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子正
人們都說,藝術家追求完美,我周圍的一些音樂兄弟姐妹也常說自己是完美主義者。我肯定不是,我從來不追求完美,我覺得完美是不可能的,最多是完整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歡那種心態(tài)。因為,在追求所謂完美的過程中,你所思考的幾乎都是缺陷,你期望做到完美,你就必然不斷地尋找缺陷、發(fā)現(xiàn)缺陷,并試圖改變這些不足,而有些不足是難以改變的;所以,這個糾結過程中的心態(tài)本身就不是完美的,甚至是不舒暢的。
所以,我不追求完美,能滿意就好,舒暢就好,開心就好。生活如此,音樂也是如此。我們聽一些在錄音棚里反復修飾后的唱片,貌似很完美,事實上,比在音樂廳里現(xiàn)場聽到有瑕疵的演唱(奏)感覺差多了。音樂只有在演唱(奏)過程中,才能夠獲得感動;只有在不可知的可能中,才會獲得驚喜。唱片雖精美,卻失去了感動,因此我不愛聽唱片,愛聽現(xiàn)場。就像一個人去世了,他的生平介紹中列出許多轟轟烈烈的成就,這種精彩無非是一堆文字。精彩只有在實現(xiàn)精彩的過程中才是真的精彩。我總覺得唱片是資料,是對音樂的追憶,即便完美也已無趣。
記得在佛羅倫薩的美術學院里,人們都在欣賞米開朗琪羅的《大衛(wèi)》,因為那是舉世聞名的完美杰作。而我卻留戀走廊旁邊幾座老米師傅未完成的石雕,都是雕琢了一半,給我無限的想象。這些放飛的想象,遠遠超越了成品的《大衛(wèi)》之美,《大衛(wèi)》局限了我的想象空間,而這些未完成的石頭卻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維納斯之所以優(yōu)雅,是因為她缺了胳膊;天使之翼之所以美麗,因為它沒有了頭,如果都裝上,那么,裝上的都是缺陷和煩惱,甚至是多余的愚蠢。
我們也常說要追求完美的人生,其實,人生豈能完美?只有經歷過風風雨雨,體驗過酸甜苦辣,人生才是豐富的。如果只是在追求完美而總是在達不到完美的糾結中,那人生不僅不能完美,可能是要“完蛋”的。
歌唱,往往也是如此。我們常告訴學生,用最好的音色保持演唱,所有的音都要漂亮,聽起來似乎不錯。但是,你見過只用一種顏色畫畫嗎?你見過一桌大餐都是紅燒肉嗎?……只有變化,才能豐富。豐富比所謂的完美更有意義、更吸引人,也帶來更多的感動,心情更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