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鐘予 柳杰 路紅
乳腺癌是影響全球女性生命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發(fā)病率居女性腫瘤的首位,發(fā)病人數(shù)增長迅速且呈年輕化趨勢[2]。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乳腺癌病人死亡率的關鍵[3-4]。因此,乳腺癌的篩查和診治越來越引起全球女性的關注。全視野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是目前篩查早期乳腺癌和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檢查方法[5]。它是對原本三維的乳腺組織進行投射,將得到的信號轉換生成乳腺的二維影像。但是,此方法會因乳腺組織重疊而降低病變的可見度,尤其對于致密型乳腺的檢查能力受限,可能導致漏診或誤診;而數(shù)字乳腺斷層攝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作為一種新的數(shù)字攝影方法,利用X線管在乳腺上方旋轉,可從不同角度投照,將所獲得的投影重建為三維影像,并采用單獨或連續(xù)播放的形式顯示乳腺中不同位置和形態(tài)的病灶[6]。因此,DBT可有效減少組織重疊的影響[7],更好地區(qū)分正常組織和病變,但其輻射劑量較高。合成乳腺攝影(synthetic mammography,SM)是將DBT采集的一系列影像經過特定的后處理方式進行重建,得到類似于FFDM的合成二維影像。已有研究[8]證實SM的影像質量可用于診斷,它可能會逐漸替代傳統(tǒng)FFDM。本文著重對DBT及SM在乳腺癌篩查及診斷中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進行綜述。
1.1 檢出率 DBT成像通過不同角度投照、重建獲得斷層影像,可減少二維影像中乳腺病變與纖維腺體組織的重疊,提高病灶的檢出率。有研究[9]顯示雙采集檢查(FFDM聯(lián)合DBT、SM聯(lián)合DBT)的檢出率(8.1/1 000)比單采集檢查(FFDM或SM)的檢出率(4.5/1 000)更高。Cohen等[10]回顧性評估了在美國休斯頓24個社區(qū)乳腺中心進行的乳腺X線篩查結果,發(fā)現(xiàn)FFDM、FFDM聯(lián)合DBT與SM聯(lián)合DBT對于總體癌癥檢出率分別為4.04%、5.31%、5.82%,對于浸潤性癌檢出率分別為2.59%、3.64%、4.03%,對于導管原位癌檢出率分別為1.45%、1.67%、1.81%。SM聯(lián)合DBT與FFDM聯(lián)合DBT的總體癌癥檢出率和浸潤性癌檢出率無顯著差異,且均高于FFDM;對于導管原位癌,F(xiàn)FDM聯(lián)合DBT檢出率明顯高于FFDM,而FFDM聯(lián)合DBT和SM聯(lián)合DBT檢出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意大利特倫托篩查計劃中,Bernardi等[11]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對49歲以上的無癥狀女性分別行FFDM和DBT檢查,并根據DBT數(shù)據集重建出SM影像,結果顯示FFDM、FFDM聯(lián)合DBT、SM、SM聯(lián)合DBT的癌癥檢出率分別為:46%~100%(中位數(shù)59.5%)、75%~100%(中位數(shù)76%)、56%~76%(中位數(shù)64%)和67%~88%(中位數(shù)78%),表明雙采集檢查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單采集檢查,且證實SM的檢出率優(yōu)于FFDM。