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安鎮(zhèn)實驗小學 王曉亮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型可以是多樣化的,其中一種課型特別適合在自帶設備(BYOD)環(huán)境下展開,那就是網絡探究型。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這種課型特別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了很多教師的追捧。因為這種形式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及情感狀態(tài),實現(xiàn)和外部社會網絡世界相連通。BYOD指學生攜帶自己的設備進課堂學習,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教學媒體由服務于“教”走向服務于“學”,為信息的獲取和處理,以及協(xié)作、交流、共享創(chuàng)造了機會,有利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網絡探究,支持和助力學生發(fā)揮學習潛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獲得持續(xù)學習動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教學論》一書中指出,教育對生活的動力作用表現(xiàn)在教育本身對人類社會生活的繼承、整理上。教育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反思意識、自我意識和未來意識。通過反思和自我意識活動,教育時刻關注著個體和人類的生活方式。既然要求產生自我意識的活動,那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牽引能力。
五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是:充分考慮關注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活力,促進其健康成長。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周末去哪里》一課的教學目標是:(1)根據(jù)“周末去哪兒”的規(guī)劃任務,學會利用百度地圖“搜索”“查看‘詳情、路線、搜周邊’”等功能,學會運用技術服務于生活;(2)能夠合理規(guī)劃“周末去哪兒”;(3)在規(guī)劃“周末去哪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做事有規(guī)劃的意識,提升組織規(guī)劃能力?;诖耍P者通過BYOD,在智慧環(huán)境中展開教學。
片段一:調查展示,激發(fā)出游設想。
師:“伙伴、伙伴,周末去哪里呀”(唱)一轉眼這個周末要到啦!小伙伴們,你們的周末準備怎么過?
生1:去無錫動物園。
生2:去新華書店買書。
生3:參加親子徒步大賽。
師:好多同學都說到了周末出去玩,雖說時下流行說走就走,但是心中先有一份計劃,會使我們的周末出游變得更充實更精彩。今天,王老師就要和同學們一起規(guī)劃“周末去哪兒”(貼板書,揭題)。同學們,在規(guī)劃前,先來做一張調查表,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設想試著規(guī)劃。
學生投屏分享調查結果,根據(jù)學生的規(guī)劃草圖,進行追問評價。
評析:以完成教師的調查表為起點,設想規(guī)劃,這樣的活動前奏,讓學生形成了實踐活動的規(guī)則意識,也為后續(xù)的活動規(guī)劃奠定了基礎,學生也獲得了如何實踐的好方法。通過投屏、分享的方式讓教師和學生們快速了解情況,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構成,精準地把握學情,并牽引出學生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教師圍繞主題活動——周末去哪兒的規(guī)劃提供服務。
《課程的力量》一書中提到,課程內容的整體規(guī)劃與設計要考慮學生的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設計要盡量考慮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不能僅僅考慮學校課程資源的優(yōu)勢。其實就是指,我們需要盡可能地走融合課程的道路,讓學科間能相互融合,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那么在智慧課堂設計的本身,需要依據(jù)BYOD環(huán)境,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繼續(xù)以《周末去哪兒》教學片段為例,基于網絡的“百度地圖”“美團”“大眾點評”等軟件資源,給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新提供平臺,以一及十,做到智慧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片段二:利用軟件,生成初步規(guī)劃。
師:王老師可是第一次來東林小學,你們學校好漂亮??!那這邊周圍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地方呀?誰能給我推薦一下?
生1:薛福成故居。
生2:南禪寺。
師:你們說的地方可真多呀!我都想去。比如東林書院在哪里,它有什么看點呢?什么時候開放呢?這些信息我該怎么了解呢?
