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遼寧省本溪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放射科,遼寧 本溪 117022)
肝硬化是常見的消化科疾病,主要是由于酒精、病毒、營養(yǎng)障礙等原因所致,而肝硬化與肝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多數(shù)肝癌是由肝硬化發(fā)展而成[1]。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臟具有較強的代償功能,臨床表現(xiàn)并不明顯,發(fā)展成為肝癌后,早期癥狀隱匿,也易被忽視,大部分患者確診肝癌已處于中晚期,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影響預后。因此,對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與小肝癌早期鑒別診斷,并盡早治療至關重要,MR與CT均是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可用于鑒別兩者[2]?;诖?,本研究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5例肝硬化的患者,分析MR與CT鑒別診斷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與小肝癌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5例肝硬化患者,經(jīng)術后切除組織病理檢查確診,其中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23例,小肝癌42例;男39例,女26例;年齡35~76歲,平均(56.73±3.46)歲;病灶直徑1.2~3.2 cm,平均(2.13±0.85)cm;Child-Pugh肝功能分級:A級18例,B級31例,C級16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②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肝海綿狀血管瘤、肝轉移癌者;②嚴重心腎功能異常者;③有過敏性疾病者;④裝有心臟起搏器者;⑤有門靜脈血栓者;⑥認知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MR及CT檢查。CT檢查使用美國GE16排螺旋CT掃描機參數(shù)設置為:管電流3 000 mA,管電壓110 kV,螺距3 mm,層厚1.0 mm;囑患者飲水500 mL,30 min后進行平掃,取仰臥位,掃描范圍為膈頂至肝下緣,于呼氣末進行掃描;確認病灶位置后行增強掃描(將100 mL碘海醇以2.5~3.0 mL/s速度注入肘靜脈),于注射25~30 s行動脈期掃描、70 s行門靜脈期掃描、3~10 min行延遲期掃描。MR檢查使用開普1.5 T磁共振儀,參數(shù)設置:T1WI正相位回波時間(TE)4.4 ms,重復時間(TR)225 ms,T1WI正相位TE 2.1 ms,TR 225 ms,矩陣256×192;T2WI的TE 82.6 ms,TR 6 000 ms,矩陣288×224,均為1 mm層間隔,5 mm厚層,于患者前臂靜脈在3~5 s內注入釓特酸葡胺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53167,規(guī)格:469.01 mg/mL×15 mL)0.1 mmol/kg,行增強掃描,并對動脈期、門靜脈期、延遲期進行掃描。
1.4 觀察指標 由兩位影像科醫(yī)師對MR結果閱片,另由兩位醫(yī)師對CT結果閱片。比較MR檢查與CT檢查對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與小肝癌的特異度、靈敏度及準確度,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準確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R檢查對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與小肝癌的特異度、靈敏度及準確度均高于CT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表1 MR檢查結果(n)Table 1 MR inspection results(n)
表2 CT檢查結果(n)Table 2 CT examination results(n)
表3 MR、CT的診斷效能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MR and CT
肝硬化屬于一種進行性疾病,是長期病因所致的彌漫性肝損害,病理學檢查可見肝細胞壞死、結締組織增生及纖維隔形成,破壞了肝小葉的結構,從而使肝臟變形、變硬,最終可發(fā)展為肝癌[3-4]。肝癌在我國居腫瘤發(fā)病率第3位,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食欲減退、消瘦乏力等,其死亡率高,每年約10萬人死于肝癌,是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之一[5]。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是肝癌的初始階段,當再生結節(jié)發(fā)展成不典型增生后,發(fā)展成小肝癌的可能性增大,而小肝癌是指相鄰兩個結節(jié)直徑之和或單個癌結節(jié)直徑≤3 cm,屬于肝癌早期,分化良好,大部分患者無自覺癥狀,可表現(xiàn)為甲胎蛋白(AFP)升高,預后較好,因此,早期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6-7]。
CT是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技術,是通過容積式采樣與掃描,具有較強的工作站處理能力,可通過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圖像重建模式,更清晰的觀察病灶,其掃描速度較快,短時間屏氣即可完成,可避免因呼吸所致的層面跳動、偽影等[8-9]。但CT檢查對部分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與小肝癌的鑒別診斷具有局限性,并不能明確的顯示兩者的血供,且CT檢查的電離輻射可損害機體[10]。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通過CT平掃可見低、等或高密度結節(jié),增強掃描動脈期強化不明顯,部分病灶以門脈供血為主,在門脈期及延遲期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與肝實質密度趨向一致;CT平掃小肝癌時,可見低密度病灶、邊界較清晰,增強時可見動態(tài)增強,可明顯顯示小肝癌病變[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MR檢查肝硬化結節(jié)與小肝癌的特異度、靈敏度及準確度均高于CT檢查,說明采用MR鑒別診斷肝硬化結節(jié)與小肝癌的臨床效果更好,準確度更高。MR檢查是影像檢查的新型技術,具有對比度高、圖像清晰、信息量大、分辨率高的優(yōu)點,對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可見T1WI呈均勻的結節(jié)狀或粟粒狀的稍高信號,T2WI呈低信號;對小肝癌可見T1WI呈多樣化的低信號,且顯示為結節(jié)狀,T2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后可見動脈期強化,且對腫瘤包膜可清晰顯示,明確診斷為小肝癌,可與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明確鑒別[12-13]。另外,MR可清晰顯示再生結節(jié)、腫瘤、肝硬化纖維條索等,也可反映腫瘤的血流動力學特征,提高肝癌的檢出率,且對人體無電離輻射損害,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MR鑒別診斷肝硬化結節(jié)與小肝癌,較CT檢查臨床效果更好,特異度、靈敏度及準確度更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