但是,也有研究顯示FFDM檢出率與SM相似,如Murakami等[12]回顧性分析了136例病人(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12例,導管原位癌16例,浸潤性小葉癌1例,其他癌癥7例)的FFDM和SM檢查,結果顯示SM和FFDM的癌癥檢出率分別為84.2%和87.8%,在乳腺密度(SM與FFDM對于84例致密型乳腺的檢出率分別為81.0%和83.9%,對于52例非致密型乳腺的檢出率分別為89.5%和95.2%)、腫瘤大小(SM與FFDM對于直徑≤1 cm腫瘤的檢出率均為56.7%,對于直徑在1~2 cm腫瘤的檢出率分別為83.3%和88.9%,對于直徑>2 cm腫瘤的檢出率分別為96%和97%)和鈣化(SM與FFDM對于鈣化型乳腺癌的檢出率分別為92.9%和98.8%,對于非鈣化型乳腺癌檢出率分別為80.4%和83.5%)等亞組分析中雖FFDM檢出率高于SM,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召回率 一些回顧性研究表明FFDM與SM、SM聯(lián)合DBT與FFDM聯(lián)合DBT的召回率相似。Zuley等[13]回顧性研究了123例病人的FFDM、DBT及SM影像(其中無明顯病變52例,腫塊30例,不對稱性致密9例,結構紊亂5例,成簇鈣化19例,腫塊伴鈣化8例),結果顯示,對于已證實的癌癥病例,SM和FFDM的召回率分別為90%和92%,SM聯(lián)合DBT和FFDM聯(lián)合DBT的召回率分別為93%和95%;對于已證實的良性病例,SM和FFDM的召回率分別為34%和37%,SM聯(lián)合DBT和FFDM聯(lián)合DBT的召回率分別為31%和30%,上述兩兩比較的召回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另有回顧性研究顯示FFDM聯(lián)合DBT召回率高于SM聯(lián)合DBT,如Zuckerman等[14]從2011—2013年采用FFDM聯(lián)合DBT對15 571名女性進行篩查,2015年對5 366名女性進行了SM聯(lián)合DBT篩查,發(fā)現(xiàn)SM聯(lián)合DBT的召回率(7.1%)明顯低于FFDM聯(lián)合DBT(8.8%)。但是,在前瞻性試驗中卻得到了不同的結論,SM單獨或聯(lián)合DBT的召回率優(yōu)于FFDM單獨或聯(lián)合DBT檢查,且雙采集檢查效果優(yōu)于單采集檢查,如Bernardi等[15]的一項前瞻性研究比較了雙采集攝影(FFDM聯(lián)合DBT或SM聯(lián)合DBT)與FFDM的數(shù)據,結果顯示,與FFDM(3.42%)相比,F(xiàn)FDM聯(lián)合DBT(3.97%)和SM聯(lián)合DBT(4.45%)的假陽性召回率明顯增高。60歲以下組,F(xiàn)FDM聯(lián)合DBT(4.31%)與FFDM(3.94%)的假陽性召回率沒有顯著差異,而SM聯(lián)合DBT(5.01%)均高于FFDM、FFDM聯(lián)合DBT。60歲以上組,F(xiàn)FDM聯(lián)合DBT(3.48%)、SM聯(lián)合DBT(3.63%)的假陽性召回率均高于FFDM(2.65%)。
1.3 特異度 大量文獻報道DBT斷層影像減少了FFDM影像中乳腺病變與纖維腺體組織的重疊,可更準確直觀地顯示腫塊型病灶的邊緣。由DBT重建出的SM影像雖可提高診斷的特異度,但多與FFDM的特異度相近。Choi等[16]回顧性研究了107例T1期乳腺癌病人和107例乳腺X線影像無異常者的FFDM、DBT與SM資料,研究分亞組進行,在致密型乳腺組(159例),雖然SM特異度均高于FFDM,但其中只有一項觀察結果(SM與FFDM的特異度分別為88.9%和75.3%)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非致密型乳腺組(55例),SM和FFDM特異度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對于鈣化組(35例),SM的特異度雖高于FFDM,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另有研究者[17]回顧性分析276例病人(共257個病灶,其中惡性212個,良性45個)的SM與FFDM檢查結果,兩者的特異度均為91.1%。尤等[8]進行的前瞻性試驗中,F(xiàn)FDM、SM、FFDM聯(lián)合DBT、SM聯(lián)合DBT的特異度分別為94.2%、93.2%、89.3%與89.3%,表明FFDM與SM的特異度相近,兩者分別結合DBT后特異度均有所降低。