學生給出回答和建議。
師:除了剛剛同學們提到的可以請教身邊的人……我們還可以求助這些網絡資源(PPT出示),比如途牛網、百度、高德地圖、“驢媽媽”、百度地圖……
評析:以百度地圖的引入,讓學生牽引出其他的軟件,從而有所對比,為本節(jié)課的規(guī)劃路線提供服務。學生在使用百度地圖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困難和問題,在小組內進行操作實踐,可以相互幫助,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參考百度。實時搜索,給學生搭建了研究探索的舞臺,也提升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片段三:使用百度地圖,制定出游方案。
師:“百度地圖”就是一款很不錯的軟件,課前我們已經對它有了一點了解,它有哪些功能呢?誰來介紹一下(投屏并演示)。
點評1:學生講到“路線圖”的時候,點評坐出租車、坐公交。
點評2:講到“景點的費用、餐館的費用”的時候,可以歸納到費用這個層面進行評價。
點評3:介紹到“周邊服務”比如電影院的時候,可以點評今天有什么電影片,什么時候播放等,可以有選擇性,有利于我們安排時間。
師:現(xiàn)在你已經對“百度地圖”有了更多的了解,請小組合作制定一份適合小組出游的方案吧。
小組合作,制定方案,投屏展示。
評析:智慧學習課堂更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介紹完“百度地圖”,牽引出如何更好地利用這個軟件來學習。之后,利用互聯(lián)網查找并篩選信息,使用所需軟件,小組合作,進行“功能介紹”“投屏點評”等協(xié)作活動,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完成知識的自我構建。學生在民主、平等、互助的人際氛圍和學習情境中進行實踐探究、對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牽引能力也得到了深層次的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之建構創(chuàng)意與實施策略》一書中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要提升學生的基本“學力”以及綜合運用各門學科知識、自主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五年級下冊的綜合實踐活動《我為錫東新城“打call”》一課教學目標是:(1)指導學生多途徑地收集信息,了解家鄉(xiāng)的巨變,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自豪感,并立志為建設錫東新城而刻苦學習。(2)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會用多種形式整理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3)通過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讓學生學會交際、分享資源,發(fā)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素養(yǎng)?;诖?,筆者引入BYOD,在智慧環(huán)境中展開教學,讓“e”技術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片段四:主題引領,運用“采訪法”實踐探究。
主題一:“學在錫東”。
師:今天讓我們走進錫東新城,感受它的魅力。有請“學在錫東”小組。
生展示采訪街道辦負責教學的張主任的視頻,并出示選擇題,讓其他學生在線作答。
師:現(xiàn)在讓我們看一下做題結果。大部分同學都做對了,證明聽得很仔細。
主題二:“食在錫東”。
師:民以食為天,在大眾點評榜單上,哪些錫東美食名列前茅呢?看,它們是蘭沁園、錫籠記和凱司令。
師: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的“食在錫東”小組就前往店鋪進行探秘。有請。
學生進行匯報,現(xiàn)場把美食和學同學、教師分享,現(xiàn)場點評。
師:把視頻中的美食帶到了現(xiàn)場,讓學生品嘗并評價。
評析:智慧課堂需要學生參與智慧學習,合理地利用學習工具和資源,解決學習及生活中的問題。在這兩個主題中,都用到了學生實地采訪的方法解決了主題中的問題。通過播放采訪的視頻讓學生畫面感更強,采訪不是人人去參加,但是這樣的一種分享方式更直觀,同學們體驗更深刻。這也是利用智慧手段帶給學生們的益處:在真實的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片段五:發(fā)散思維,制作旅游方案。
主題三“玩在錫東”。
師:如今的錫東新城也有了很多值得我們去走一走、玩一玩的地方。最后請出“玩在錫東”小組,帶我們去暢玩一下吧。
生:我們小組為大家準備了四條旅游線路,我們將分成四個屏幕,設立四個報名點,請同學們認真聽取隊員的講解,掃描二維碼報名。
評析:智慧課堂學習內容的范圍界限被打破,便捷的學習工具讓學習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和教師認知,學生依據(jù)興趣和能力實現(xiàn)了個性化學習。學生在制作不同的旅游路線圖的同時,也是智慧課堂的融合,學生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的豐富,實踐能力也提高了。讓所有感興趣的同學加入旅游路線,用移動端掃描二維碼的形式新穎,在便捷技術的支持下,教學內容呈現(xiàn)多樣化形態(tài),文字、圖片、動畫視頻、虛擬現(xiàn)實等形式,使學生通過全身感官體驗,實現(xiàn)高效學習。
這兩節(jié)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e”技術為基礎,更好地為主題提供服務,哪個地方科學與否,哪個地方合理與否,網上查閱一下便可知曉,所以在BYOD環(huán)境下,可以讓綜合實踐活動更加充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