖效用,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動態(tài)提升。
每學期舉行一次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比武。將落實美育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以賽促研,以賽促教。通過比武的形式,營造集體教研的氛圍,集中智慧、集體攻關,讓教師們?nèi)¢L補短,以競爭的機制激發(fā)教師們潛心研究教學的動能,搭設平臺,讓成功經(jīng)驗、典型做法得以展示、傳播和效法,提升整個教學團隊的反思能力和學習能力。
每學年舉行一次學生素養(yǎng)大賽。大賽每次的主題不同,但要求全員參與,因為每個學生都需要被肯定、被發(fā)現(xiàn)、被表彰,這個過程是培育人的最好的過程。比如全科的閱讀素養(yǎng)大賽、合唱比賽、書畫大賽、廣播操比賽、勞動大賽、品德大賽等,旨在全校范圍內(nèi)營造人人比素養(yǎng),人人都是行家里手的競爭氛圍。
活動設立獎勵機制。每次活動評選出閱讀之星、歌唱之星、書畫之星、體操之星、勞動之星、品德之星等,評選范圍覆蓋全班,營造出人人爭星、人人有星的活動氣氛。
實踐證明,素養(yǎng)大賽是配合學科教學實施美育的有效路徑。它如一個大花壇,讓各式各樣的花兒開放,不管你是牡丹還是苔花,在這里都有綻放美麗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