FFDM對于鈣化具有高對比度分辨率,有助于檢測成簇的微鈣化,而DBT中鈣化顆粒分散在多個薄層影像中,容易被忽略,但SM作為合成影像,在檢測微鈣化方面仍存在爭議。有研究者認為SM與FFDM具有相同的特異度,聯(lián)合DBT后特異度不變,如Choi等[18]回顧性研究了198例乳腺X線影像顯示微鈣化病人的DBT、SM和FFDM數(shù)據,結果顯示,F(xiàn)FDM、SM、SM聯(lián)合DBT、FFDM聯(lián)合DBT檢測鈣化的特異度相同。另有研究者持不同意見,認為SM聯(lián)合DBT后特異度降低,如Lai等[19]回顧性分析了因微鈣化而召回的72例病人的FFDM、DBT和SM影像,結果顯示FFDM、SM聯(lián)合DBT檢測總體微鈣化的特異度分別為97%和95%,檢測惡性微鈣化的特異度分別為98%與95%。SM影像對于檢測微鈣化存在局限性:①主要因為SM是由DBT重建而來,其空間分辨率至少降低50%;同時,DBT系統(tǒng)中X線球管的連續(xù)運動也會導致焦點模糊,降低有效分辨率。②病人在DBT采集期間的運動可能會降低重建影像的清晰度。③DBT重建偽影也可能會扭曲微鈣化的形態(tài)[20]。
1.4 敏感度 大量回顧性研究顯示FFDM總體的敏感度與SM相似,而在前瞻性試驗中這2種方式分別結合DBT后敏感度有所升高。一項回顧性研究[17]發(fā)現(xiàn)SM和FFDM的敏感度分別為83.5%和82.6%;而一項前瞻性試驗研究[8]顯示,F(xiàn)FDM、SM、FFDM聯(lián)合DBT、SM聯(lián)合DBT的敏感度分別為70.3%、70.3%、90.5%和90.5%,表明雙采集檢查的敏感度明顯優(yōu)于單采集檢查。張等[21]進行的前瞻性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在檢測鈣化的敏感度時,研究者們認為單獨SM和FFDM或兩者分別聯(lián)合DBT結果沒有差異。Lai等[19]報道,F(xiàn)FDM和SM聯(lián)合DBT檢測總體微鈣化的敏感度分別為80%和75%,檢測惡性微鈣化的敏感度分別為92%和94%,表明2種檢查方式對于檢測總體及惡性微鈣化具有相似的敏感度。另有研究者[18]對198例病人的FFDM、DBT、SM影像中微鈣化的顯著性進行評分,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下面積分別對全組及致密型乳腺亞組的SM聯(lián)合DBT、FFDM聯(lián)合DBT、SM、FFDM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在判斷全組及致密型乳腺亞組的微鈣化是否為惡性時,SM和FFDM單獨使用或分別聯(lián)合DBT的ROC曲線下面積也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SM影像的整體質量較FFDM低,只有在對比噪聲比特性方面,SM優(yōu)于FFDM;但隨著SM軟件的開發(fā),通過一些后處理操作也能夠有效改善SM的影像質量。Barca等[22]和Nelson等[23]均使用體模進行FFDM和SM影像質量分析,發(fā)現(xiàn)SM的信噪比低于FFDM,而對比噪聲比高于FFDM。Nelson等[23]通過軟件分析發(fā)現(xiàn)SM影像能夠增強中等或較大鈣化的可視性,但對于較小的高對比組織結構和所有低對比組織結構,SM成像性能會被減弱。因此,在SM影像中能夠清楚地觀察到一些較大鈣化點,而有些細小鈣化在SM影像中顯示模糊或不可見,但在FFDM影像中卻能夠被清晰地分辨出來;同時在SM影像上,在較大鈣化附近還存在一些因重建而出現(xiàn)的條紋偽影,因此SM影像分辨力和對微鈣化的檢測不及FFDM。另外,由于FFDM聯(lián)合DBT的采集時間延長,可能導致病人發(fā)生運動形成偽影,以及活檢夾等高密度物體在檢查中引起的金屬光環(huán)偽影,這些都會影響影像質量[24]。Peters等[25]隨機抽取100張包含正常、良性或惡性病變的乳腺X線片,回顧性評估了SM的整體成像性能和病變顯示情況,使用金屬偽影后處理軟件對有金屬偽影的病例進行后處理,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軟件后處理前對所有病例整體影像質量評分的平均得分為0.39,后處理后的平均得分為0.40。在金屬偽影后處理前對所有病例的病變質量評分的平均得分為0.46,后處理后的平均得分為0.58,表明后處理軟件減少了乳腺內高密度物體(如活檢夾)在SM影像上形成的光環(huán)偽影,有效改善了影像質量。
有文獻[12]報道,F(xiàn)FDM、DBT和FFDM聯(lián)合DBT的平均腺體劑量分別為1.15、1.67、2.82 mGy,F(xiàn)FDM聯(lián)合DBT的輻射劑量近乎是DBT的2倍。張等[21]研究顯示FFDM聯(lián)合DBT的輻射劑量(3.90 mGy)明顯高于SM聯(lián)合DBT(1.95 mGy)。另有文獻[19]表明SM因消除對單獨FFDM的采集,可將篩查時的輻射劑量降低約45%。Zuckerman等[14]發(fā)現(xiàn)SM聯(lián)合DBT的總劑量(4.88 mGy)比FFDM聯(lián)合DBT的總劑量(7.97 mGy)低39%。SM影像由DBT重建而成,SM聯(lián)合DBT的輻射劑量即為DBT的輻射劑量。對比FFDM、DBT、FFDM聯(lián)合DBT、SM聯(lián)合DBT這4種檢查方式,F(xiàn)FDM聯(lián)合DBT輻射劑量最高,其次為DBT和SM聯(lián)合DBT,F(xiàn)FDM輻射劑量相對較低但診斷性能也相對不高,而SM聯(lián)合DBT則有效地平衡了輻射劑量和診斷效能。
盡管大量文獻顯示DBT聯(lián)合SM的診斷效能優(yōu)于FFDM,雙采集檢查效果也優(yōu)于單采集檢查,但DBT聯(lián)合SM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4.1 判讀時間的延長 DBT較FFDM有更長的判讀時間。Skaane等[26]的研究顯示FFDM影像的平均判讀時間為45 s,而DBT影像的平均判讀時間為91 s。Wallis等[27]研究顯示,2個體位DBT的平均判讀時間為124 s,單體位DBT的平均判讀時間為97 s;FFDM的平均判讀時間為67 s。維也納乳腺篩查項目研究[28]發(fā)現(xiàn),醫(yī)生對FFDM的閱片時間為每小時60幅影像,而對SM聯(lián)合DBT的閱片時間為每小時38.5幅影像,后者的閱片時間明顯延長。
4.2 信息的存儲與傳輸問題 因DBT會生成比FFDM多數(shù)倍的影像,因此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29]。在日常工作中,大量的DBT影像大大降低了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tǒng)的傳輸速度,嚴重影響了乳腺篩查的效率。SM影像是以DBT影像為基礎重建的,因此SM技術的誕生并不能改善信息存儲與傳輸?shù)膯栴}。
4.3 檢查成本的增加 購置設備時,DBT系統(tǒng)的成本遠大于FFDM。在攝影過程中,DBT因X線球管多次曝光加劇損耗[30],會導致維修成本增加;同時,病人進行DBT檢查繳納的費用遠高于FFDM[31],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乳腺X線攝影技術因操作便捷、診斷準確率高,已被廣泛應用于乳腺疾病的診斷。DBT可減少乳腺組織重疊的影響,提高了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尤其對致密型乳腺更具優(yōu)勢。SM影像是由DBT重建而成的,SM聯(lián)合DBT兼?zhèn)銯FDM和DBT的優(yōu)點,已逐步應用于臨床。目前,隨著后處理軟件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可確保SM更高的成像質量[32-33],從而整體診斷效能也得到更好提升,有望逐步取代FFDM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